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通三同」理念引領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在建設過程中需要許多理念作為支撐。”近日,對外經貿大學全球化與中國現代化問題研究所所長、教授王志民在《“一帶一路”的理念引領與五通推進》主題演講中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是參與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集中體現,“絲路理念”須以“五通三同”新理念為引領。

王志民介紹說,中國是第一個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恢復落到實處的國家。“上世紀80年代以後,有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提出類似的構想,比如聯合國、俄羅斯、日本、美國等,但只有中國把‘一帶一路’倡議變成了現實。”王志民認為,“一帶一路”能夠促成沿線國家共同發展,推動全球的合作,樹立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作為較早研究“一帶一路”的學者,王志民認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一種發展模式。他說,“絲路理念”應包含“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聯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和“三同”(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其中設施聯通和產能合作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兩個輪子”。

在王志民看來,打造綠色、健康、智力、和平的絲綢之路新理念、新思路,賦予“一帶一路”新時代的新內涵十分重要。“應當深化環保、醫療、人才培養、安保合作,攜手打造綠色、健康、智力、和平絲綢之路。” 王志民說,“一帶一路”具有開放性、合作性、共贏性,5年的成就來之不易,將對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積極影響。

王志民強調,“一帶一路”建設將對現有國際秩序進行創新和補充,現存國際秩序還存在諸多欠缺和空白需要新的規則和國際機制加以規範。他介紹說,作為“絲路理念”的國際機制,目前已建立起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上海合作組織銀行聯合體、絲路基金等融資機構,特別是亞投行的成立得到廣泛響應,不僅意味著各國都看到其中蘊含的商機,而且反映了時代發展潮流,為“絲路理念”提供了機制保障。

“一帶一路”的理念與機制規範具有非凡的意義。王志民總結了三點:一是開創了國際合作新模式,將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二是彌補了世界經濟的短板,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的短板、發展中國家產出和消費不足的短板、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相背離的短板等;三是將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推動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發展中經濟體的方向發展,進而影響國際秩序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