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雲的野心可真不小,它可能打敗阿里雲和華爲嗎?

C114訊 7月11日消息(張海龍)昨日,紫光集團宣佈,紫光公有云上線試商用。在上線試商用發佈會上,紫光雲總裁兼CEO吳健表示,紫光雲要做ToB的共有云,併力爭在五年內成為國內Top3。

紫光雲的野心可真不小,它可能打敗阿里雲和華為嗎?

高起點 做ToB的公有云

對於公有云市場來說,紫光雲無疑不是最早的入局者,但紫光雲希望依託自己整個從芯片到雲的端到端的研發能力與場景化解決方案能力實現後發者先至。

吳健表示,從紫光雲架構構建開始,紫光雲的目標就是為客戶提供高起點的公有云能力。

紫光雲的野心可真不小,它可能打敗阿里雲和華為嗎?

為此,紫光雲採用了“一多三統一”的架構設計。一多即多門戶,紫光雲通過大區節點+一級節點+城市節點的核心邊緣多級架構的設計,構建覆蓋全國的多個入口,在架構設計與搭建上天然具備了混合交付能力、個性定製能力與彈性擴展能力。三統一即統一融合架構、統一資源管理、統一運營管理,通過自主研發的CMP(多雲管理平臺)實現雲服務資源解析與綜合調度,在滿足分佈式、分級、個性的同時,保證了底層架構和運營運維的統一。

在網絡建設上,紫光雲採用最先進的100G核心+25G接入的計算連接和最新的NVME存儲連接架構;在服務器配置上,紫光雲採用Intel最新Purley平臺Skylake CPU,實現相同密度資源池性能平均提升20%。同時,紫光雲與紫光西部數據聯合打造高可靠存儲系統,將雲存儲數據可用性提升到15個9,遠超行業平均標準。

在安全方面,紫光雲首席架構師王勇表示,紫光雲將基於芯片構建可信根,實現數據加密存儲和權限分級控制,打造貫穿基礎設施、資源、數據和應用的端到端安全防護體系。紫光雲與新華三集團聯合打造符合等級保護2.0的雲中心,共同組建基於公有云的態勢感知預警中心。

三個月上線 打造紫光速度

三個月前,在新華三2018 NAVIGATE領航者峰會上,紫光集團發佈了公有云戰略,並宣佈3個月內實現紫光雲公有云試商用。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紫光雲做了大量工作。在研發方面,北京、天津、南京、杭州、成都五大研發中心超過3000名研發人員參與到紫光雲的研發當中,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裡,版本迭代3次,新增代碼27萬行。

同時,紫光雲還集整個紫光集團之力在三個月時間內打造了兩個大區,三個可用域即華北1區(天津)、華北2區(廊坊)以及西南1區(重慶),支持5000太物理主機集群,可提供12大類、267項雲服務。其中,基礎服務涵蓋計算、存儲、網絡、安全和監控5個大類,平臺服務包括數據庫、大數據、開發測試、人工智能、物聯網、視頻等類型的服務。除了基礎服務和平臺服務,紫光雲也上線了雲市場,為生態合作伙伴提供了產業應用相關產品展示、體驗與交易平臺。

目前,紫光雲已經推出了工業雲、VR雲等,並打造了蘇州華亞智能工廠項目,與英偉達共同研究GPU工藝,提升VR性能。

未來目標明確 五年內做到前三

此次,紫光雲上線試商用僅僅只是紫光雲發力公有云市場的開始,對於未來,紫光雲有著自己明確的戰略目標,2018年起步階段,合集團之力構建雲板塊隊伍,開闢4個大區,部署20個城市二級節點;2019-2020年發展階段,開闢6個大區、10個一級節點、50個城市節點,總投資46億元,力爭成為國內Top5公共雲服務商,同時佈局海外市場;2021-2023年領先階段,建設6個骨幹節點、20個一級節點和100個城市節點,成為國內Top3公共雲服務商。

對於為何要做公共雲前三,而不是公有云,吳健解釋稱,目前的雲計算市場,尤其是企業級市場,客戶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它們即需要公有云也需要私有云,也需要混合雲,只是應對的場景有所不同。而紫光雲希望給它們提供的是滿足它們實際需求的雲,而不是提供簡單的公有云能力。

為了實現五年內做到國內前三的目標,紫光雲正不斷在雲戰略上加碼,在未來兩年內還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預計將新增2000名研發人員。在業務上,紫光雲今年下半年還將陸續推出CDN、骨幹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