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四帶一自」扶貧品牌 貢獻產業扶貧「安徽方案」

編者按:省農委積極響應李錦斌書記推進“四帶一自”產業扶貧的倡導,堅持創新思路、創新服務、創新推廣、創新支持、創新管理,發揮參謀助手作用,促進“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決策部署、規範運作、宣傳推廣、政策支持、高效推進,實現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受益範圍之廣、增收數額之大、效果持續之久、“造血”作用之著,是有目共睹的。已成為產業扶貧的“知名品牌”,為全國產業扶貧貢獻了“安徽方案”。2017年,安徽因產業扶貧(特色種養業)受益的貧困村、貧困戶分別佔100%、85.7%;自種自養貧困人口117.1萬人、人均直接增收2903元、帶動全省貧困人口人均增收715元,貧困村村均集體增收3萬元以上;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等高效產業蓬勃興起,近兩年是改革開放40年來安徽貧困地區農業結構調整優化速度最快的時期;國務院脫貧攻堅考核中,安徽的產業扶貧獲得高度評價。

安徽產業扶貧工程受益範圍之廣、增收數額之大、效果持續之久、“造血”作用之著,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李錦斌書記倡導的“四帶一自”成為產業扶貧的“知名品牌”,為全國產業扶貧貢獻了“安徽方案”。2017年,安徽因產業扶貧(特色種養業)受益的貧困村、貧困戶分別佔100%、85.7%;自種自養貧困人口117.1萬、人均直接增收2903元、帶動全省貧困人口人均增收715元,貧困村村均集體增收3萬元以上;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等高效產業蓬勃興起,近兩年是改革開放40年來安徽貧困地區農業結構調整優化速度最快的時期;國務院脫貧攻堅考核中,安徽的產業扶貧獲得高度評價。

在產業扶貧這場攻堅戰中,安徽省農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扶貧思想和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大力推進以園區帶動、企業帶動、合作社帶動、能人大戶(家庭農場)帶動和支持貧困群眾自種自養為主要內容的“四帶一自”產業扶貧,堅持思路創新、服務創新、推廣創新、支持創新、管理創新,有效推動“四帶一自”產業扶貧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目前,全省參與產業扶貧的各類農業園區(基地)4769個,帶動貧困戶19.5萬戶;參與產業扶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6萬個,其中龍頭企業4000個、合作社2.4萬個、能人大戶(家庭農場)1.8萬個,帶動貧困村2947個、貧困戶104.4萬戶。

創新思路,推動“四帶一自”決策部署。

2015年底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面對全面、深入、系統地抓產業扶貧這一嶄新課題、艱鉅任務,省農委堅持創新思路、與時俱進,促進“四帶一自”萌芽、發展、成熟,並通過牽頭起草或參與起草文件等形式,及時把新思路上升為省委、省政府的新決策。一是把自種自養作為根本之策,推動納入決策部署重要內容。始終注重增強貧困群眾的“造血”功能,把促進貧困戶開展自種自養,貫穿於省委、省政府、省農委產業扶貧各項決策部署。二是把主體帶動作為核心措施,推動主體帶動政策不斷完善。產業脫貧工程實施以來,一直把主體帶動作為主要工作來部署、推動;2017年省農委、省扶貧辦印發《關於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脫貧作用的意見》,完善了主體帶動政策。三是逐步認清園區的平臺作用,推動擺上重要位置。扶貧園區具有招徠主體、承接投入、集聚產業、吸納務工、示範輻射的平臺作用,是貧困村集體和貧困戶實現增收的載體。2017年2月,在產業精準扶貧規劃中首次提出“園區帶動”,此後逐步豐富完善,2018年提出每個貧困村都要建立1個特色種養業扶貧基地(園區),並上升為省扶貧領導小組文件部署。

四是深刻把握“四帶一自”內部有機聯繫,推動作出系統性、整體性部署。園區帶動、主體帶動、自種自養相互交織、相互作用,只有把它們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對待,才能發揮最大效益。2017年5月,根據基層實踐並響應李錦斌書記的倡導,省農委對此進行了系統研究,並通過省農委《特色種養業扶貧專項整改行動實施方案》作出整體部署,體現在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入推進產業脫貧工程的實施意見》之中。2018年3月,省農委、省林業廳聯合發文,以“四帶一自”為主題深化部署;5月份,上升為省扶貧領導小組的專文部署。

創新服務,指導“四帶一自”規範運作。

園區建設上,對特色種養業扶貧基地的選址、建設、運營、帶動等均提出明確要求,並以市為單位明確建設標準,確保能夠帶動貧困村集體經濟和貧困戶增收。主體對接上,精選1485個省級龍頭企業、示範合作社、示範家庭農場,編印優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名錄,發放到各市縣和駐村扶貧工作隊,並要求市、縣編制本級的優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名錄。

