炒麵的誘惑

炒麵的誘惑

炒麵的誘惑

好懷念當年的那份炒麵。

說起來,還是1986年 (是不是有點滄桑了?),我剛考入延大,吃慣了玉米麵的肚子驟然接觸小麥面,真有點受寵若驚。

學校的食堂在我看來就是天堂,菜分三等,兩毛、三毛、四毛。兩毛一般是白菜,三毛是燒茄子或西辣蛋,四毛便能找到幾片肉了。只是打四毛錢菜的同學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己變得猴精,離開窗口便迅速翻出肉片吞掉,否則圍到飯桌旁和大部隊匯合,便會有好幾雙筷子伸過來幫忙,那才叫精準!看著自己的肉進了別人的嘴,你毫無辦法,當然,在心裡問候他父母幾十遍那是一定的。

對我來說,兩毛是標配,三、四毛偶爾可為,若想放縱一回,除了五毛錢的"玉鼎面",只能走出學校了。"玉鼎面"是閆傳祝起的名字,學校有一個老師叫王玉鼎,媳婦沒事幹,看這是個商機,事便成了,只是面少湯多不耐飽。就因這個,王老師上課時對我們格外客氣,最能和同學們打成一片,畢竟斯文沒有錢實在。

炒麵的誘惑

那時候正長身體,三頓飯吃不飽,許多男同學和我一樣,通過生活委員從女同學那裡買些麵票,每天晚飯時買一個饅頭,下自習後填填肚子,但班裡幾個聰明人不需要這筆開支,人家會談戀愛,既能親嘴又能白吃饅頭,只可惜我當年還沒開這個竅。

學校門外一間破敗的小油毛氈房子,白灰刷過的牆上用墨汁寫了兩個大字: 炒麵。雖不周正卻也分明。裡面一老一少父子倆,客人來了,老的一副愛理不理的態度: "炒麵"? "炒麵"。少的沒話,直接開炒,只是手法麻利,鐵勺敲打著鐵瓢,飛一般地在幾種調料盆裡略點一點,象個熟練的架子鼓手。小會功夫,"咣"!! 上桌了。

唉,你是不知道 那個香喲 ! 那時正年輕,少頃便風捲殘雲,碟子是真正的光盤,看著盤底那層薄油,思慮再三還是忍了。雙手把嘴一抹,數出8毛錢,極不情願地放在桌子上、走人。

我也沒話 ! 八毛錢呢,這狗日的父子倆簡直是要人的命哩麼!

炒麵的誘惑

作者簡介:王紅兵,男,1967年,縣城內舊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