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專欄」李金明同志談20世紀90年代杭州改革開放歷程:抓住解放思想這個「牛鼻子」(三)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李金明同志谈20世纪90年代杭州改革开放历程: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三)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李金明同志谈20世纪90年代杭州改革开放历程: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三)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李金明同志谈20世纪90年代杭州改革开放历程: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李金明同志谈20世纪90年代杭州改革开放历程: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三)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李金明同志谈20世纪90年代杭州改革开放历程: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三)

【編者按】2018年既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又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值此盛世華年,杭州黨史特開闢“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專欄。第一期隆重推出李金明同志談20世紀90年代杭州改革開放歷程:《抓住解放思想這個“牛鼻子”》。

李金明同志曾經在1992年2月至2000年4月期間,擔任過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副書記、杭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主任,對杭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有深刻體會,希望能夠為新時代杭州改革開放大業提供寶貴歷史經驗借鑑。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李金明同志谈20世纪90年代杭州改革开放历程: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三)

李金明

李金明(1941年10月— ),男,河南南陽人。1992年2月至2000年4月期間,曾擔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副書記、杭州市委書記、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2000年4月至2003年7月,任浙江省委副書記、浙江省紀委書記。2003年1月,在政協浙江省第九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浙江省政協主席。2007年2月28日,全國政協十屆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決定增補為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在中共十六大上當選為中央紀委委員,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抓住解放思想這個“牛鼻子”(三)

——李金明同志談20世紀90年代杭州改革開放歷程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李金明同志谈20世纪90年代杭州改革开放历程: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三)

(1993年,時任杭州市委書記李金明,在中國共產黨杭州市第七次代表大會上作報告)

(上接抓住解放思想這個“牛鼻子”(二))

保護好以西湖為重點的歷史文化

在舊城改造中,對文物的保護,市委、市政府是很重視的。不能說為了解決破爛的城市,我們統統搞掉現有的東西,連歷史文化也不要了。杭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應把保護文化擺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西湖文化的保護,我們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來抓。“打通西湖”、“還湖於民”的口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喊響了,而且做了不少工作。後來,我們接著在南山路陸續改造舊城,與保護西湖工作結合起來,朝著“打通西湖”、“還湖於民”的目標努力做工作。除了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做工作外,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大規模地疏浚西湖。這一點好多人不太瞭解,我們當時的宣傳工作做得也不夠。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李金明同志谈20世纪90年代杭州改革开放历程: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三)

西湖疏浚後的江洋畈公園

疏浚西湖,用的是比較現代的手段,簡單的說就是利用管道虹吸法把湖底的稀泥吸出來,然後通過長距離的管道輸送到玉皇山南麓的山溝裡去,大概有六公里之長的管道吧。如果有人留心的話,西湖裡面有一條長長的管道,那就是疏浚西湖的管道。全部完工後大概清出來三百多萬噸泥水,經過多年沉澱,填平了一個大山溝。我們當時計劃造一個公園,這就是現在的江洋畈公園。把淤泥清出來以後,湖水深度增加了,西湖的水質改善了。同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還實施了較長時間的截汙工程,所有流向西湖的汙水通過截汙管道,全部送到汙水處理廠處理,這是防止汙染西湖、改善水質的一項重大舉措。上世紀90年代大規模的清淤、截汙、搬遷上游工廠、不斷增加綠化面積、防止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綜合措施,所有這些對西湖水質的改善起了重大作用。

西湖的亮燈工程,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搞起來了,後來又逐步加以完善。為什麼搞那個亮燈工程?當時,有些遊人反映“白天看廟,晚上睡覺”。意指晚上沒有燈光,西湖裡黑乎乎的,哪裡也去不了,實施了亮燈工程有利於豐富群眾和遊客的夜生活。

城隍閣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李金明同志谈20世纪90年代杭州改革开放历程: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李金明同志谈20世纪90年代杭州改革开放历程: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三)

