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洛寧縣順應綠色發展全新理念,依託土地、生態等資源優勢,圍繞建設全省高效特色農業示範區的發展定位,大力實施“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戰略,多措並舉,紮實推進“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品牌建設,形成了林、煙、果、牧、糧五大特色產業,增強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拓寬了群眾就業和增收渠道,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目前,該縣共有84家企業獲得農產品認證、2個農產品獲得農業部地理標誌登記,“三品一標”認證總面積達51萬畝,通過品牌農業帶動13600貧困人口穩定脫貧,併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楊木質量安全示範區、國家級出口蘋果質量安全示範區,入選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創建區。連續四年被洛陽市授予“農業農村工作先進縣”,在中國農業大學主辦的“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上被評為“全國最具農業投資價值縣”。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優越資源為特色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是具有“做綠、做好”特色農業的生態基礎和獨特潛能。洛寧縣位於洛陽西部,縣城中心距省會鄭州195千米、洛陽89千米,全縣版圖狀如靈龜,東西長65千米,南北寬40千米,總面積為2305.9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區佔73.1%,塬區佔16.4%,川區佔10.5%,耕地面積為56983.42公頃。全縣包括18個(鄉)鎮、384個行政村、4個居民委員會、2292個村民組。洛寧三面環山,熊耳山綿亙於西南,崤山雄踞西北,洛河至西向東橫貫全境,南北有71條澗溪(河)注入,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間低的地勢造成各條水系落差較大的水能優勢,全縣水能蘊藏量為16.64萬千瓦,適宜水電開發。洛寧屬於四季分明的暖溫帶氣候,具備山、川、塬多樣的複雜地形,生態環境優良,年平均氣溫13.9℃,日照2006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12天,年均降水量568毫米,適宜多種動植物生活,天然中藥材資源豐富,盛產丹參、柴胡、板藍根、黃芪、冬凌草等40多種中藥材,野生中藥材有980多種,其中柴胡、丹參品質優良、中外馳名,被載入《本草綱目》,花卉、牧草種類繁多。全縣有上百種天然林木,其中有水曲柳、核桃楸、領春木、青桐、刺五加和杜仲等保護樹種,還有白皮松、巴山冷杉等珍稀瀕危樹種,現有林地220萬畝,其中楊樹蓄積量150萬m3,是全國聞名的速生楊之鄉,活立木總蓄積530萬立方米,淡竹面積達470公頃,林業覆蓋率超過60%,是全國“造林綠化模範縣”、“森林採伐管理改革試點縣”、河南省“林業生態縣”。該縣糧食資源豐富,素有“豫西糧倉”之稱,被農業部確定為“糧食生產核心區示範縣”。洛寧飼草資源豐富,以牛、羊、雞、鴨等為主的規模養殖發展迅速,是全國207個和全省27個肉牛主產縣之一。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二是具有“做美、做實”特色農業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境內有著名的洛書出處、倉頡造字臺、伶倫制樂谷、廣成子煉丹爐、秦晉古戰場、洛神廟等歷史人文景觀。神靈寨、全寶山。樓梯山、西子湖(故縣水庫)、綠竹風情園等景區,風光秀美,景色宜人。丈莊程家大院、城村張家大院、新寨張鼎延故居、上戈喬家大院、下峪王家大院和底張草廟嶺郭家大院等明清建築群,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和藝術鑑賞價值,眾多的古文化遺址、古城堡、古山寨、古墓葬、古碑碣,還有近年來開發的洛陽三彩(國際)陶藝村,小界春山溪谷度假區區和上戈金果小鎮等旅遊項目,進一步豐富了洛寧的旅遊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七山二塬一分川”的獨特地貌,也為全縣特色農業保存了發展潛能、奠定了基礎。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特色農業的亮點舉措

