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開了300年的雜貨店,如何用10年時間從慘澹經營到涅槃重生?

日本可以說是一個“雜貨店”之國,淘寶上只要一搜雜貨二字,就會出現各種標榜了日式風格的店鋪。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雜貨店就是一家小小的店,售賣各種精巧有趣的日用百貨,碗筷餐具、床品毛巾、風鈴冰箱貼……

今天高維君帶來的這家雜貨店——中川政七,創始於1716年,它的歷史比美國還悠久,總店位於奈良,去年是它正好滿300週年,所以光以它的年紀來說,也是日本雜貨店的代表性品牌。也不可避免地遇到所有老店都會遇到的問題,差點經營不下去了。

日本的百年老店多數牛毛,由此也幾乎出現一種“百年老店病”——產品線乏味,跟不上時代步伐,創新困難,盈利狀態不容樂觀。等到第十三代傳人中川淳(社長)上任時,中川政七也正深陷這樣的困境——公司主要從事麻織品等日式雜貨和茶具的製造與批發,其中茶具生意還可以,而日式雜貨生意一直在虧損。

一家開了300年的雜貨店,如何用10年時間從慘淡經營到涅槃重生?

中川政七

用互聯網語言解讀的話,日本所有的百年老店都是極致的“產品主義”者,一定會有一兩款爆品延續至今,成為鎮店之寶,絕不跨界,做不了也瞧不上。但是真正的聚焦之道是做了多少減法就要做多少加法,要有品牌思維而不只是產品思維。

中川淳深諳此道,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他認為老店要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前提下,更好的結合現代技術與設計,不是簡單的去“保存”它,而是在充滿變化的生活中繼續去“使用”,這樣的產品才更有價值和發展可能性。

當時公司內部的管理十分混亂,比如在日式雜貨部門,那些缺貨的商品沒有及時補貨,反而是賣得不太好的商品時不時能進貨,工作人員的理由竟然是“這些東西更好製作”。

中川淳開始確立“以創新加速發展”的目標,然後找到最專業的設計團隊合作,為中川政七從空間、多媒體、產品等各方面設計進行把控、指導和建議,發揚“從老東西中發現新知識”的理念,並通過一系列的設計,讓品牌自己把理念傳遞出去,比如為品牌重新設計極具奈良特色的“鹿”主題的招牌。

中川淳知道從產品到品牌有很遠的一段路,他非常看重品牌的力量,品牌就代表了你在顧客心目中的認知,進而決定了企業的未來。百年老店的品牌給人的印象通常都是——產品好,但是相對古板單調。所以中川淳迫切想要通過改變現有品牌印象來吸引新的消費群體。

一直以來,公司只有一個品牌,展現日本傳統工藝與文化風俗的日式雜貨品牌“遊・中川”,它是在繼承了奈良傳統麻布工藝和圖紋的基礎上,生產製造出的生活用品,主要客戶群體是日本國內的家庭婦女,這顯然不是中川淳想看到的。

於是他接手後不久,就創立了第二個品牌“粋更kisara”,定位很明確——主打送禮的雜貨,因為日本一直有著拜訪或踐行時相贈小禮物的傳統禮節,他希望塑造的品牌印象是“想要送禮就來kisara吧”!

既然明確了定位,接下來就是在運營配稱上做到極致——他們徵求每位顧客的想法,為每個人製作不同的折形包裝,店內的一些物品還提供手繪名字、刺繡等定製服務,從選品到包裝,哪怕是幾顆簡單的糖果,也會專門設計得精緻無比,對各個環節都非常重視。很快在顧客心智中佔有一席之地。

嚐到甜頭之後,2010年,中川淳又將“中川政七商店”作為公司的第三個綜合品牌推出,跟前兩個品牌“遊・中川”和“粋更kisara”的本質區別是,“中川政七商店”更接地氣,它的定位是最日常的生活用品品牌,但是結合了傳統工藝與新元素——文化傳承下來的物品其實很容易打動人心,關鍵是如何呈現出來。

