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再多的心靈雞湯,不如一碗善堂的湯

“人不只胃腸有飢渴感,心靈也要給養。”她一邊這麼說著,一邊將手裡的書又翻過了一頁,這本書只是開始,不遠處的書桌上,還放著十幾本類似的書本,嶄新的,等待著她的臨幸,手裡的湯還一口未動。

喝再多的心靈雞湯,不如一碗善堂的湯

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她忽然迷上了心靈雞湯,她一遍遍地為自己寫下那些似乎勵志的言語,抱著厚厚的書本不放,彷彿那就是她的救命稻草,彷彿只要她將書本里的東西念得越透徹,她就能將人生的起伏看得越清明,她低頭喝了口湯,突然想起了遠在廣東的母親。

喝再多的心靈雞湯,不如一碗善堂的湯

母親是廣東人,就像其他的老一輩廣東女人一樣,母親在燉湯上總是很有一手的,在她接近三十年的生命裡,幾乎每一天都離不開母親燉的靚湯,直到她離開廣東獨自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城市。

手裡的湯有些涼了似乎鹽放少了,有些寡淡無味,她往碗里加了些鹽,味道濃了一些,但又似乎食材不大新鮮,唇齒間充斥著生食的腥羶,它將那碗看起來就沒什麼吸引力的雞湯扔在一邊,突然覺得最近的自己像一碗不再新鮮的雞湯,以為往裡不斷的加入調料,就能掩蓋食材本身的差錯,再看了眼書桌上壘起的書本,她忽然覺得,是時候出去走走了,尋一碗真正能夠打動自己味蕾的湯,找回那種“自在而新鮮”的味道。

喝再多的心靈雞湯,不如一碗善堂的湯

這是她來到昆明的第三年,她遇上了工作以來最大的挫折,一直跟的大客戶在簽約前一天跳了水,一整年的準備功虧一簣,而她自然就是第一責任人,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她瞬間掉入冰窟,自那天以後,她便一味的沉浸在“心靈雞湯”的世界裡,希望自己如故事裡的人一般,能夠輕易的打出一場翻身硬仗,卻將自己生生扔進了想象和希冀的牛角尖,一連十幾天,除了上班,她再未踏出房間一步。

週末的下午,順城廣場格外的熱鬧,她在人群中穿梭著,來到一家叫做善堂的餐館門口。餐館門面不大,很難引起來往人群的注意,但卻隱約透露出一股與眾不同的沉靜氣味,似乎裡面的人毫不在乎門外川流不息,只安靜的做著屬於自己事情。

喝再多的心靈雞湯,不如一碗善堂的湯

門口的玻璃櫥櫃裡,是琳琅滿目的食材,用蒸籠擱著,讓她想起了童年時候墊著腳站在灶邊,看著母親忙碌,清理好的食材調料被母親分類放好等待下鍋……忽然之間,就對這家餐館生出了一絲莫名的親切感,此時竟覺得自己有些飢腸轆轆。

推門而入的時候,她便覺得來對了地方,古樸的裝修風格,搭配令人安心的色調,融合著偶爾鑽進鼻間的香氣,她幾乎閉上眼睛就能感受到母親在廚房裡忙碌的背影,點了一份豆花飯、一份黑芝麻糊、一碗原盅燉湯,也算是頗為豐富的晚餐。

喝再多的心靈雞湯,不如一碗善堂的湯

湯端上來的時候,連碗盅都是燙的,揭開碗蓋的瞬間,那股香濃的氣味撲面而來,她幾乎可以從那味道里分辨出每一道食材的氣味,像是極品的法國香水,前調是清香,漸漸地雞湯的香氣也濃郁起來,迴歸平淡之後又有一股道不明的香甜,望著這盅清澈的雞湯,她為自己內心似乎有些幼稚的對比感到可笑。

廣東人是講究飯前飲湯的,她有些迫不及待,湯水入口的時候,鮮甜溢滿舌尖,那感覺像極了母親兒時為她熬得那碗老湯,但相似的不是味道,而是那極其熟悉的感覺----對於食材的尊重。

正值雲南枇杷成熟的季節,她選了一碗枇杷肉汁,湯水是清澈的,金黃的枇杷躺在湯水裡誘惑著她去品嚐,一口下去,她幾乎能重新嚐到枇杷剛從樹上摘下的鮮甜,她忽然覺得茅塞頓開,這才是她想要的雞湯。

精挑細選每一味食材,處理的過程絲毫沒有懈怠,母親說過,要燉好一碗湯必須每一味食材都恰到好處,所以無論多冷的天,母親都親手將新鮮食材清理備好,記憶裡眼前母親的雙手,總是被涼水浸的通紅,卻靈活的像是能為她摘下星月。

而後不出所料,便是雞肉的鮮香,不柴不羶,正是雞肉入口最佳的鬆軟度,幾乎在觸碰唇齒的瞬間就能融化在味蕾之間,吸收了枇杷的清涼甘爽,即使大口咬下也不顯得油膩。品完了雞肉,再飲回一口湯,又能從中品出回甘,別有一番風味。

喝再多的心靈雞湯,不如一碗善堂的湯

她在這一瞬間醒悟過來,家裡成堆的心靈雞湯、廚房裡那鍋寡淡的雞湯,都不是她真正需要的,它們只是一味調料,而她的生活才是那一味需要精心挑選的食材,若食材壞了,多少調料都無法掩住那不新鮮的味道。

而真正好的食材,在於迴歸本源,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就像手裡這碗湯,在這鬧市裡格外安靜的一隅,將每一份食材的“原汁原味”展現在食客眼前,能夠不加任何香精,散發食材們獨有的美味。自怨自艾,窩在角落裡等待“廚師們”的垂憐,還不如成為那一味最出色的食材,讓他們爭相搶購。

喝著喝著,她突然笑了,然後喝著喝著,她又笑著哭了,再多的心靈雞湯,還不如這一口善堂的湯。幾個月來,她終於等到了那碗讓她找到自我的雞湯。從此,善堂多了一位常客,她不像初次進來時的苦悶低落,總是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她或許還沒成功,但是她的生活裡,多了一碗善堂的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