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1、道光皇帝像一元型大婚紀念銀幣 (臆造)

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2、孝全皇后像一元型大婚紀念銀幣 (臆造)

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3、同治皇帝像福建恭進一元型銀幣 (臆造)

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4、光緒皇帝像福建恭進一元型銀幣 (臆造)

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5、慈禧太后像雲南恭進一元型銀幣 (臆造)

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6、慈禧太后像壽慶紀念一兩型銀幣 (臆造)

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7、光緒皇帝像大婚紀念一元型銀幣 (臆造)

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8、隆裕皇后像大婚紀念一元型銀幣 (臆造)

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9、宣統皇帝像登極紀念一元型銀幣 (臆造)

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10、袁世凱像洪憲元年坐龍版一元型銀幣 (臆造)

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11、袁世凱像丙辰紀念騰龍版一元型銀幣 (臆造)

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12、黃興像雙旗一元銀幣 (臆造)

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13、馮國璋像一元型紀念銀幣 (臆造)

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14、李景林像一元型紀念銀幣 (臆造)

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15、倪嗣沖像銀質幣型章 (臆造)

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16、山東製造局五錢銀餅 (仿造)

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17、光緒十五年天津官局一元銀幣 (仿造)

古錢幣造假高手——王希賢

18、光緒八年吉林廠平一兩銀幣 (仿造)

王希賢是民國時期北京首屈一指的錢幣經營大商,也是中國機鑄幣研究與經營的先驅者之一。他的成就,既得益於起步早而佔得先機的天時,也得益於寓居北京這一錢幣藏品集散中心的地利。之外,待人接物盡顯豪爽誠懇的為人品格,使之與當時的眾多泉界名流深有交情,此可謂得益於人和。

其實,作為一代錢幣經營大商,王希賢的宏大家業,其開創者應是他的父親。王希賢的父親,名叫王茂田,他早年曾在京城錢局任雕母手,後因機器鑄幣興起,老錢局歇業,旋受吉林機器製造局(吉林造幣廠)之聘,出任雕模師兼領監,為時近二十年。民國初年,卸任回家,便在北京東安市場內營建一家大古玩店,取名“義啟齋”,經營各種文物古玩,但以古錢幣為主。受家傳薰陶,王希賢從小對古錢幣興趣濃厚。年方十幾,便已成為其父店中的得力幫手。

民國初年,機鑄幣收藏風氣未開,所以王希賢的父親王茂田沒有機鑄幣的研究與經營。時至民國十年(1921)前後,年近二十的王希賢,敏於對新事物的感悟,慧眼別具,另闢蹊徑,開始注重於中國近代機鑄幣的經營與研究,成為京城中國機鑄幣集藏、研究、經營的先驅者。並與上海的王守謙作南北呼應,成為國人機鑄幣集藏風氣驟盛的倡導者。

在年近三十時,王希賢從其父親手中接過了“義啟齋”的主管大權,成為新掌門人。因其出手豪放,品性率真,不僅使其廣聚貨源,而且還使他廣結人緣。因而,所承家業在他的手上得到迅速光大。這一點從他家中藏品存貨上也可見一斑。據馬定祥先生回憶,王希賢的家中,有好幾個房間都是用於堆放錢幣的。佇立於四壁櫥櫃的抽屜中,擺滿了各種錢幣珍品;房間的中央,成筐成堆地散放各朝古錢,其中以先秦刀布和清代母錢居多。用馬老的話說,王家的錢幣,即使用幾個月的時間也看不完。在藏錢的房間裡,可謂是,珍錢仰俯皆是,絕品目不暇接,令人望洋興嘆。另外,更讓人歎為觀止的是王希賢的機鑄幣庫藏。由於從事於機鑄幣研究、經營起步早,也由於寓居藏品交流集散中心的北京,並與清末民初中國造幣中心天津毗鄰,所以在收集上具有得天獨厚的便利。琳琅滿目的各種金、銀、銅珍稀樣幣,數以百計嵌裝於錦盒的成套呈樣,使當時的藏界驚羨不已。

與此同時,由於大量經手,閱歷廣泛,也練就了王希賢在錢幣鑑定上的一雙慧眼,是當時富有造詣的錢幣鑑定專家。而立之年的王希賢,已然成為京城泉壇的風雲人物。他的府上,不僅珍泉齊歸,而且還群賢畢至,當時國內的泉界名流,大凡都有作為王希賢家中座上嘉賓的經歷。

王希賢輝煌的錢幣經營生涯中,也夾雜有歷史的暗斑,那就是大量的機鑄幣偽品製作。民國十年左右,王希賢看到出自天津的一些機鑄金、銀臆造幣,很受外國玩家青睞,製作者也獲利豐厚,於是就起了仿效之念。他鼓動其父王茂田,請來以前曾在吉林造幣廠一起共事的幾位技師,設計製作鑄幣模具,然後委託銀樓,或與造幣廠職員私下串通,製出偽幣成品。銷售對象是外籍玩家。由於外國人對人像幣更感興趣,所以王希賢的出品,絕大多數是人像臆造幣。

抗戰爆發後,北京的工商業驟然蕭條。王希賢的錢幣生意每況愈下,錢幣造偽出品也漸趨減少。另因王希賢有吸食鴉片重癮,故家業迅速衰敗。民國三十八年(1949),王希賢因病去世,終年46歲。“義啟齋”的經營,由其長子王元芳繼承。兩年後門店基地被國家徵用,王家祖業由此結束。

出自王希賢的機鑄幣偽品被確認,主要是馬定祥先生通過其好友、居住北京的著名錢幣專家駱澤民處獲得依據。另外,在王希賢的兒子王元芳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所寫的一些回憶文稿中也有部分印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