(一)以“金果小鎮”為載體,打造“中原有機蘋果之鄉”。投資6.7億元,建成海升果業高效示範園區,採用國際一流的蘋果品種、種植技術和管理理念,種植萬畝矮砧蘋果,其中企業自身發展6000畝,輻射周邊群眾種植3000畝,配套建設了格架系統、精準滴灌和肥水一體化系統、田間管理機械化操作系統,完成無病毒苗木繁育基地1000畝,並拉長產業鏈,三產融合發展,建設海升上戈蘋果主題公園、蘋果深加工和冷鏈物流等,為全縣圍繞蘋果做文章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載體。2017年蘋果畝產達5-7噸,年產值3億元以上,成為洛寧產業脫貧新模式,為全縣群眾帶來了四大增收平臺:一是土地流轉地租收入,畝均地租按400斤小麥動態價格計算;二是務工收入,為當地群眾提供了1000餘個工作崗位,每個勞動力日均70元;三是技術帶動,通過海升新型種植技術,引進新型種植品種,帶動當地果農發展新型果園2000餘畝;四是單元包產,海升公司以50畝為單位,實行農戶包產定量,多出部分為農戶收益。目前已建成蘋果矮密示範基地5000餘畝、蘋果無毒矮化自根砧原種圃1000畝、蘋果無毒大苗繁育圃1000畝和兩萬噸蘋果氣調冷庫及果品智能分揀線。依靠海升集團的龍頭帶動,全縣已發展矮化密植蘋果4萬餘畝,洛寧作為全國25個蘋果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之一,大力推廣果園生態防控和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建立果園監控系統和質量追溯系統,不斷提升蘋果品質,2017年8月份在內蒙古舉辦的第18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上,參展的華碩蘋果以其色澤豔麗、香味濃郁等特點喜獲金獎,展品被現場客商以單個10元的價格搶購一空。同時,該縣以“蘋果”為載體,持續在蘋果全產業鏈上做文章,從蘋果基因庫、育苗基地、新模式種植、冷鏈物流、蘋果加工、採摘觀光等方面,不斷拉長產業鏈條,積極探索“產業+旅遊”的農旅發展新模式,打造以上戈鎮廟窪村為核心,以蘋果文化為主題,總面積1.6平方公里集鄉村觀光、農事體驗、休閒度假、運動健身、文化科普於一體的“金果小鎮”。2016年10月洛寧海升公司上戈矮砧蘋果生產基地,被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授予“山地矮砧蘋果示範基地”。2016年9月,洛陽眾森公司上戈矮化蘋果生產基地被授予“河南省綠色食品示範基地”“河南省大宗水果示範基地”“河南省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和“洛陽市先進農村科普示範基地”。2017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洛寧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洛寧海升模式已經成為豫西地區蘋果產業發展的一個新亮點,贏得了全市溝域經濟建設觀摩會在洛寧召開。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二)強力推進“擴增創優”工程,把“金珠果”變成農民的搖錢樹。20世紀80年代,洛寧縣馬店鎮農民技術員李應賢從豫西崤山深處收集到67種野生沙梨資源,經過15年艱辛選育,最終培養出了金珠沙梨新品種,具有潤肺止咳、養顏排毒、軟化血管、健腦益智等功效,通過申請專利、註冊商標,該成果獲得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A級綠色食品”認證。由於是綠色有機食品,李應賢果園的“金珠果”價格比同類產品高了一倍多。為鼓勵群眾種植金珠沙梨,洛寧縣按照區域規劃,出臺了發展金珠沙梨的專項扶持政策:在馬店鎮集中連片種植金珠沙梨50畝以上的,經檢查驗收合格後,連續獎補兩年,每年每畝300元;在其他鄉鎮集中連片種植金珠沙梨50畝以上的,經檢查驗收合格後,連續獎補兩年,每年每畝獎補150元。集中連片發展200畝以上的金珠沙梨基地,縣政府有關部門優先安排項目資金幫助解決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作為省級貧困村,馬店鎮關廟村村支部加強與金珠沙梨協會支部的融合溝通,通過為沙梨種植戶發放補貼的形式,引領群眾發展金珠沙梨特色富民產業,採取“引導型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建立電商服務中心和社員服務部,為貧困戶提供技術、農資服務,幫助群眾增收致富,使該村“雙支部黨建模式”成為全市黨建示範品牌。全縣以此為樣板,帶動群眾種植沙梨面積3萬餘畝,已成功舉辦兩屆“春季醉美梨花節”和“秋季金珠沙梨採摘節”,並在洛陽市區舉辦大規模的金珠沙梨產品推介會,提升了洛寧金珠沙梨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洛寧縣金珠沙梨協會與國內知名大學合作,不斷提升沙梨產業的組織化發展水平。積極研發金珠沙梨膏、金珠沙梨飲料等深加工產品,增加產業附加值。作為全國13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之一,洛寧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直接帶動10個貧困村近500戶1850個貧困人口增加收入,金珠沙梨種植面積超過4000畝,每斤金珠沙梨售價提高1.5元左右,每戶群眾增收在3500元以上,目前金珠沙梨已成洛寧縣林果業新的增長點。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三)“特色養殖”已成為群眾脫貧增收的支柱產業。洛寧是個畜牧大縣,是河南省肉牛主產區和肉牛基礎母牛擴群增量試點縣。近年來,該縣按照“大品牌帶動大產業、大品牌提升高層次、大品牌構建新格局”的思路,把畜牧業作為農業產業扶貧的“頭號工程”,制定《洛寧縣畜牧產業扶貧實施辦法》,積極引進、培植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規模化養殖和畜禽產品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探索“品牌+規模”的產業化發展之路,逐步形成了全縣畜牧業品牌優先、品牌帶動、品牌提升的良性循環,增強市場競爭力,著力打造全省知名的綠色畜產品基地。