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生如戰場,那麼,官場就是其中最慘烈的陣地

戰國時期,衛國濮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安陽市滑縣,有個姓呂的大財主,靠著倒買倒賣的跨國貿易積累了萬貫家財,成為當地首富。

呂老闆有個兒子叫呂不韋,跟著老爸一起做生意。

按理說,作為首富的兒子,本可以像我的好朋友王思聰一樣,每天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

可是,這個富二代並不覺得自己的人生很快樂,常常陷入莫名的煩惱和苦悶之中。

為啥?我們知道,在那個萬惡的舊社會,重農抑商, 商人地位非常低,根本沒人看得起:不好好唸書考取功名,成天投機倒把倒買倒賣有什麼出息?不就是有兩個破錢嗎?

在戰國時期,行業社會地位排名依次為:仕、農、工、商。公務員和知識分子排在最前面,商人排在最後。有錢就受萬民敬仰,就可以為所欲為的新時代還沒有到來。

當時,商人甚至不允許穿絲綢衣服,不能乘坐大排量豪華馬車,見到政府官員,哪怕是個科級幹部你也得點頭哈腰,工商稅務衛生防疫消防環保公安城管等各種部門各種檢查各種苛捐雜稅,三天兩頭找你麻煩,搞得我們小呂總焦頭爛額,身心俱疲。

土豪有啥了不起,如果得罪了官府,分分鐘就能讓你傾家蕩產甚至有牢獄之災你信不信?

在集權專制社會里,有錢不如有權。

當呂不韋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之後,就跟父親有了以下對話:

——公司如果做農業項目,有多大利潤?

——10倍。

——如果做珠寶生意呢?

——100倍。

——如果我幫助一個人當上一國之君,有多少倍利潤?

——無數倍。

——現在公司上下拼死拼活地幹,也掙不了多少錢;如果搞政治,建國立君,得到的好處幾輩子也花不完,我覺得還是這件事更靠譜,以後我不做生意了,就幹這個!

此事載於《戰國策》,原文如下:濮陽人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國家之主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

如果說人生如戰場,那麼,官場就是其中最慘烈的陣地

1. 發現潛力股

棄商從政,絕不是呂不韋心血來潮一時衝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和反覆調研後做出的選擇。

前不久,呂不韋在趙國邯鄲做生意的時候,認識了一個朋友,名叫異人,一副窮困潦倒的樣子,讓人很難相信,此人居然是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被當作人質留在趙國已經很久了。

安國君一共有二十多個兒子,異人是小妾所生,且生母已死,不論是作為父親的安國君還是爺爺秦昭襄王,都沒有把異人的處境放在心上。因為秦趙兩國不時發生邊境摩擦,所以,異人在趙國也倍受冷遇,生活十分窘迫。

一個成功的商人,總是能夠發現並牢牢抓住別人不注意的商機,尤其善長潛力股的長線投資。就是這麼一個爺爺不疼爸爸不愛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落魄公子,在呂不韋眼裡,卻是“奇貨可居”。就是在那一刻,一個驚天計劃在他腦海中形成了。

他找到異人,一見面就說:“吾能大子之門。”意思是,我可以光大你的門庭。

異人一聽就笑了:“且自大君之門。”你這樣的騙子我見多了,你還是先光大你自己的門庭吧。

呂不韋回答得很坦率:“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而大。”你不知道,我的門庭要等到你的門庭光大之後才能光大。我不是為了幫你,我是在幫我自己。

話說到這兒,異人已經明白了呂不韋的意思,那就坐下聊5毛錢的吧。

呂不韋首先分析了異人的處境:“您有二十多個弟兄,將來爭太子之位,公子毫無希望;秦趙兩國一旦交惡,作為人質,公子性命難保。”一針見血,直接說到了異人的痛處。

異人說:“對呀對呀,我也正為此發愁呢,你說應該怎麼辦?”

