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楷書而言,有些筆畫能夠省略的,就不要畫蛇添足了

我本人對楷書雖然並不怎麼擅長,但是看了一些朋友寫的楷書,還是覺得好像哪裡不那麼對勁兒。比如看到有些朋友書寫的“遠”字,我總感覺略有不妥,現與朋友們探討。

對於楷書而言,有些筆畫能夠省略的,就不要畫蛇添足了

毛筆楷書基本筆畫的寫法要領一,橫畫的寫法橫畫既要寫得平直,又要生動得勢。落筆時,筆鋒先從右到左作一段逆行姿勢,隨後略提筆調鋒,使筆鋒從向下變為向右沿著點畫的中線運行,收筆時要將筆提起,迅速有力地向左回收。兩端略垂,中部拱起,逆鋒起筆,中鋒行筆,回鋒收筆。

對於楷書而言,有些筆畫能夠省略的,就不要畫蛇添足了

有的朋友們寫的“遠”字的下豎沿襲了“袁”字的原來寫法,底豎出了鉤。

對於楷書而言,有些筆畫能夠省略的,就不要畫蛇添足了

(多數出了鉤)

“袁”字從“衣”,下邊的“衣”字底豎出鉤是正常寫法。但加上走之成為“遠”字後,豎鉤之下有了長捺的約束,“袁”字的豎鉤就要收而不出,否則在字理上就講不通了。

對於楷書而言,有些筆畫能夠省略的,就不要畫蛇添足了

(現代印刷體和古人碑帖中的“袁”與“遠”)

這種情況體現的是楷書結字中的一個規律:“約束之下不出鉤”。即鉤畫出現在字的最下和最右部時,可以正常出鉤;如鉤下或鉤右還有其它結構時,該鉤原則上要收縮避讓,收而不出。

對於楷書而言,有些筆畫能夠省略的,就不要畫蛇添足了

(歐陽詢寫的“遠”字,全都不出鉤。)

只要認真觀察古人碑帖,這樣的字例並不難找。下面再舉一個例子。“或”字獨立存在時,其鉤可以正常出鉤,不必猶疑。

對於楷書而言,有些筆畫能夠省略的,就不要畫蛇添足了

(歐陽詢寫的“或”字)

“或”字進入“囗”字內,成了“國”字時,其鉤之右側,受“囗”字右豎的約束,也只好縮而不出。

對於楷書而言,有些筆畫能夠省略的,就不要畫蛇添足了

(歐陽詢寫的“國”字和“園”字)

其實,在楷書的8種基本筆畫中,是沒有這種縮而不出的戈鉤的,但在實際結字時,由於避讓的需要,這種寫法又確實存在。“園”字也是同一個性質,不知說的對否,請朋友們指正。

對於楷書而言,有些筆畫能夠省略的,就不要畫蛇添足了

毛筆楷書基本筆畫點;逆鋒起筆,再折筆下頓,使筆毫沿中線向兩邊鋪開,順勢下拖,完成筆畫長度。最後提筆回收。寫點時,要“落筆輕,著紙重,取勢遠,收鋒疾。”寫點時,注意使毫隨鋒順,不要讓鋒毫扭曲。

對於楷書而言,有些筆畫能夠省略的,就不要畫蛇添足了

毛筆楷書基本筆畫橫;在字中起著橫粱的作用,要寫的挺秀。運筆時,起筆、行筆、收筆要步驟分明,一絲不苟。其形狀是:方頭(或斜頭),尾圓(實為斜圓),中段稍細,上線平直,下線微彎。其寫法是:筆鋒先從右向左作一段逆行,此即“欲右先左”。再根據橫畫直落筆的原理,畫一條短的直線或斜線。由於取了逆勢筆毫極易鋪開。隨即微微提筆調鋒,使筆鋒由下變為向右,然後中鋒行筆。行筆時中間一段稍提筆,收筆時,先將筆向上微提,稍住,下頓成形,迅速提筆回收。此即“有往必收”。寫橫最重要的是起筆和收筆時的運筆過程要完整無缺。

對於楷書而言,有些筆畫能夠省略的,就不要畫蛇添足了

筆楷書基本筆畫豎;起者支撐的作用,要寫的勁鍵挺拔。其形狀為“垂露豎”和“懸針豎”兩種。垂露的寫法是:逆起橫落,中鋒行筆,回鋒收筆。即筆鋒從左上角由下向上逆行一段,再橫向落筆,之後,略微提筆,調整筆鋒,由向右改為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再微提筆回收,此即“無垂不縮”。懸針豎至末端正鋒出尖,空收揮手。寫豎要注意“努過直而力敗”。豎要寫的直中有曲,如果板直,反而顯得無力。

對於楷書而言,有些筆畫能夠省略的,就不要畫蛇添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