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沒有機械化工具,2000多人卻開出了利在千秋的偉業

60多年前,沒有機械化工具,2000多人卻開出了利在千秋的偉業

青藏公路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進藏公路之一,在青藏公路沒有通車以前,從拉薩到青海西寧往返一次就路途所需時間長達半年左右,遇有惡劣氣候、冰雪、冰雹等自然災害時,甚至有時會長達一年的時間,當時的運力全靠人力和畜力來馱運解決,進出西藏成為一件最艱難、最辛苦的事情。

今天,我們來領略60多年前,先輩們用最基礎的工具,用青春和汗水,甚至是生命的代價修築起來的公路,修築起來一條世界聞名的奇蹟之路。

讓我們眼光回望64年前,打開這段塵封的記憶。1954年5月,川藏公路修築了近4個年頭,即將全線貫通,上級又批准啟動修建青藏公路的計劃,並且要求,青藏公路必須在當年12月25日與川藏公路同時竣工並在拉薩匯合。軍令如山,5月11日,我國第一代築路大軍(人民解放軍和各族人民群眾)2000多人,集結在了青海省格爾木,目標直指拉薩。

60多年前,沒有機械化工具,2000多人卻開出了利在千秋的偉業

格爾木河畔,在這裡揮起了修築青藏公路第一把鎬,剷起了修築青藏公路第一鍬土,開始了一段被後來人稱為世界奇蹟的築路工程。在這片被稱作地球第三極、生命禁區的土地上,築路大軍克服重重艱難困苦,頂風冒雪,頂著嚴重的高原反應,僅用了79天時間,就貫通了從格爾木到可可西里近300公里的公路線,10月,浩浩蕩蕩地築路大軍開進了唐古拉山脈。

一位參加建設青藏公路老兵曾這樣回憶,“當時西方國家看到中國軍隊這麼大的動作,都很緊張,他們的報紙紛紛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機械化工兵團參加修築青藏公路了’,其實他們太高看我們了,我們哪有什麼機械化?我們主要的修路工具就是十字鎬、圓鍬、鐵錘、鋼釺、炸藥之類的……”

60多年前,沒有機械化工具,2000多人卻開出了利在千秋的偉業

就是使用著這樣”機械化“的最基礎工具,7個月零4天,1200多公里,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我們的築路大軍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奇蹟。1954年12月15日,格爾木到拉薩全長1200公里的公路終於全線貫通,如期在拉薩與川藏公路成功匯合,我們的先輩創造了高原上快速築路的奇蹟。1954年12月25日,在拉薩,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同時舉行了通車典禮,兩路並駕齊驅,世界屋脊從此走出沒有公路的時代,60多年前中國基建隊伍初顯身手就完成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

60多年前,沒有機械化工具,2000多人卻開出了利在千秋的偉業

由於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高原,目前還在不斷髮生著各種地質變化,再加上高寒凍土造成的危害,導致青藏公路沿線時常會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國家每年投入巨資進行維護保養,60多年來,國家相繼投資幾十億元人民幣,對青藏公路進行了數次大規模整改,1974年改擴建,1985年青藏公路全部實現黑色路面,成為世界上首個在高寒凍土區鋪設黑色路面工程、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柏油公路。2008年,我國的科研人員在世界上首次研製成功一種”低溫熱棒“的設備,利用其獨特的單向傳熱性能,成功的解決了青藏公路上多年來高寒凍土層夏季融沉、冬季凍脹的不穩定問題,被稱為高原凍土層中的“魔棒”。

青藏公路的修築成功,是人類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蹟,是世界公路史上的壯舉,在公路時代,青藏公路承擔著85%以上進藏物資和90%以上出藏物資運輸任務,如今,這條高原公路依然是進出青藏高原最為繁忙的生命線和大通道。

【歡迎大家發出您的認識,歡迎大家評論】

【如果您對本文還算滿意,請您點贊或轉發,謝謝鼓勵和支持】

【關注我們,獲取您關心的訊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