一是在“金雞扶貧”方面。洛寧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資產收益扶貧模式,目前北京德青源金雞扶貧產業園一期建成投用,日產蛋31萬枚,已帶動就業210人,人均月薪2500元以上;2017年對全縣4913名低保五保貧困群眾和37個貧困村分配資產收益271萬元;通過代養模式,帶動600戶貧困群眾年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項目全部建成後,可解決1000人就業,帶動周邊3個鄉鎮26個貧困村969戶3489人脫貧。二是在“金牛扶貧”方面。以規模、質量、效益為核心,積極引進科爾沁、鑫寧、春雨奶牛和聖陽肉牛等畜牧龍頭企業,大力推進標準化飼養小區建設,不斷擴大養殖規模,通過合作幫扶、代養幫扶模式,帶動貧困群眾將創業貸款、兩免一貼小額貸款等資金進社入股。2017年新建以貧困村為主的養殖場區6個,帶動貧困群眾2123戶。三是在肉羊養殖方面。積極引進祥順湖羊、牧豐肉羊等龍頭企業,2017年初“三陽畜牧”與洛寧縣人民政府順利達成《農產業發展合作協議》,併成功簽訂肉羊養殖產業扶貧項目合作意向書。洛寧三陽畜牧項目規劃佔地面積177720平方米,養殖基地已投產運營,按計劃全部投產後,直接和間接帶動6萬人就業,促進農民增收。2018年2月9日,三陽畜牧落戶在洛寧的第一次扶貧收益金髮放,共計發放扶貧收益金702520元,涵蓋城郊鄉、故縣鎮、河底鎮、澗口鄉、羅嶺鄉、馬店鎮、上戈鎮、下峪鎮、小界鄉、興華鎮10個鄉鎮,共惠及貧困戶980戶,“陽牧鮮”“田園土羊”牌羊肉及其製品已成為全國著名商標。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四)高山牡丹為群眾帶來高效收益。羅嶺鄉位於洛寧縣西部山區,最高海拔1524米,晝夜溫差大,水源質量好,森林覆蓋率達65%,生態環境適宜種植高山牡丹,因此,洛陽春豔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選擇羅嶺鄉作為高山牡丹種植基地。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發展牡丹產業,以該公司為龍頭,輻射帶動全鄉群眾在黒核桃幼樹間和荒坡地裡種植牡丹,加工牡丹花茶餅、提取牡丹精油的上等原料,每天召集百餘名本地村民在牡丹種植基地鋤草、摘花,在家門口就能月收入2500餘元,以此帶動周圍群眾脫貧增收。坡地種植小麥、玉米、黃豆等農作物,由於地勢不平、水利設施缺乏,幾乎處於“望天收”的狀態,產量和收益一直不高。油用牡丹鳳丹對土地的選擇性不強,耐乾旱、耐瘠薄、耐高寒。自2009年起,羅嶺鄉通過招商引資、土地流轉,陸續在全鄉發展種植5000餘畝高山牡丹,種植品種70餘種,數量達2300萬株。形成牡丹深加工產業鏈。乘著高山牡丹走紅的春風,當地群眾利用科技扶貧、產業扶貧等惠農政策,在核桃林下套種牡丹,一份地可得雙倍收益。每年4月份,洛寧羅嶺鄉羅嶺村西的坡地上,千畝高山藥用牡丹花怒放,白色的鳳丹牡丹在微風中翩翩起舞,吸引八方遊客前來遊覽、賞花、拍照,牡丹糕點、牡丹化妝品等牡丹產品遠銷全國各地,牡丹產業逐步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在牡丹地裡幹活的群眾眉開眼笑,除了這滿山遍野的牡丹花,每天40元的勞動收入對她們更有吸引力,她們高興地說:“在家也是閒著,來地裡除草、施肥、摘花瓣、摘牡丹根,一邊賞花休閒、一邊勞動賺錢,顧家創收兩不耽誤,都是牡丹給我們帶來了新生活”。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五)在“金葉扶貧”方面。通過制定激勵扶持政策,加大對菸葉生產的投入,充分激發菸農種煙積極性。推行集約、規模種植,強化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以集約上規模,以質量求效益,持續提高菸葉生產質量和水平。使全縣千畝以上示範片區達到8個,500畝以上15個,200畝以上42個。並與浙江、江蘇中煙集團簽署協議,實行訂單收購模式。2017年收購菸葉354萬公斤,增加群眾收入8800萬元以上,帶動貧困群眾583戶2600餘名。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六)圍繞生態休閒農業,強力發展特色旅遊。依託“特色產業、生態環境、人文景觀、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資源優勢,遵照“全域旅遊”理念,深挖歷史文化和生態民俗等旅遊資源,積極探索貧困山區依託溝域經濟、農旅融合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徑,大力發展“田園景觀+美麗鄉村+文化主體”的休閒農業新業態,積極興辦集農業特色節會、鄉村文化展示、農事參與體驗等於一體的休閒農業項目,使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和諧聯結,使其成為改變鄉村面貌、帶動農業增效、促進農民致富的重要載體。近年來,該縣以創建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示範縣為目標,以“全省優秀科技企業孵化器”為動力,紮實做好“山、水、氣、綠”四篇文章,強力打造“一心一廊五區”生態旅遊格局。