呂不韋說:“如果公子聽我的話,我不但有辦法讓您回國,而且還能讓您回去繼承王位。”

把自己的計劃一五一十跟異人一說,異人大喜過望:“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將來得了天下咱倆一人一半。

呂不韋說:“說話不算是小狗,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

就這樣,呂不韋建國立君的宏偉計劃拉開了序幕。

如果說人生如戰場,那麼,官場就是其中最慘烈的陣地

2. 《風險投資計劃實施方案》

計劃第一步,形象包裝。

先拿出500兩黃金送給異人。公子先去買輛好車,最起碼也得是奔馳寶馬之類的,成天騎個小電動車能辦成啥事兒?置辦幾身名牌西裝,大金鍊子大金錶啥的,該配上就配上,再花點錢聘個女秘書,就找林志玲那樣的,膚白貌美大長腿那種。

剩下的錢幹嘛?花呀,糟蹋錢會嗎?以後不許在家吃飯,沒出息,五星級酒店高檔娛樂場所就是咱的家,多結交達官貴人和社會名流,這些人將來我們都用得著。

總之,公子要給天下人一種人脈廣,資源多,實力雄厚,財大氣粗,過得風生水起還喜歡廣交朋友的印象。

計劃第二步,迂迴公關。

再拿出500兩黃金,作為秦國皇室公關費,讓異人成為王位繼承人。這事兒呂不韋親自去辦。之前說了,商人社會地位低,秦國太子安國公那麼大領導,不是你想見就能見的,不像現在的馬雲,出個國人家國家元首親自接見。

見不到安國公怎麼辦?沒關係,我們從側面入手,去找太子最寵愛的妃子華陽公主。太子對華陽公主十分寵愛,言聽計從,只要說服太子妃,事情就算成功了一半。

可太子妃也不是那麼容易見的,沒關係,世界上沒有什麼問題是錢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多花點。

呂不韋使用迂迴戰術,首先用錢搞定了華陽公主的姐姐,然後,讓這位姐姐去做華陽公主的工作。

姐姐按照呂不韋教的話勸妹妹:“以色事人者,色衰則愛馳。”太子寵愛你,是因為你現在年輕貌美,將來老了怎麼辦?他還會一直對你這麼好嗎?

華陽公主說:“對呀對呀,我也正為此發愁呢,你說應該怎麼辦?”

華陽公主雖然得寵,但卻一直無法生育,沒有子嗣。姐姐說:“趕緊認養個兒子,等太子登基以後,再把義子立為太子,母以子貴,將來你就是皇太后,這一輩子就算無憂無慮了。”

華陽公主說:“好呀好呀,可是,認養誰合適呢?”

姐姐說:“我聽說在趙國做人質的異人是個好孩子,仁義忠厚、智慧聰穎,遠在他鄉受冷落多年,你如果肯收他為義子,他必定感激涕零,妹妹日後也就有依靠了。”

華陽公主說:好呀好呀,等他從趙國一回來,我就收他為義子。

計劃第三步,異人回國。

公元前257年,秦趙兩國發生戰爭,邯鄲被圍,趙王急了,準備殺異人給秦國點顏色看看。

這個時候,異人之前結交的那些趙國權貴發揮作用了,有人提前通風報信,異人在呂不韋的策劃下,花錢買通了看守,逃出趙國,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

異人歸國後,被華陽公主正式收為義子,賜名子楚。

6年後,秦昭襄王去世,安國公即位,史稱秦孝文王。在華陽公主的極力推薦下,果然如呂不韋所願,秦王將異人立為太子。

呂不韋則作為太子老師入宮,邁進了秦王朝的核心政治圈,初步實現了從商人到政客的華麗轉身。

如果說人生如戰場,那麼,官場就是其中最慘烈的陣地

3. 捨不得老婆套不住王

呂不韋的計劃正一步步接近目標。

難道他就不怕異人忘恩負義,自己最後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嗎?