胡雪巖故居

另外,舊城改造當中,原來有文化保護價值的,都由文保單位保護起來。例如,延安路、慶春路、鳳起路等地的好多名人故居、名居名院、古橋古路,在舊城改造當中都保留的。原有的我們保護;有文化價值已發掘了的,我們把他重新搞起來,比如說夏衍故居,已經沒什麼東西了,我們又把他的故居修起來。再如,城隍閣的新建、胡雪巖故居的修復,還有爭論多年的雷峰塔重建的啟動工作等。湖濱路、河坊街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修繕,然後搞成步行街,成為特色街區了。

堅持大杭州觀點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在大杭州與小杭州這個關係的處理上,過去有的反映,杭州注重城區的發展,對幾個縣市抓得不夠。大杭州與小杭州、城市和農村、工業和農業這幾個關係的處理上,存在一些問題,城鄉發展上還是不夠平衡,造成這種狀況,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領導的重視程度問題,有體制問題,也有一些具體問題。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李金明同志谈20世纪90年代杭州改革开放历程: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三)

淳安環湖公路

從體制上看,縣裡的財政是省裡統一管,市裡想幫助他們做點事也力不從心。比如說淳安,1994 年,我陪朱鎔基總理到縣裡視察,他說:“淳安作為貧困縣,你們市裡要給他多投入些。”對淳安的投入,從扶貧角度看,我們一開始就很重視這個事。1992年,我一到杭州工作,就帶領部委辦局和比較富裕的縣(區)到淳安對口扶貧,做了不少工作,應該說這些扶貧單位按照市委的要求,工作做得都是很好的。但是從財力的統一調度上有困難。淳安要脫貧致富,首先得把環湖公路修起來。當時的交通問題突出,朱鎔基總理說,修環湖公路是正確的辦法。我說搞起來要花錢,要花兩億四。兩億四怎麼出呢?朱鎔基總理當時在船上就拍板:“我拿六千萬、省裡六千萬、杭州市六千萬、淳安六千萬。”當時我說,杭州市拿六千萬沒有納入預算,從財政體制上來說,還應該歸到省裡來,省裡拿一樣。他說:“你們杭州市怎麼不拿?”他還不瞭解當時浙江的財政體制是省直接管到縣。我就跟他講了浙江的財政體制,他說:“原來如此啊!儘管如此,你還要拿。”總理說了,我要跟市委、市政府彙報這個事,這六千萬沒有列入到年度預算,這是不小的數字。杭州市財力雖然說不斷地增長,但是經費也是不足的,你給他六千萬,其它方面就要減少六千萬。後來我和王永明同志講,總理說了是貧困縣,就給他拿調整預算吧。拿了六千萬以後,市裡有的幹部提意見,說把我們的六千萬拿給淳安,影響市裡開支,議論了好長時間。城鄉協調發展,從財政體制上還是要做些研究探討。因為我們一研究到對縣的工作的支持上就遇到這個問題。

再一個就是市裡辦事效率問題。蕭山、餘杭有的同志不願意劃到杭州來,除了有思想觀念上的問題以外,還有一個現實問題就是他們覺得縣市的事權比區要大,工作好辦。如果變成區,就有可能受到杭州市的約束,自由度變小了,事情不好辦。所以,從這個角度考慮,他們不同意變成區,也是可以理解的。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向省裡報告,就給蕭山、餘杭放權,讓他們享受地市級的某些權利,這樣做的結果我看是好的,有利於它的發展。把江南的三個鎮變成濱江區以後,在辦事上也作了改革,市裡提出“辦事不過江”,市裡下去現場辦公,提供方便。政府部門轉變職能說了好多年,也有進步,但是並沒有完全解決好。有些發展時機是稍縱即逝啊,不僅僅是辦事辛勞,還有個發展機遇問題。後來建了統一的辦事大廳,就方便多了。