總投資28.7億元,強力實施了包括神靈寨5A景區建設、下峪寫生創意區建設、三彩陶藝村建設、嶕嶢國際賽道提升、河洛潮野水世界和傳統古村落保護開發等11個重點旅遊開發項目,不斷健全三產融合發展機制,把田園綜合體和特色小鎮打造成盤活鄉村閒置資源、富裕農民生活、提升農業附加值的重要載體。成功舉辦了嶕嶢山自行車國際公開賽、上戈蘋果文化節、“健康中國”(春山)高峰論壇、羅嶺高山牡丹文化節和“三山同登”全民健身等節會活動,全縣旅遊發展呈現多點突破、業態多樣的良好態勢。目前已培育10個特色旅遊示範點(村),5個鄉村旅遊休閒、度假、體驗綜合體,3條以上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新建和改造20個鄉村旅遊公廁,實現農民就地城鎮化,為貧困人口直接或間接提供3000個以上就業崗位,鄉村特色旅遊接待人數和收入每年保持在20%左右的增幅,通過旅遊產業帶動全縣6500個貧困人口脫貧致富。2017年7月,洛寧縣政府和洛陽日報社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打造“山水田園•秀美洛寧”的品牌形象,把洛寧建設成為本地人自豪、投資者嚮往、外地人羨慕的“情趣休閒後花園”。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七)小雜糧種植。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和農業結構調整,在確保45萬畝小麥面積不變的基礎上,按照因地適宜的原則,擴大谷子、紅薯等耐旱、高產、穩產、高效作物種植面積,逐步建立起以小界、東宋、河底為主的20萬畝旱地優質無公害穀子示範基地,以河底為主的8萬畝無公害紅薯生產示範基地,以王村塬、官莊塬、大明塬、谷堆塬和趙村塬為主的20萬畝旱地優質強筋無公害小麥示範基地,以上戈、羅嶺等西部山區鄉鎮為主的優質無公害春玉米、春大豆、小豆雜糧生產基地,種植結構逐步趨於合理。同時,圍繞新發展2.5萬畝核桃、1.2萬畝桑園、1.5萬畝水果、1萬畝楊樹、0.5萬畝牡丹等目標任務,抓好規劃、整地等實施工作。加強宣傳引導和政策支持,擴大種植面積,突出集中連片、規模集約,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以景翔公司褐蘑菇項目和綠源公司香菇基地項目為龍頭,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現代農業,靠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綜合效益,靠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目前,全縣形成了上戈蘋果、馬店沙梨、羅嶺核桃、小界穀子和油用牡丹、河底紅薯、長水蔬菜和穀子、故縣春玉米、興華食用菌、下峪中藥材等特色明晰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由傳統農業大縣向現代農業強縣邁進

下一步,洛寧縣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亞到洛寧調研指導為契機,以打造“實力洛寧”為目標,持續推進“5581”計劃,做大做強林、煙、果、牧、糧五大特色主導產業,突出抓好農業招商和項目建設,大力培育農業特色品牌,著力改善農業基礎條件,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民穩步增收,建設全省重要的高效特色農業示範區,推動洛寧由傳統農業大縣向現代農業強縣邁進。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優化產業佈局。結合洛寧地理特點和資源稟賦,打破鄉鎮區域界限,統籌搞好產業佈局規劃,培育集中連片、特色鮮明的現代農業產業帶。堅持質量興煙,圍繞浙江、江蘇、河南三個國家級中煙基地單元建設,打造優質菸葉產業帶;突出海升現代果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項目的帶動效應,以上戈、羅嶺、故縣等高海拔山區為重點,建設優質蘋果產業帶;突出城區周邊、高速沿線、鳳翼綠色屏障等“一區兩帶”重點區域,高標準開展生態造林,構築綜合生態林業體系;堅持龍頭帶動,規模發展,依託河洛川區、丘陵淺山區、山區林地等地域特點,科學規劃發展規模養殖場、林下特色養殖;改善傳統糧食種植結構、生產模式,擴大高產優質作物和高效經濟作物比重,不斷提高糧食產量和效益。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二是發展有機農業,提升農業品質。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推進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培育品牌,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供給的信任度等方面下功夫。按照“一個重點產業、一個產業龍頭、一個有機品牌、一批標準化生產基地、一套社會化服務體系”“五個一”的產業化發展思路,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導向、農民參與的原則,引導市場主體建成規模化、標準化、相對集中連片的有機種養基地;以有機農產品加工園區為載體,大力發展有機精深加工;積極培育提升洛寧自主有機品牌,建立有機谷電商物流平臺,探索互聯網+營銷模式,開拓國內外市場。通過五至七年的努力,使全縣有機農業成為農業發展的主流,建成全省重要的高效特色農業示範區,爭創全國有機產品示範基地縣、全國有機產品認證示範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力爭我縣農業產業短時間內有一個質的飛躍。