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这里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这里

成都温江区处于成都上风上水的区域,这里人杰地灵,老成都有句话生动的方言形容这里,“

金温江银郫县,叫花子出在双流县”,可见以前温江在以前是多么的富裕。这里有一座成都周边最大清代四合院还不为人们所熟知----这就是温江区寿安镇的陈家桅杆。▼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这里

说起为什么在温江寿安区会有这么一座精美而宏达的川西名居至今也是个迷,据《温江年鉴》这样介绍:“清代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所营建。”别无更多消息。,他们为什么要远遁出北京,到川西最萧条的乡间荒野筑屋而居?从此于此休养生息,世代不迁移。▼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这里

桅杆原系江河船行航标与帆杆,在并非水乡的川西民居前庭,罕有设造。川西民居常见多照壁,多天井,多牌坊,多木芙蓉。陈家桅杆为什么在“门前原竖有双斗桅杆”,乡民因此呼陈家宅第为“陈家桅杆”,这是一个有趣的事情。▼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这里

有人推测,陈家在北门高竖所谓“双斗桅杆”,并非桅杆也,乃是京城皇殿广场常见的华表(形同双斗桅杆)。陈氏父子不知何原因自京卸官携金返蜀,匿乡造宅隐居,仍不忘京华,不忘圣恩,筑双华表于北大门前,朝夕相对,正是效忠之意。父子身份不俗,由此可见一斑。而乡民呼为桅杆,主人并不纠正,匿笑不语,让其以讹传讹。▼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这里

修林茂竹鸡犬之鸣中,这座豪华的川西乡间民居,赫然有洗不去的帝京天威的烙印与痕迹。▼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这里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这里

从它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上可看出,它开时代风气,领时代潮流,倘若不是见过大世面者,断不可能在19世纪初叶即在蜀地边隅造出如此“洋房”▼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这里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这里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这里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这里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名作《再游玄都观》倘徉在这座清代宅园中,主人的书屋“翠柏山房”有一首较为完整的诗作,原镌刻石壁间,显系主人得意言志之作,其谓:春花开得早,夏蝉枝头噪。黄叶飘飘秋来了,白雪纷飞冬又到。叹人生容易老,倒不如早清闲,乐逍遥,虽不能成仙了,倒亦不至泥俗滔滔

。▼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这里

当时的主人也十分的重视教育,郎朗的读书声映在眼前。▼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这里

小孩子不认真学习或学习不用功都会面壁思过。▼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这里

陈家桅杆记载陈氏家族上百年的变迁史,也浓缩了川西坝子的百年沧桑,还有许多未接之迷。陈宗典原籍重庆璧山,是什么原因使他违背叶落归根的惯例而从京城直接来到了温江定居?是哪一个能工巧匠将川西民情与居住文化相结合,设计出这样精美的院落?陈家桅杆所用巨大木材是从哪里运来的?陈家桅杆前照壁上,残缺的一组8个雕刻精细的人物源于何处?陈家桅杆附近曾经数次挖掘出深埋地下的银锭,上面都镌刻有:“

此银只能用于修建房屋”的字样,为什么留下这样的字样?是谁埋藏的银锭?看来陈家桅杆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秘中之秘。▼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这里

成都清代最大的四合院在这里

感谢观赏

最美风景尽在指尖

路线:成都---温江区 寿安镇----陈家桅杆

喜欢我们作品的朋友多多关注我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