不必擔心,一個優秀的商人從來不做賠本兒的買賣,呂不韋對此早有預案。在異人還沒回國的時候,呂不韋幹了一件一般人幹不出來的事兒:把自己最喜歡的小妾趙姬送給了異人當老婆。

據說,這個趙姬風情萬種,色藝雙絕,別提有多好看了。異人很感動,說呂哥你真夠意思,兄弟我有朝一日為王,一定忘不了你的大恩大德。

呂不韋心裡說,男子漢大丈夫,捨不得老婆套不住王,為了事業,犧牲個把女人算什麼。何況,趙姬送過去的時候,已有身孕。對,已經懷了呂不韋的孩子。

異人當然矇在鼓裡,開開心心替人家把孩子生下來養大,取名:嬴政。

也就是說,呂不韋預先就在異人身邊安插了自己的老婆和自己的兒子。這樣一來,大秦國的天下,早晚還不是我們老呂家的嘛。

公元前250年,剛剛即位一年的秦孝文王暴病身亡,太子異人繼位。雖然沒有履行當初與呂不韋共分天下的諾言,但拜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這比當一個地方土豪不知道威風到哪裡去了。

異人是個短命鬼,在位三年就駕崩了。公元前247年,13歲的嬴政登基,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呂不韋除了繼續擔任丞相之外,還被年幼的秦王尊為“仲父”,獨攬朝政,權傾天下,終於實現了自己當初的夢想。

如果說人生如戰場,那麼,官場就是其中最慘烈的陣地

4. 終點又回到起點

呂不韋的成功案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商人從政,遺憾的是,這個故事的結局並不完美。

因為秦王年幼,呂不韋大權獨攬,無所顧忌,長期與趙姬,也就是自己曾經的小妾,如今的皇太后保持不正當男女關係,禍亂宮闈,朝野上下對此議論紛紛。

眼見嬴政一天天長大,呂不韋后來有所收斂,加上自己年事已高,確實有點招架不住,就與趙姬斷絕了往來。

可是,趙姬正值虎狼之年,旺盛的慾望如何滿足?

此時,呂不韋再次表現出一個大丈夫的寬廣胸懷,主動為趙姬物色了一個叫嫪毐的人。這個奇怪的名字讀不出來沒關係,只要知道此人有一項特長就可以了。

啥特長?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毐以其陰關桐輪而行。”就是說,此人陽具碩大,可以套在桐木車輪上當車軸用。畫面你自己想吧。

呂不韋安排嫪毐假裝太監進宮服侍趙太后,趙姬如獲至寶,倆人終日廝混在一起。

淫亂持續多年,最後居然還有了兩個私生子,滿朝上下都知道這件事,只有秦王嬴政矇在鼓裡。

周圍群眾實在看不下去了,公元前238年,有人實名舉報嫪毐假冒宦官,禍亂宮闈。秦王大為震怒,嫪毐最後被處以車裂之刑,誅滅三族。

呂不韋因此事受到牽連,本應一併處死,念其侍奉先王有功,被免於追究刑事責任,撤銷朝內外一切職務,遣回封地洛陽為民。

就這樣,終點又回到起點,從權利頂峰跌落下來的呂不韋重新做回了大財主,準備在洛陽平靜度過餘生。

故事到這裡就可以結束了對不對,可是,並沒有。

如果說人生如戰場,那麼,官場就是其中最慘烈的陣地

5. 樹欲靜而風不止

各國聽說呂不韋賦閒在家,紛紛派人前來探望,都知道呂不韋是個難得的人才,許諾高官厚祿,想請他再次出山。

說客絡繹不絕,消息傳到了秦王耳中,秦王立刻睡不著了,萬一呂不韋跳槽到別的國家怎麼辦?新任丞相李斯建議,斬草除根,乾脆殺掉以絕後患。

大概是父子之間的某種神秘感應吧,秦王冥冥中總覺得此人不能殺,就寫了一封信給呂不韋,嚴厲告誡了他一番,並宣佈收回封地,命其舉家遷往蜀地。

戰國時期,蜀地窮鄉僻壤,基本上就是流放犯人的蠻荒之地。剛失去了政治地位,又要奪走經濟收入,要權沒權,要錢沒錢,一家人背井離鄉,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啊!

