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Netflix千億美元之路,誰能成爲中國版Netflix?

复盘Netflix千亿美元之路,谁能成为中国版Netflix?

复盘Netflix千亿美元之路,谁能成为中国版Netflix?

來源:娛樂獨角獸(ID:yuledujiaoshou)

6月20日,Netflix(奈飛)股價首次突破400美元關口,今年股價已上漲103%,為標普500中表現第二好的股票。2013年,奈飛的股價還僅為26美元。今年5月份,其市值甚至一度短期超過迪士尼,以1526億美元超過當時股價下跌市值1518億美元的迪士尼,成為全球最值錢的媒體公司。行業內預測其高速增長至少持續到2030年。

老牌娛樂巨頭迪士尼自然嗅到了這股威脅的氣息,去年與Netflix“斷交”停止出售新電影,另外近日收購21世紀福克斯,報出了851億美元的高價,對比去年的524億美元,可說是志在必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21世紀福克斯擁有奈飛的競爭對手、美國另一大流媒體Hulu30%的股份,並藉此與奈飛一戰。

國內每一家前景看漲的互聯網娛樂公司,都紛紛被冠以“下一個Netfix”之名。那麼,BAT三巨頭與眾多流量大戶,究竟誰有成為下一個Netflix的可能呢?

复盘Netflix千亿美元之路,谁能成为中国版Netflix?

流媒體王者從零到千億美元之路

讓我們重新回顧一下流媒體王者從零到千億美元之路。Netflix21年的攻城略地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97年到2006年,以在線DVD租賃切入影視娛樂市場,根據用戶喜好口味定製推薦影碟,收入達到12億美元。在看起來如日中天的巔峰,決策者卻已經看到行業在走下坡路,一語驚人:“DVD租賃從來都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只是在激烈競爭下立足的一種方式。”

第二階段,2007年到2011年,Netflix推出了第一款流媒體在線播放軟件“Watch Now”,被評價為“買了匹必輸的馬”,植入各類互聯網終端,期間一度股價大跌陷入困境,但最後成功實現了賽道切換,建立起了海量版權庫。同一時期,DVD行業競爭對手Blockbuster沒有跟上產業變遷趨勢,最終破產。

第三階段,2012年至今,由於版權費用漲了10倍,2500部電影一夜間全部下架,讓Netflix決心做原創。根據用戶的觀看、轉發、推薦,他們判斷出什麼內容會火,並推出了封神之作《紙牌屋》,這部劇就帶來了1000萬新用戶。就這樣,Netflix一步步從科技公司轉型為娛樂公司,在六大之外,奈飛最新崛起成為一大內容生產者,沒有人敢否認他們的內容品質和實力,《玉子》甚至入圍戛納,去年斬獲91項艾美獎提名,僅次於HBO。他們給自己的定位是“科技型HBO”。

复盘Netflix千亿美元之路,谁能成为中国版Netflix?

縱觀Netflix20年進化史,不難看出其市值成長離不開以下因素:對產業變遷趨勢的戰略性前瞻、從硅谷科技公司轉變為娛樂巨頭的內容佈局、大數據差異化策略、持續增長的商業模型及用戶流量。

雖然傳統六大仍有著更為完善的評估機制、資金髮行渠道、製作資源,以及坐擁眾多IP的核心競爭力,但Netflix的玩法顯然更為機動靈活:他們致力於挖掘傳統電影公司不具備的兩大優勢,數據和用戶。流量即紅利,越多的用戶就能帶來越精準的用戶數據,並在此基礎上確定用戶感興趣的項目,搭建內容框架。在好萊塢六大多數簽約頂級製片人的同時,Netflix大多選擇跟獨立小製片人合作,只提供資金平臺不干涉內容,例如直接“從劇本到DVD”的《紙牌屋》,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充分發揮創作者們的創意,催生小成本口碑佳作,劣勢是帶有較大風險。

為了填平幾十年累積下來的內容鴻溝,奈飛選擇了用自制內容挖掘新的護城河以不斷吸引新用戶並留住老用戶。2016年到2018年,奈飛在內容上投入的資金分別為50億、60億、80億,今年發行劇集及電影的數量將達到700部左右。在全球化商業佈局中,奈飛同樣堅持一貫的“差異化”激進方針,例如今年為了開拓日本市場,他們與衝浦泰斗等日本動畫人合作,宣佈投資購買25部動畫的計劃。內容支出為Netflix帶來了巨大債務,但這條路不進則退,沒有別的選擇。

國內三巨頭複製奈飛模式不現實?

由於政策等各方面因素,奈飛顯然短期內也不會進入中國。在接受《商業週刊》採訪時,奈飛創始人稱:“中國視頻行業的三個大傢伙太強大,我們不急著進入中國市場,現在寧願選擇把版權賣給中國公司,當然我們對合作夥伴保持非常開放的心態。”

2018年作為視頻行業IPO的大年,前有B站、愛奇藝、虎牙美股上市,後有快手、鬥魚、映客等直播頭部平臺計劃上市。伴隨傳統媒體的衰落,流媒體則在資本的推動下顯得如火如荼。國內視頻網站至今仍沒有一家盈利,還處在“燒錢”階段,B站、愛奇藝在掛牌後均經歷了“開盤破發”,中小視頻網站已經紛紛退出,視頻戰場變成資本巨頭的博弈。奈飛帶給國內的啟示是內容為王,尤其是頭部自制內容。那麼,奈飛模式有可能在國內複製嗎?誰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王者?

复盘Netflix千亿美元之路,谁能成为中国版Netflix?

