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足传统,探寻文化——道教四大名山(下)

03 龙虎山

碧水丹崖 龙虎道都

踏足传统,探寻文化——道教四大名山(下)

龙虎山主要供奉的是降魔护道天尊(即道教创始人张天师张道陵),是中国道教发祥地。龙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冲积扇块状的红色砂砾岩组成了丹霞山体。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

踏足传统,探寻文化——道教四大名山(下)

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

龙虎山旅游主要景点推荐

踏足传统,探寻文化——道教四大名山(下)

上清宫

上清宫始建于东汉,是道教的祭神之所,是中国古代在敬天祭祖的基础上形成的建筑群落之一,其规模大小,等级高低不等,遍布全国。上清宫不仅独居江南宫观之首,且在全国也是举世无双,素有“仙灵都会”和“百神受职之所”之誉。大上清宫在上清镇东陲,距嗣汉天师府约一公里。古代这里称为仙源乡、招宾里。左拥象山,右注沂溪。相传,这里是九龙聚会的宝地。民谣云: “九龙集结上清宫,天师擒妖显神通。唯有一龙不伏法,顺水飘游遇虎凶。”这九龙指的是上清宫周围的天门山、台山、乌剑山、狮子山、冲天峰、应天山、西华山、乌龟山和圣井山。

踏足传统,探寻文化——道教四大名山(下)

天师府

天师府位于贵溪上清镇,临清溪,为张氏历代起居之地,原建于龙虎山脚下。北靠西华山,门临泸溪河,面对琵琶山,依山带水,气势雄伟。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辉宏,尚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全部雕花镂刻,米红细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气。传言天师府是张盛以及他的历代子孙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被称为正一派的祖庭和元明两朝管理道教事务的办公机构。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清乾隆、嘉庆和同治年间遗物。

其他景点推荐

踏足传统,探寻文化——道教四大名山(下)

象鼻山

踏足传统,探寻文化——道教四大名山(下)

正一观

04 齐云山

白岳仙关 全真齐云

踏足传统,探寻文化——道教四大名山(下)

齐云山,主要供奉的是广援普度天尊(即丘处机),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圣地,古称白岳、云岳,位于徽州。海拔585 米,方圆一百一十平方公里,因最高峰齐云岩得名,以幽深奇险著称。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二十四涧及其他许多洞泉飞瀑,与黄山、九华山合称"皖南三秀",素有"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之誉。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

踏足传统,探寻文化——道教四大名山(下)

齐云山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历史上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美誉,早在唐代建寺、宋代宝庆二年(1226)建佑圣真武祠,成为道教中心。明代嘉靖皇帝敕建殿,御赐山额,以后道教繁盛,建有三清殿、玉虚殿、无量寿宫、文昌阁等著名道观。游人日盛,文人墨客多有题咏,至今尚存碑碣及摩崖石刻1400余处。

齐云山旅游主要景点推荐

踏足传统,探寻文化——道教四大名山(下)

真仙洞府

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齐云山风景精粹之一。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圆通洞供奉的却是佛教中的南海观音;罗汉洞供奉着真武帝君,两旁却又供奉着十八罗汉。应当说这都是道士们富有想象力的创作;雨君洞供奉龙王;文昌洞供奉文昌帝君。从齐云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气息。颇有特色。真仙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开神秀”四个大字,气势不凡,为真仙洞府的显著标志。

踏足传统,探寻文化——道教四大名山(下)

香炉峰

此峰在月华街太素宫前,山峰独立挺拔,形似香炉,故名。此峰底座小而稳健,炉身粗壮,顶端与底座大小几乎相同,传说顶上的铁亭、香炉当初是朱元璋所赐,可惜铁亭和香炉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铁亭系1983年重建的。每当雨后初晴,云雾飘渺之时,香炉峰或隐或现,有诗赞其妙曰:“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

其他景点推荐

踏足传统,探寻文化——道教四大名山(下)

望仙亭

踏足传统,探寻文化——道教四大名山(下)

飞云亭

敬重传统,用双脚丈量传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