呂不韋曾在《呂氏春秋》中說過:“凡生於天地之間,其必有死,所不免也。”此時,他萬念俱灰,視死如歸,看完信後,直接飲鴆自殺了,終年57歲,死後葬於洛陽偃師,墓冢至今猶在。

後世有詩曰:

謀立儲君誰孕姬,鉅商販鬻巧觀時。

十年富貴隨輕覆,奇貨元來禍更奇。

如果說人生如戰場,那麼,官場就是其中最慘烈的陣地

6. 《棄商從政的可行性分析與風險評估報告》

讓我們再來梳理一下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從發現異人奇貨可居,說服異人聽自己安排,到包裝異人完成前期鋪墊,再通過華陽夫人的姐姐打動華陽夫人收義子,安排異人逃回秦國,最後讓秦王立異人為太子。

期間,除了要說服異人之外,還要調動接人的秦國、放人的趙國、認兒子的王后、立太子的秦王,環環相扣,步步為營,可以說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每個步驟都不能有絲毫差錯。

呂不韋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在兩國高層人物之間穿針引線,精心策劃,巧妙安排,通過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商業運作,不但將默默無聞的異人成功包裝上市為王,實現了自己從一個富商到一國丞相的蛻變,居然還順便給自己的親生兒子預訂了下一任秦王的位置。這一整套動作,絕對稱得上是風投史上難以超越的案例經典,策劃忽悠行業的不朽傳奇。

——如果不是最後那個讓人唏噓不已的結局,一切都堪稱完美。

可是,這能怪誰呢?一個商人,不好好做自己的生意,非要跑去學人家當官。而且,隔行如隔山,你之前一點相關的基層工作經驗都沒有,直接當丞相管理整個國家,能行嗎?

史料記載,呂不韋任秦國丞相10年,不論文治武功,都頗有建樹。

在軍事方面,他曾輔佐兩代秦王攻取周、趙、衛三國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任職期間,秦國軍事實力日益強盛,在各諸侯國中脫穎而出,為後來秦滅六國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建設方面,他興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業基本建設,著名的都江堰和鄭國渠,就是在呂不韋任期內開工修建的。呂不韋死後5年,都江堰建成並投入使用,四川才成為國家的糧倉,天府之國,秦國經濟實力由此超過六國,躍居首位;

在文化方面,呂不韋網羅天下人才,彙集先秦諸子百家的論述著作,主持編纂了著名的《呂氏春秋》。此書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是呂不韋治國理政思想的集中體現,對後來秦王朝的執政理念和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呂不韋治學嚴謹,書成之日,曾命人將《呂氏春秋》懸於城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連續數日,無人能改,方出版發行。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來。

你看,管理國家這種事兒,商人不但能幹,而且幹得還挺好。

這並不是特例。在大洋彼岸,有個叫特朗普的公司老總,已經70多歲了,跟呂不韋一樣,之前的從政經歷為零,連個村長都沒幹過,也沒有個像樣的思想理論體系作指導,前幾年,居然直接入主白宮當了總統。這,這不是開玩笑嗎,國家還不得亂套啊。

當時我真替他捏把汗,別的不說,我就問你,如果沒人領著,在白宮你能找著廁所嗎?

後來的事實證明,我想多了。老頭兒除了脾氣不太好,喜歡亂髮微博之外,管理國家井井有條,並沒出什麼大亂子,美國在世界上牛逼哄哄,一如既往。

能管理好一個公司,就能管理好一個國家。真的,沒啥難的,老子說了:“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活兒連廚子都能幹,別說商人了。

但儘管如此,我仍不建議你棄商從政。

為啥?因為風險係數太高了。我們做投資的都知道,高額的收益總是伴隨著巨大的風險,當風險大到你難以承受的時候,這個投資就是不理智的。

是的,如果說人生如戰場,那麼,官場就是其中最慘烈的陣地。一旦失利,輕則身敗名裂,有牢獄之災,重則家破人亡。

古往今來,多少人在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折戟沉沙啊,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朋,眼見他樓塌了。”我現在特別想知道,當年呂不韋位極人臣,風光無限,可曾想過會有這樣的結局?被不知道隱情的親生兒子逼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在飲下毒酒的那一刻,可曾後悔當初的選擇?

歷史如同一面鏡子,撥開迷霧,就能折射出現在。

如果眼神兒夠好,甚至,可以看到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