中美流媒體有相似之處,但不同於美國“一超多強”形勢,國內處於並將長期處於“三國殺”僵持局面。自2014年互聯網視頻大爆發起,當前優愛騰三大視頻巨頭正在嘗試著同樣的海量影視庫+大力投資自制劇模式,以發展維繫用戶,增加訂閱收入。今年騰訊公佈的計劃是:自制劇35部,獨播版權劇20部,非獨播劇11部。愛奇藝的計劃是:自制劇40部,獨播版權劇26部,非獨播劇13部。優酷的計劃是:自制劇26部,獨播版權劇19部,非獨播劇13部。可以看到自制劇這塊的比重越來越大,逐漸超過了50%。這是Netflix帶給國內的啟示。

2018年1月,愛奇藝領域滲透率為58.66%,騰訊視頻為55.57%,優酷為48.64%。目前以愛奇藝為例,估值百億美元,與奈飛存在一個“0”的差距,但除了量級上,其他方面也存在著巨大差異。

傳統上中國電視臺播放的影視劇屬於公共服務範疇,用戶沒有為影視劇付費的習慣,例如根據愛奇藝的招股書,其付費會員為5080萬,營收佔比近40%,廣告收入從15年的63.9%下降到了46.9%,雖然會員營收有所上升但仍是以廣告為主要來源,而在內容消費習慣成熟的美國,由DVD租賃業務轉化而來的Netflix一早培育了用戶的付費習慣,主要依靠會員收入。目前中國市場的付費能力尚不足以支撐大量內容採購經費。為了減少用戶不確定性、資本壓力,愛奇藝和騰訊視頻把重心放在了消費喜好更加明確的自制綜藝和劇集,而非電影方面。內容劃分為流量內容和質量內容的話,以廣告營收為主顯然偏向前者。

另一方面,國內影視工業整體水平落後於美國,每家網站都有一些拿得出手的網劇,但無法持續保證高質量網劇更新,內容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例如近年來各大網站紛紛出品的“古裝大女主劇”,以及同類型網綜的重複投資。對國產大IP的反覆過度開發,也不利於延長IP壽命。

而在全球化長遠佈局方面,由於歐美國家文化背景相似,通用英語,更有利於奈飛在全世界佈局。目前國內的流媒體還是停留在國內用戶為主。內容掌握流量,而不是網站本身。誰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壟斷整個市場成為絕對王者,完全複製奈飛模式更是不現實。

“三國殺”困境以外的可能?

中國Netflix的出現仰仗於資本格局的變動。在BAT選擇每年在視頻上戰略性虧損的形勢下,目前的“三國殺”困境將長期保持下去。此前今日頭條已經開始招聘長視頻團隊,還接觸了被認為威脅B站的二次元社區“半次元”“第一彈”,如果頭條系憑藉自己“抖音”“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等短視頻UGC+PGC積累的流量和經驗,挾資本而入,或許會打破目前格局,引發更激烈的競爭,催生中國Netflix。

复盘Netflix千亿美元之路,谁能成为中国版Netflix?

華創證券傳媒與互聯網分析師謝晨在自己的公眾號“阿爾法工場”寫道:“中國會誕生自己的Netflix。”他認為,目前視頻網站面臨著一個典型的囚徒困境,首先如果視頻網站實現了一家獨大,對標1500億美元的Netflix,在國內起碼也是500億美元體量的巨頭,然後BAT中任何一家都無法容忍別家掌控視頻產業,否則會拱手讓出500億以上市值,還會對自家其他業務形成打擊。如果能夠形成“都不投入”的默契,將形成多贏局面,但如果另外兩家選擇了“不投入”,則持續投入成為更優策略。在此格局下,視頻網站的價值將呈現一個弔詭的結果:當資本還在追捧這個行業,行業就將繼續在虧損中苦戰。當資本終於承受不住,開始撤出,中國的Netflix也就若隱若現了。

在三巨頭以外體量較小的視頻網站展現了差異化的戰略。如果不苛求體量只考慮Netflix式純會員付費的商業模式,中國Netflix更有可能在中小型精品內容網站中出現。騰訊策略總監侯成芬則認為,“BAT變成奈飛這種百分之百會員付費模式可能性非常小,但一些中小型、小而美提供垂直精品內容的平臺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的Netflix。”芒果TV的觀眾中,52%的觀眾都是觀看綜藝的,如何進一步保住自己綜藝之王的位置是關鍵命題。而搜狐視頻以81%的電視劇份額重點倒流,越來越傾向於小而美的自制網劇而非版權燒錢。

有種說法是,越來越強調自制的優愛騰對標Netflix,而B站對標的是用戶原創內容為主的YouTube。與其他幾大網站相比,具備二次元色彩和90後用戶情感黏度,更為垂直,除番劇以外主要依靠UGC,可能涉及到的版權侵權問題是一個長期困境,主要靠遊戲、電商、增值服務變現流量,招股書中顯示其遊戲收入佔比83.4%,自身不具備自制內容的資金流,也難通過訂閱收入創收,因此複製奈飛模式可說是相比優愛騰顯得更不現實。如果只是為了欣賞愛豆,那麼去優愛騰中任何一家對用戶來說差別不大,但如果假設他是一個ACG愛好者,打算和人進行內容交流,那他的選擇多半是B站。這種情感粘度是B站獨特的優勢,以此為切入點,如何更好地利用彈幕社群化可能是B站接下來需要面臨的課題。

總體來看,憑著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基數,中國孕育出自己的超級視頻網站並非沒有可能。如何在資本夾擊下殺出重圍,各大網站給出的回答,內容,除了內容,還是內容。

權聲明: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

原作者聯繫我們。聯繫方式:010-65983413。

复盘Netflix千亿美元之路,谁能成为中国版Netfli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