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占幾個?

人體有六種致病因素,即“風、寒、暑、溼、燥、火”,也稱六淫邪氣。

中醫最怕溼邪,有“千寒易除,一溼難去"之說!

溼,是最容易滲透的。溼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夏季雨量充沛,氣溫高,稍加不注意,就會導致暑溼重,危害身體健康!

明代王綺石在《理虛元鑑》中指出:“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夏防溼。”

意思是說,長夏養生重在健脾祛暑防溼,同時還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防止因避暑而過分貪涼。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習慣1:睡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症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

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習慣2: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習慣3:愛吃涼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

因此,不宜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習慣4:喝大酒

這是加重“溼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溼邪,因此酒精儘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習慣5: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溼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

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溼”。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習慣6:老坐著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痠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習慣7:吹空調

過於貪涼容易損傷人體陽氣,讓溼邪侵入身體。建議大家在夏天洗澡時要注意關閉空調,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後要及時吹乾。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習慣8:不通風

一些生活細節,也會導致周圍環境和身體裡的溼氣加重。比如,喜歡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呆在密閉的房間裡等。

建議大家平時要適當開窗透氣,特別是房間內潮氣重時。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下面這幾點,滿足的越多,說明溼氣越重,對照看一看吧!

1、頭油、頭屑多、眼屎多、眼睛渾濁不清澈;

2、面發黃發暗、油膩,易長痘痘、膿包;

3、口乾口苦口臭,小便黃,白帶多、色黃,體味大;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4、要麼便秘,要麼便便黏黏、衝不乾淨;

5、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還是感覺很困,打不起精神;

6、小肚子大,水腫型肥胖。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簡單幾招,幫助健脾祛溼

1、喝三豆湯

材料:綠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冰糖適量

做法:

1、將豆子洗淨,清水浸泡1個小時;

2、將三豆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燒滾後轉小火慢煮1個小時,待豆子開花後,放入冰糖,繼續煮5分鐘即可,放涼後,連湯帶豆一起食用。

三豆湯,不僅能清熱除暑,還能健脾利溼。

經常食用適量的三豆湯,可以幫助很好的調理脾胃,祛溼排毒!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2、喝健脾祛溼茶

用具有健脾祛溼效果的食材,做杯茶飲,每天喝,是既簡單又有效的祛溼方法之一。

可以自己動手,做一杯蒲荷陳皮茶,健脾、祛溼、排毒!

主料:蒲公英0.5g、薏苡仁0.3g、梔子0.3g

輔料:砂仁0.2g、赤小豆0.2g、茯苓0.2g、山藥0.2g、甘草0.2g、綠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

其他配料:乾薑0.1g、芡實0.1g、冬瓜皮0.1g、木瓜0.1g、淡竹葉0.1g、馬齒莧0.1g、陳皮0.1g、桔梗0.1g、荷葉0.1g、人參0.05g、金銀花0.05g、菊花0.05g、紫蘇葉0.05g

【做法】以上材料全部洗淨烘乾,然後取相應克重,做成茶包,每次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以上24種食材,具有健脾、利溼、排毒的功效,搭配在一起,健脾、祛溼、排毒,效果顯著,可長期飲用!

其中,蒲公英可瀉火除溼,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荷葉止瀉祛溼,補助脾胃,也可以清暑利溼,改善拉肚子的情況。

陳皮可健脾、燥溼化痰、解膩留香,適用於脾胃虛弱、大便洩瀉等症,常與茯苓等配合應用。

茯苓可健脾和胃、利水滲溼。砂仁用於溼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善於化溼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藥。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3、熱姜水泡腳

夏季,即使天氣炎熱,也要注意用熱水泡腳,並且,泡腳水中加點生薑,對於祛溼效果更佳!

用熱姜水泡腳,可促進腳部血液循環,從而消除疲勞、驅走體內寒氣,促進新陳代謝,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

姜水泡腳時,使用老薑效果更好,不僅能預防感冒,還能散寒、除溼、活血、減少手腳冰涼,甚至有暖腎養腎、延緩衰老的作用。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

生薑藥用成分有許多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

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4、按摩祛溼穴

豐隆穴

【位置】: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位於外膝眼和外踝尖連線的中點。

【功效】:它對脾胃兩大臟腑都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是除溼祛痰的主要穴位,並有調和、胃氣、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功效。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壓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壓,邊按邊揉,以產生酸、脹感為宜,每次按揉持續10秒後,漸漸放鬆,重複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陰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取穴時順著小腿內側往膝關節方向摸,膝窩下凹陷處即是。

【功效】:這個穴位能健脾益氣,促進脾運化水溼,經常按揉陰陵泉可健脾化溼,解決體內有“溼”或者水腫的問題。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壓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壓,邊按邊揉,以產生酸、脹感為宜,每次按揉持續10秒後,漸漸放鬆,重複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溼氣,你佔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