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看你不代表不尊重!5個常被解讀錯誤的肢體語言

沒看你不代表不尊重!5個常被解讀錯誤的肢體語言

誤會,通常都是表達錯誤,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令人感到被冒犯,繼而發生口角。除了語言傷害,原來部分小動作也容易讓人解讀錯誤,以致造成不必要的誤會,以下便有一些幾乎所有人都做過的行為,明明是這個意思,卻無奈地常被他人解讀成別的意思,因此需要為此解釋很多。

行為一:沒有眼神接觸

早前聽見友人斥責新同事無禮,“那裡只有我跟她,我打招呼,她卻裝作聽不見,而且連頭也沒轉過來。”聽她的描述,當然覺得是新同事的錯,因為眼神交流是基本禮貌,若這個程度都不做,的確會令人討厭。不過,若從該新同事的角角看,她的本意可能不是如此,肢體語言專家Steven Keyl指出,逃避眼神接觸其實有其他意思:害羞、緊張或正思考問題。她的表現也可能只是基於內向的性格。

我們可能認為說謊的人,才不會正視別人,這個推測不無道理,不過Keyl表示,實際愛說謊的人,比普遍有更多眼神接觸,“他們知道眼神交流是真誠的表現,所以會一直施展這些‘肢體偽術’。”

行為二:雙腿交疊

不少面試官都會在交談間注意面試者的坐姿,以判別該人的性格和態度,若雙腿交疊,大都認為面試者對話題不感興趣,或會因此影響面試印象。Keyl對此則認為,該小動作亦可解釋為放鬆、開放式的表現,“這視當時的狀況和整體姿勢,如果站立時雙腿交叉、重心偏向一面,就是處於放鬆的狀態;如果坐下時雙腿交疊,手擺放在最上面的腿上,則代表該人的心,已經漫遊太空。

不僅這樣,原來決定哪隻腳疊在上方也大有學問,在健康研究所工作的員工Lauren Crain指,當一個人投入討論,腳尖都會指向說話者,“如果說話者在左方,你的右腳會擺到上面,讓腳尖能夠對著他”,相反,不感興趣的話,兩腿的位置便會交換,之不過若下方的腿感到麻痺,亦會出現這個情況,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行為三:抖腿

如果一個人雙腿不停發抖,你或許會覺得這是心虛的表現,似乎想隱藏真相,不過Keyl表示,

抖腿與說謊並無關聯,只是舒緩壓力及擔心的方法,當中壓力的真正來源,可以是心虛想掩飾真相,也可以純粹是因氣氛而感到緊張,因此就這樣妄下判斷的話,可能會誤會錯人。

行為四:來回踱步

來回踱步通常是緊張時的情感表達,正如電視經常看到家人會在醫院內走出走入,等待醫生做完手術推門出來。不過,傳播顧問公司員工Jorge Barria指出,演講時很多人也會用很多肢體語言帶動話題,包括走動,並藉此與觀眾互動和連繫,由此可見,踱步不一定只是緊張的表現

行為五:微笑

笑容有分很多種,可以是歡笑,也可以是恥笑或苦笑,就如有的人可以笑著笑著,卻突然聲淚俱下。要分辨真笑或是“假笑”,心理勵志書類作家Peg Streep建議,可以留意說話者的嘴唇和眼睛,“‘假笑’一般都會緊閉嘴唇,只有嘴角向上,而且眼神亦會像發呆般沒有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