利益聯結上,在全國首次研究提出訂單、股份、勞務、服務、租賃等5種基本利益聯結方式,以此為基礎起草並推動印發《關於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脫貧作用的意見》,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群眾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關係提供了遵循。產業扶貧項目上,提出“有產業、有參與、有收益、有支持”的項目“四有”標準,指導各地科學規範實施到村到戶項目。產業發展上,組織編印《特色種養業扶貧技術指南》,推薦了171個產業種類的適宜區域、適宜對象、關鍵技術,並指導各縣編制“菜單式”特色種養業扶貧手冊;制定《特色種養業扶貧對象產業發展標準》,分產業確定貧困村、貧困戶應達到的規模或效益,並將達標情況納入年度考核。產銷對接上,組織貧困地區農產品參加全國、合肥、上海農交會,設立產業扶貧展廳,組織30多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參加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會,組織各縣農業部門積極參加高校食堂面向貧困縣(市、區)採購農產品工作,推進農超對接、農校對接。技術服務上,
推動成立了由省農委、省農科院、安徽農業大學有關專業技術力量組成的特色種養業扶貧專家組;組織全省1.38萬農技人員每人聯繫服務2個自種自養貧困戶;組織各地農業部門根據貧困戶產業發展需求開展分類培訓,2017年培訓貧困戶121萬人次。

創新方式,推廣“四帶一自”示範典型。

省農委認真總結各地“四帶一自”經驗做法,創新宣傳推介方式,加大典型示範推廣力度。一是案例推介。組織編印了《全省產業扶貧典型案例彙編》《安徽省百家農民合作社產業扶貧典型案例彙編》《安徽省產業扶貧“四帶一自”暨一村一品典型案例彙編》等9000冊,發放到所有貧困縣、貧困村。二是簡報交流。編髮《安徽省農業委員會簡報(扶貧專報)》 30多期,第一時間宣傳推廣各地湧現出來的“四帶一自”先進典型和經驗做法。三是媒體宣傳。多次組織安徽日報、安徽廣播電視臺、中安在線等新聞媒體記者深入園區、主體、貧困戶採訪、報道。在省農委官網開闢《農業扶貧專欄》,並利用省農委微信公眾號,對“四帶一自”經驗做法廣泛宣傳報道。

四是活動展示。2017年合肥農交會期間,開闢“產業扶貧展廳”,展示推廣主體帶動模式、帶動機制、扶貧產品等;參與承辦在安徽電視臺舉辦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貧榜樣推介活動”,推介了全國12家龍頭企業帶動貧困農戶發展特色產業、增收致富的模式與經驗。通過對示範典型的廣泛深入、大力度、多形式宣傳推介,充分發揮了典型引路的作用,有效促進了“四帶一自”模式的推廣。

創新支持,強化“四帶一自”扶持政策。

始終把政策扶持作為推動“四帶一自”的重中之重,創新政策創設、實施。一是創新到村到戶政策。指導各地利用各類資金,創設貧困村、貧困戶產業發展獎補、脫貧產業中務工就業獎補、基地土地流轉補貼、折股量化到村到戶等政策。2017年全省共投入到村到戶產業扶貧資金144.4億元,其中財政資金53.7億元。二是創新主體帶動激勵政策。實施主體帶動獎補、基地建設獎補、信貸支持和優先示範評定、安排項目等政策,調動帶貧積極性。2017年,全省支持帶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資金52.5億元。三是創新政策實施方式。

針對各地政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各地採取分階段支付、增量式獎補、物化支持等方式,確保政策發揮最大效應。四是創新支持貧困縣政策的落實機制。認真落實項目資金傾斜支持貧困縣的政策,支持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對省農委支持貧困縣的資金,不設立約束性目標任務,不限制資金具體用途。2017年,省農委支持31個扶貧重點縣農業項目資金66.3億元,佔到縣資金的52.8%,遠遠超過省裡不低於40%的要求。同時,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交流,積極推動金融、保險、用地等政策的創新和落實。

創新管理,完善“四帶一自”推進機制。

為促進全省“四帶一自”產業扶貧工作高效推進,堅持創新管理,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加強組織領導。以省政府名義召開全省產業扶貧現場會,省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出席會議並講話,推動“四帶一自”產業扶貧工作。成立省農委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多次召開黨組會、主任辦公會、領導小組會研究產業扶貧工作。推動健全市、縣產業扶貧組織領導體系。加強調度通報。

每年5月份起,每月調度、通報1次產業扶貧特別是“四帶一自”推進情況,2017年共通報8次,今年已通報2次。每次不僅通報進展,還點名、點問題,提出整改建議,抄送各市、縣(市、區)黨委、政府,形成了你追我趕、及時整改的生動局面。加強考核評價。把產業扶貧工作納入省農委、省林業廳對16個市、70個有扶貧任務的縣農業、林業部門績效管理,突出“四帶一自”相關指標,對績效管理優秀單位通報表揚。推動把產業扶貧納入省委、省政府對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主要負責同志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績效管理結果直接折算成考核得分,已連續考核2年。加強內部管理。省農委安排2名處級幹部、3名科級幹部具體負責產業扶貧工作,明確分工,年度扶貧工作任務分解到人,制定月度任務清單,張貼上牆、掛圖作戰,每月督促辦理,並實行盤點銷號制度。

在組織推動全省“四帶一自”產業扶貧工作的同時,省農委還積極做好定點扶貧工作,在2017年度省直單位定點扶貧工作考核中,省農委獲省直機關單位第一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