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不但沒有成爲 「大贏家」或許還成爲「大輸家」

安倍不但沒有成為 “大贏家”或許還成為“大輸家”

橋本隆則/文

數週前的日本電視臺(JNN)播出了一則新聞,日本方面要與半島北方外交人員接觸。大概是事先獲得外務省的吹風,所以幾家電視電視臺人員都前往烏蘭巴托,要拍攝兩國外交人員握手的一瞬間,但是相對北方與其他國家外交人員的交換名片或者親切交流外,日本外務省的人員只能遠遠地站在一旁觀望。好不容易擠進同一臺電梯,也是沒有任何的交流。當記者問北方的擔當者有什麼交流時,對方很乾脆地回答:沒有,沒有什麼好談的。但是第二天,日本外務省就宣佈,雙方進行了接觸,日本表達了對綁架日本人關切。而當記者再次詢問北方的外交人員時,記者得到的回答是:你去問貴國的外務省。到底見到沒有,談了什麼都沒有一個準確的消息。

安倍不但沒有成為 “大贏家”或許還成為“大輸家”

安倍不但沒有成為 “大贏家”或許還成為“大輸家”

新加坡會談前後,特朗普總統一直被認為是會談的大贏家,但是隨著會談的結束,美國輿論齊聲批評總統只重視表面,不重視實質的成果,這樣的批評讓總統惱羞成怒。美國媒體與總統不和是眾所周知,美國民眾的對總統的正面評價超過50%,所以特朗普總統至少不是輸家,超過這麼多民眾支持,對其的中期選舉的選情將有很大的幫助。另一個人也非常渴望自己是贏家,但目前日本輿論普遍認為他不但不是贏家,或者是未來的輸家,這位就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新加坡會談前,日本國內輿論都是談日本如何被孤立在東亞政治變革的進程外。所以直到會談前,安倍首相還在強調已經委託美國總統向對方提到有關被綁架的日本人質問題。當會談一結束,安倍首相的親信,萩生田光一干事長代理的就向日本媒體介紹,美國總統已經在會談中提到這個事情,對面也沒有拒絕性的表示。因為提不提綁架日本人質問題,成為安倍首相9月份能不能競選連任的關鍵。

安倍不但沒有成為 “大贏家”或許還成為“大輸家”

安倍不但沒有成為 “大贏家”或許還成為“大輸家”

各位是否還記得就在新加坡會談前,德國總理默克爾曾經發出過一張照片,當時特朗普首相坐在椅子上面對其餘5個國家的圍攻,而安倍首相在一邊似乎在保衛美國總統。這張照片一出,G7首腦會談失敗的言論此起彼伏。美國在世界各國發起的貿易戰爭不得人心,而為美國站臺的日本首相也是不得人心。安倍首相這樣做法不惜得罪其他盟國,就是為了要特朗普總統在會談中帶個口信,

口信是帶到了,但是對方對日本拿出的援助“糖果”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因為畢竟日本在過去20年一直與日本敵對,這個援助能否到來還是未知數。並且安倍首相自認為自己開出的經濟援助“支票”,對方會感激涕零,卻沒有想到對方沒有反應,如同拳頭打到棉花上。並且特朗普總統在記者招待會上談到,未來的各種檢查費用,無核化費用都要日本與韓國出,這樣的要求日本又不敢拒絕。只能對美國說不要輕信,可能吹牛,想增加美國總統對北方的不信任感,卻沒有想到,現在特朗普總統為了選舉,一定要把這出戏唱下去,所以不理睬日本的勸說。安倍首相既不承認自己的外交失敗,也不承認對方的地位,這樣的心裡態度如何解決問題,如何能使對方相信他。

安倍不但沒有成為 “大贏家”或許還成為“大輸家”

安倍不但沒有成為 “大贏家”或許還成為“大輸家”

另一個方面,東亞和平應該也是日本的希望。安倍經濟學真的要成功,需要來自外部的需求,而半島和平,真的進行經濟援助,當地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人口,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並且又是日本的原材料基地。現在經濟低迷的韓國企業都想利用這個時機,獲得再次爆發的機會。筆者知道羅德集團,通信的KT公司,現代峨山等都已經在實施具體計劃。難道日本沒有這樣的計劃,有的僅僅是施加壓力?筆者記得當年有過這樣的計劃,歐洲的運輸網通過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鐵路,到半島的走動東海線直接到釜山,然後經日韓海底隧道到日本九州。如果這個計劃成功,從英國到日本北海道完全可以連接起來。如果,當年安倍有這樣的眼光,現在哪裡還有其他的國家成功?

日本有這樣的勇氣,有這樣的計劃,雙方就會有信賴感,更不愁日本人質問題不能解決。所以真正問題還是不給自己留後路的安倍首相,高調的敵視措施,頑固的壓力路線,根本不同意任何的“大棒加糖果”的嘗試,這樣的結果,當特朗普總統已經成為和平天使時,安倍首相還是狼外婆的形象。當特朗普總統指名日本要出錢後,日本現在不出錢也已經不行,不出錢會被半島仇恨,所以只能乖乖地聽從美國的旨意,成為美國的錢包。但未來的分經濟紅包時,卻沒有日本的份,這樣的局面且不尷尬?

安倍不但沒有成為 “大贏家”或許還成為“大輸家”

為了面子,安倍首相還在每天老生常談,需要保持壓力,但面對現實,日本要考慮如何為自己帶來和平的成果,面子何以不要,但利益一定要確保。(文章完成與2018年6月)

原名:安倍首相首相緊跟美國失去了戰略的機會

請關注橋本微信公眾號sinkanaoka 這裡有有趣 完全不一樣的大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