堅持黨的統一領導、協調、步調一致

20世紀90年代,杭州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值得探討的地方還有很多。最根本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理論指引下,我們密切結合杭州的實際,不斷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杭州的實踐。杭州市委加強領導,幾套班子團結協調,同心協力,步調一致,各級領導幹部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勤政為民,風清氣正,起了表率作用。特別是在工作困難時刻起到了主心骨和頂樑柱作用。諸如改革爭議、區劃調整、舊城改造、湖畔居風波,如此等等事例,市委一班人團結一致,幾套班子協調動作,大家堅忍不拔,積極工作,度過難關。各級黨組織注重自身建設,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廣大黨員在各項工作中起到了先鋒模範作用,同廣大幹部群眾一道同心同德、團結奮鬥,保持了杭州市各項工作不斷髮展的好勢頭。

市委加強對兩大文明建設工作的領導,凡屬重大問題都由市委研究決定和部署,發揮市委核心領導作用,充分調動人大、政府、政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市委對領導工作中的協調機制也進行了探索,當時提出 “在市委領導下,四套班子合力抓經濟”,後來又提出了“在市委領導下,四套班子合力抓精神文明”。從領導力量組合和工作制度上,把幾套班子的力量凝聚起來,圍繞兩大文明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四套班子在履行各自職責的基礎上,同心協力,密切配合,真正做到了兩大文明一起抓,一起部署,一起落實。比如說,分管經濟工作的市委、市政府領導,他相當於是一個組長,把人大、政協經濟委員會等相關部門的力量組織到一起;搞精神文明的,市委的一位領導同志,還有人大、政府、政協搞精神文明工作的同志也組織到一起。涉及到一些需要協調的問題,一起商量研究解決問題,然後大家分頭去做。這種工作制度安排,是黨委對人大、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要求,他們能及時瞭解到市委、市政府一個時期,要做什麼事情並積極參與其中。人大、政協的同志也樂意這樣做,他們都有責任感和成就感。從總體上說,人大、政協相對黨委、政府來說,承擔的工作量有所不同,讓他們多做一些實際工作,他們都樂於參加。特別是從黨委、政府轉到人大、政協的同志,他們精力充沛、經驗豐富,還想多做點工作,創造一個工作空間和機會,能夠調動他們更多的積極性,發揮更大的作用。人大、政協照常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能,該怎麼幹就怎麼幹,並不影響他們的本職工作。與市委、市政府密切相關的工作大家聯合去做,力量更大、效果更好。而且,他們的本職工作同全局工作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有利於把工作做得更好,這不是對立的,沒有矛盾。他們在參與中支持,在支持中服務,在服務中監督,把參與、支持、服務、監督密切地結合起來。這種嘗試,經過多年的實踐檢驗效果是好的。

圖為1996年實施的抗鹹一期工程防洪堤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李金明同志谈20世纪90年代杭州改革开放历程: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李金明同志谈20世纪90年代杭州改革开放历程: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三)

圖為1998年中國杭州經貿洽談會在匈牙利開幕。

圖為杭州娃哈哈食品集團公司成立。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李金明同志谈20世纪90年代杭州改革开放历程: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李金明同志谈20世纪90年代杭州改革开放历程: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三)

圖為1999年杭州半山電廠

你們問九十年代杭州處於什麼階段,我認為,這十年是鄧小平改革開放的理論在杭州生動實踐的十年,是杭州大發展大變化的十年,是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大提高的十年。鄧小平同志的南巡談話,為杭州90年代的大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否則,不可能有九十年代的大發展,這個形勢全國都一樣。杭州在90年代改革開放中的位置,應該說是承上啟下的吧。90年代的發展是建立在前十年發展的基礎上,你不可能離開80年代的發展,來談90年代的發展。90年代杭州的發展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穩居第三位。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質量,遠遠超出我們“三四五”發展戰略規劃中預期的第一步、第二步的目標,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兩位數。關係民生的各項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都有了空前的發展。也逐步解決了多年沒有解決的那些老大難問題,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也都有了顯著地改善和提升。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栏」李金明同志谈20世纪90年代杭州改革开放历程: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