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集團繼續「瘦身」 清理非酒子公司

在經歷品牌瘦身後,茅臺集團的“瘦身行動”仍在繼續。

7月16日,茅臺集團官網發佈文章稱,在近日的黨委會上,集團明確將清理整頓旗下51家子公司,所有清理工作預計將會在2019年全面完成。

“本次清理是為了提高資產經營效益。”7月16日下午,茅臺集團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在著手清理部分非酒子公司的同時,茅臺集團旗下酒類板塊的營收仍在高速增長。以貴州茅臺(600519.SH)為例,貴州茅臺16日早間公告稱,經初步核算,2018 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5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37%左右;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0%左右。

將清理旗下51家子公司

“本次清理後,茅臺集團控股參股將剩餘100多家子公司。”茅臺集團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以此推算,本次清理前茅臺集團擁有150多家子公司,本次將其清理旗下1/3的子公司,力度之大,可見一斑。

茅臺集團前述官網文章稱,需要清理整頓的51家子公司主要存在“定位模糊,與集團業務關聯度不高;管理層級多,存在監管盲區和漏洞;功能重疊,部分存在同質化競爭;盈利能力弱,經營情況較差;‘殭屍公司’,無存在意義”等5類問題。

除了盈利能力外,茅臺集團此次“瘦身”亦有品牌聚焦的考慮。“長遠來看,這些企業對茅臺品牌透支嚴重,潛在風險大,與集團公司戰略發展規劃不相匹配,不能形成有力的戰略支撐,不利於茅臺集團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茅臺集團稱。

為實現品牌聚焦,茅臺集團此前已對旗下品牌進行了瘦身。據統計,2017年9月,茅臺集團發佈新《品牌管理辦法》後,茅臺集團共清理了旗下163個品牌,2068款產品,降幅分別達到76%和87%。截止2018年4月19日,茅臺集團各子公司共保留51個品牌,產品321款。

清理子公司方面,截止目前,茅臺集團已有12家分、子公司進入清理程序,3家子公司進入整合程序,接下來將會有6家公司進入清理程序,28家公司進入清算、註銷程序,並退出2家參股企業。

在本輪“瘦身”之後,茅臺集團的管理層級原則上將基本控制在三級以內,不再設立四級及以下分、子公司。未來,新設分、子公司和參股企業必須嚴格履行審批程序,由茅臺集團統一審核批准。

貴州茅臺半年營收或增37%

在大力整頓清理“殭屍公司”的同時,2018年上半年,茅臺集團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約50%的增長,創下近年來最高增速。上半年,茅臺集團銷售總額約450億元,增長46%;利潤總額約235億元,同比增長約51%。

其中,股份公司仍是茅臺集團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貴州茅臺最新公告稱,經初步核算,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5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37%左右;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0%左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數據上看,2018年上半年,茅臺集團無論是銷售收入還是利潤總額,增速都快於旗下股份公司——貴州茅臺。這或許表明,茅臺集團其他子公司在上半年的表現要優於貴州茅臺。

“從子公司看,除股份公司以外,其他子公司貢獻度進一步加大,收入佔比14.6%,同比提升4.6個百分點;營業利潤率21%,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7月15日,茅臺集團董事長李保芳在上半年工作情況彙報會上表示。

據介紹,集團旗下習酒公司的習酒窖藏1988成為10億元級單品。天朝上品、白金酒銷量成為大單品的輪廓越來越清晰、態勢越來越明顯,年內銷量和銷售收入有望按既定計劃和要求,分別實現4萬噸、30億元及1萬噸、10億元。

“以目前態勢,全年實現900億元,明年拿下1000億元,已無多大懸念,各方面基礎和條件也很好。2020年,我們將迎來茅臺的‘後千億’時代。”李保芳說道。

“由於白酒行業的週期性,茅臺每幾年中業績都會出現高增長,從目前的情況看,茅臺已經回到了業績高增長區間。但是,茅臺的高增長是否能夠一直持續下去,目前暫時不好判斷。”知名茅臺投資人董寶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茅台集团继续“瘦身” 清理非酒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