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三是突出龍頭帶動,堅持走產業化之路。一方面,要加快現有企業的提檔升級。加快海升現代果業高新技術產業園、華英集團與東漢禽業兼併重組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支持核心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拉長產業鏈條、培育主打品牌,形成特色鮮明、運行高效、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構建“接二連三”的農業全產業鏈。另一方面,要加大外來企業的引進力度。堅持以發展工業的理念來謀劃農業,持續加大綠色食品、名優家居等重點領域的招商引資力度,把產業帶動作為農業招商的首選條件,瞄準國內知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強對接聯絡、溝通洽談,力爭引進培育一批發展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爭取2-3年內,培育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以上,使全縣現代特色農業總產值達到80億元,不斷提升縣域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水平和層次,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四是立足比較優勢,打造特色品牌。充分發揮林、煙、果、牧、糧五大特色優勢,堅持“上規模、創品牌、強產業”發展方向,圍繞資源轉化升值,加快推行標準化生產,實施質量標準認證和有機、綠色、無公害認證,提升上戈蘋果、羅嶺核桃、金珠沙梨、崤山菸葉、東漢肉鴨、春雨奶牛等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努力培育特色農業品牌10個以上,爭創一批“中國品牌”、“河南品牌”和國家級、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把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特色品牌優勢,全面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通過品牌培育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使林、煙、果、牧、糧五大產業逐步做大做強,成為全縣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和豫西地區乃至全省有影響的大產業。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五是強化產業融合,推進產業發展升級。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完善種、養、加、銷全產業鏈,走產業鏈延伸、產業範圍拓展和產業功能轉型的新路子,形成新業態、新模式,帶動資源、需求等各種要素的整合集成和優化重組,努力建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加快推進海升現代果業高新技術產業園、高效農業光伏示範項目、東漢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帶動果蔬種植、畜牧養殖等傳統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拉伸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化格局。大力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圍繞林業生態、森林公園、農業休閒觀光園、特色種植養殖基地等,拓展農業的生態美化、旅遊休閒、文化傳承、健康養老等多種功能,提升農業發展水平和層次。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六是強化政策扶持,優化發展環境。堅持每年整合農業扶持資金2-3億元用於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對農業龍頭企業實行土地、稅收、資金等政策優惠,對農戶發展規模種養實行補貼、提供貼息貸款或“以獎代補”,集中財力、物力保障農業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加強與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強化技術服務和專業化培訓,積極探索服務組織創新,發展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合作組織,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為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指導和智力支持。

洛陽洛寧:以“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