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袭今人与古人,自家有法写风神”——宋省予花鸟画赏析

“不袭今人与古人,自家有法写风神”——宋省予花鸟画赏析

“不袭今人与古人,自家有法写风神”——宋省予花鸟画赏析

八闽大地,山川如画,必钟灵毓秀。在中国绘画史上福建名家辈出,仅明以来,边景昭、李在、吴彬、曾鲸、黄道周、张瑞图、上官周、华新罗、黄慎皆彪炳画史。尤其是上官周、华新罗、黄慎三位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对福建画坛影响最为深远,且三位同诞于闽西。上个世纪,此地又走出了一位才华横溢,修养全面的画家——宋省予。

“不袭今人与古人,自家有法写风神”——宋省予花鸟画赏析

宋省予(1909—1966年),上杭县人,原名连庆,字廉卿,号红杏主人。幼承家学,七岁随父习画,十一岁入县立中学读书。1925—1937年间,先后在广东梅县美专、蕉岭创兆、潮州镇海等6所学校任美术教员,自创“省予画社”、“美术人才养成所”,为粤东地区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上杭潜心作画,曾举办个人画展,捐资抗日救亡运动。1957年,赴梅县创办美术学习班。1958年,与罗晓帆共创上杭艺术专科学校,并亲自在该校任教。次年,受聘为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教授。文革动乱中,含冤离世,年仅57岁。曾出版《宋省予花鸟技法讲座》、《宋省予画集》。

“不袭今人与古人,自家有法写风神”——宋省予花鸟画赏析

宋省予早年拜清廷遗老丘现丞为师,于诗文、书法倾力研习,“清晨研读诗书,熟背唐诗,尤好《小仓山房集》。晚上温书习字,于颜、赵、二王北碑五一不习” 。十五岁中学毕业,于树人学校任教时即致力于花鸟画的创作,画风日渐成熟。宋省予早年宗海派任伯年,后游历岭南,结识高剑父、张书旂、丘逢甲,与虞愚、丰子恺、王梦鸥、黄典诚、陈子奋、黄寿祺、李耕等人友善。宋氏花鸟画情趣生动、生机盎然,用笔自然灵动,以书入画,风格奔放恣肆然而不乏细节之精微。

“不袭今人与古人,自家有法写风神”——宋省予花鸟画赏析

《鹧鸪图轴》为宋省予1943年(时年34岁)为汀州 “抗日劳军美展”所作, 乃宋氏早年代表作品之一。时值二次世界大战如火如荼,日寇蚕食我中华,民族危机空间加剧,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宋省予毅然以笔作伐,频举画展,筹集资金,支援抗战。此图为设色纸本,画心纵82厘米,横29厘米,以现实创作为题材,描绘夏日骤雨,鹧鸪簇拥于芦苇丛的情景。整纸气氛沉郁,笔势迅疾,充满动人心魄的戏剧效果。画家以Z型构图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动感,画面顶端以重墨转笔反复渲染,似乌云密布,山雨即来。画面左侧,画家以爽劲的线条钩出被狂风吹乱的芦苇,使画面的气氛更为紧张。画面中部一群鹧鸪正相互依偎,等待着暴雨的考验。六只鹧鸪刻画细腻,情态生动,有的惊恐躁动,有的沉着安详。其中,一只鹧鸪昂首提足,表情坚毅,似一位斗士毫无恐惧地屹立在鸪群中心,这难道不就是画家内心忧愤坚卓的象征吗?透过此图,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一个画家在国家危难时所展现良知和大无畏的民族精神。艺术的精神性是艺术的本质,宋省予有诗云:“不避时艰万里行,天南游遍复西征。乱离到处留鸿雪,朝野于今识姓名。对我画图挥热泪,问谁健笔斗奇兵。疮痍满目增伤感,夜半秋风起武城。”他将忧愤之情化为笔端写画,以激励民众匹夫之心。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观此图我们依然被深深地感动!反观今日之中国画坛,有些名家不言艺术,仅图圈金,不用说关心国家之危,民族之兴,就连起码的道德底线也不恪守,自封“大师”,不思进取,长年累月重复几笔穷山恶水、危房傻人,悬之于市,招摇撞骗,不断出版,破坏生态,实乃良心大坏,令人愤慨之至!宋氏画作所展现出的可贵的、真切的生命情感,在当下已难觅踪影,诚为画坛之悲,时代之殇。

“不袭今人与古人,自家有法写风神”——宋省予花鸟画赏析

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宋省予开设画室,授徒办展,声名渐盛,迎来了艺术创作的高峰,特别是1959年他调入福建师院艺术系(今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身份彻底从民间画师转变为职业画家和专职教师,生活上也相对安定,此间,宋省予教学之余更加勤奋地创作,绘画技法上更加完善,笔墨日渐澄明。陈子奋观宋氏作品后道:“你的花鸟,雅俗共赏,千变万化,甚得任伯年之画风,然流畅的书写意趣,又有吴昌硕之大写意神韵,再观你之诗、书、画、印的整体配合,气韵生动,神完意真,堪称当今之大家也”。《双鸭图》(图二),画心纵68厘米,横40厘米,款识:“1960年庚子之秋写于福建师院艺术系,红杏楼主”。此帧形神皆备,意境宁静恬淡,设色清丽润泽,用笔不温不火。画中双鸭相对悠游,图面左侧顶部至下,以数笔草法勾勒低垂芦苇形成近景,笔意凌丽潇洒,穿插有序,既使画面不至呆板又增强了疏密对比。宋氏画作意态自如,笔墨酣畅之特色于此图可见。

“不袭今人与古人,自家有法写风神”——宋省予花鸟画赏析

“不袭今人与古人,自家有法写风神。一枝一叶常观察,胸竹何如眼竹真”。宋省予十分注重“师造化”,对绘画形象的观察极下功夫。“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形象因其准确而能活,是宋氏花鸟画又一特色。《还来就菊花》(图三)创作于1961年,是年,宋省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并有多幅作品出版。据题跋:“还来就菊花,辛丑初冬省予写。进泉同学存念,六二年八月红杏主人赠。”考之,此图为画家乃于1961年所作,并于次年八月赠予学生黄进泉之物,宋氏留存此作半年有余,并两次题跋,定为其得意之作。此图繁华似锦,色调明快,气势开张。笔法迅疾淋漓,杂中有序;线质刚劲有力,舒畅自然,显示出画家晚期的笔墨功夫已近炉火纯青之境。于一图之上写菊花宽瓣、蟹抓、松针、垂丝数类,共红、粉、黄、白四色,如果没有常年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很难将如此众多的菊花组织在同一画面的。画面下端,随意钩点樱桃数颗,配以冷色调花青酒盅一只,起提醒画面之用。品评此图,观画怀人,畅想宋省予于月林山馆灯下描绘此图,竟有蘅芜君:“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之诗意。

“不袭今人与古人,自家有法写风神”——宋省予花鸟画赏析

宋省予的艺术是可贵的,他不须臾离的艺术品格尤其可贵。他的花鸟画,笔墨活脱,功力深厚,并有一股爽朗清丽之俊气。观他的某些画作,意境深远,用笔稳妥,水准绝不在高剑父、陈子奋、张书旂、郑乃珖之下。然而,就在宋氏正欲变法之期,却遭时乱而英年早逝,惜哉!假天命再续二十年,料想宋氏进入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史册,因不为妄谈!

“不袭今人与古人,自家有法写风神”——宋省予花鸟画赏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