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樁盆景養護中的「放」與「收」

樹樁盆景養護中的“放”與“收”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喜愛盆景的人越來越多。改善了居住環境,而且還可以調節情緒,陶冶情操。但對於多數盆景愛好者來說,最大的難題在於不懂怎麼養。

下面就談談家養盆景的“放”與“收”問題。

一、樹樁盆景養護中的“放” “放”是指樹樁栽植成活後或成型盆景樁復壯的放長,不加修剪鋸鑿,讓其瘋長。“放”是盆景製作和養護中必不可少的手法,分為新樁成活後的“放”和成型盆景復壯更新的“放”兩種。

新栽植成活的樹樁,因為採挖上盆時斷根斷枝,創傷嚴重,需要3-5年的瘋長才能恢復樹勢。放長恢復的樹勢需要修剪,也是逐步進行的,不是一下子剪“禿”。新栽成活的樹樁,萌芽較多,按照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選壯芽多留,叢芽應選留一芽,讓其瘋長。讓這些芽發育成營養枝,恢復樹勢,增加光合作用,加快新陳代謝。以後根據造型需要逐步剪掉無用枝和多餘枝。直立枝和缺枝部位的補枝應適當拉彎,彎曲度和彎曲方向因需要而定。新樁成活後的放養,應加強水肥管理,通風透光,轉盆調節趨光性,讓樹形圓潤而豐富,勻稱增粗。尤其要讓新生枝迅速加粗,以便讓其迅速成為枝組中的第一節枝。

成型盆景樹樁,有一個最佳觀賞期,即以新樁植活到造型成型後的三年左右的時間。這一時期,由於復壯後枝繁葉茂,根系發達,長勢強勁,加之較好的水肥管理,樹勢好,葉片肥厚,觀賞性最好。但對於上盆時間長久的樁景來說,其根盤受盆的限制而生長不開,新根為爭奪營養交織於盆的四周,時間一長容易老化。根的老化導致了樁景營養不良,失去樹勢,不僅枝葉枯黃萎縮,生長緩慢,容易枯枝和感染病蟲害,而且降低觀賞性,最終使全株枯死。這時需要縮根縮枝,植于田地讓其瘋長三年左右,待樹勢恢復後重新修剪上盆。成型樁景通過根枝回縮,地栽復壯更新,大約五年左右,重新放長一次。放長期間,不加任何修剪。放長因樹樁而言,長勢強生長快的樹種,地栽放長復壯更新的週期應短一些,反之週期應長一些。通過不斷復壯更新放長,可保持良好的樹勢與樹形。一些盆栽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上等樹樁盆景,包括價值連城的名家名品,都需通過這樣養護才使其枝繁葉茂,觀賞性不斷提高,才具有長期的觀賞性。

樹樁盆景養護中的“放”與“收”

二、盆景樹樁養護中的“收” “收”是樹樁盆景養護中根與枝的回縮,通過放長的養坯和復壯,需要對根盤和枝組作些調整。調整的幅度及變化,根據根盤和枝組的實際情況而定。“收”也是盆景樹樁的養護和造型中必不可少的手法之一。“收”和“放”也分為栽植成活後的新樁養坯後的“收”和成型老樁的復壯更新的“收”兩種情況。

盆景新樁在製作盆景和造型過程中,養坯是不可缺少的過程。篇一次剪截枝幹長度應留長一些,以後待樹勢恢復後逐步回縮完成,不能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地過度剪截,必然導致失敗。第一次截根應考慮盆的容量和根的伸展方向一次截到位。枝幹的截取應考慮先留主幹和主枝,應適度留長一些,避免乾枯回縮,並且要為養坯後的造型留有一定餘地。養坯後的回縮,根盤的“收”與枝幹的“收”一併進行。“收”根以疏除多餘的鬚根為主,截幹應考慮樁景高度及發展空間,截枝應考慮枝的伸展方向及角度,以留第一節枝為主,選留枝組,為第二節枝的發展的打基礎。剪鋸口的芽應留在枝的下方,枝的粗度應下粗上細,長度應下長上短。以後的修剪,應考慮著重培養第二節枝,必要時可採取拉彎、刻傷、剝皮等手法,以培養枝組。枝組定型後,著重培養枝片,採用修剪和摘心等手法,使枝片厚密充實。應讓其充分生長,待其生長充實厚,已完全木質化後再用剪子將伸長的多餘枝以及主幹上的徒長枝、枝幹上的多餘枝全部剪除。

樹樁盆景養護中的“放”與“收”

成型盆景樹樁的“收”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翻盆換土收根,另一種是日常養護過程中的收枝。成型樁景一般2-3年要翻盆換土,結合翻盆換土剪除部分老根,適當剪短粗根,讓根更新復壯,保持強勁的樹勢,以提高其觀賞性。 日常養護中應對過密過長的新生枝予以剪除。尤其是生長季節,樹樁生長旺盛,長勢迅速,幾天功夫,一盆上好的盆景枝條凌亂不堪,失去觀賞性。這就要待枝條完全木質化後剪除以保持樹型美觀。剪的長短應不破壞樁景本身的造型,保持原有樁景本身的形狀,保持樁景本身的協調美和平衡美。通過反覆多次對多餘枝條的剪除,維持了樹樁盆景較好的觀賞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