他還推出了主打日本各地特產及特色工藝品的品牌“日本市”,集結各地手工藝人、銷售他們製作的工藝品,比如推出大阪地方零食菠蘿糖果,包裝的零食袋也是大阪出名的染色工藝。推出的福岡梅花系列包袋,以福岡太宰府天滿宮的梅花作為描繪紋理的樣本。

同時開設了另一個新的品牌“大日本市”,主要通過展覽會等線下的活動來展示各地特色工藝產品。

在眾多品牌的打造過程中,中川政七商店開始煥發出活力,逐漸擺脫了“傳統手工藝老店”這樣的認知標籤,成為一個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傳承和創新並存的生活品牌。

中川淳想學習優衣庫的一體化生產銷售經驗,打通產業鏈各環節,以達到快速增長的目的,但日本手工業並不景氣,不少公司都破產,幾乎沒什麼大規模製造商,而中川政七商店的發展擴張,必須建立在整個行業供給穩定的基礎上。

一家開了300年的雜貨店,如何用10年時間從慘淡經營到涅槃重生?

優衣庫

也就是說獨木不成林,如果上下游的這些利益相關行業都在衰落,中川政七就算做得再好,也無法持久下去。中川淳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跨界做諮詢,這些年他在打造品牌與管理運營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振興日本工藝”的基礎理念上,開始為傳統工藝品牌提供諮詢。希望能幫他們一起走出古老的困境。

公司的第一位諮詢客戶,是著名陶瓷器製造有限公司MARUHIRO,在中川政七商店公司的諮詢幫助下,MARUHIRO於2010年6月推出了符合當代需求,色彩豐富,可放進洗碗機、微波爐、烤箱的陶瓷器餐具新品牌HASAMI,除了中川政七商店,它成功進入70多家生活用品買手店,知名度大幅提升。

諮詢事業的開門紅吸引來更多客戶,如今中川政七商店的諮詢客戶已有11家,除了提供諮詢業務,中川政七商店還與這些客戶進行各種深度合作,比如和客戶共同推出了襪子品牌2&9、針織衫品牌kuru,與日本“植物獵人”買手西畠清順合開了園藝店“花園樹齋”。

除了大力推進品牌戰略、開展諮詢之外,中川淳一直著力於“新奇產品”的開發,並增加直營店上架商品的更新頻率,這也是店鋪與製造商最大的不同,製造商可以一年只更新2次產品圖錄,並舉辦新品發佈會,如果直營店也保持同樣的更新頻率,來店客流量必將持續減少。

為了保持店鋪的新鮮度,中川淳不斷強化產品設計與開發能力,要求所有店鋪每隔兩週就能擺上新品,現在每年大概能上新26次,他還廣泛開展各類跨界合作和限量款,比如在2016年與哆啦A夢推出了一個聯名系列,包括“野比的眼鏡”,還有“小靜的浴鹽”等一系列生活雜貨。

除了產品,中川淳還嘗試各種低成本、有溫度的營銷,比如他在官網開設了一個名為“Sunchi(產地)”的博客,每天上午10點更新內容,以講故事的方式向顧客普及產品工藝、當地料理、住宿商鋪等產地背景知識,讓讀者們切身體會到不同產地“土地的魅力”。

這些都是中川政七在運營配稱上的各種嘗試與創新。

最終,像一個勵志故事的結局那樣,中川政七商店用了十餘年時間,從一家經營困難的百年老店,變成一家在互聯網時代活得照樣風生水起的企業。如今它在全日本擁有25家分店,年營業額超過46億日元,知名度比肩無印良品。相信接下來,它的征途也將是星辰大海。

注:此文來自高維學堂——共籌大咖,科學創業。

一家開了300年的雜貨店,如何用10年時間從慘淡經營到涅槃重生?

科學創業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