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迷惘到垮掉:美國兩個時代的文學

現代人的道德觀念較之以往已經迥然有別。有時候不能純粹依靠道德準則對人們的行事進行批判。也不能完全將人的背德行徑、原因歸結到單純的對快樂的追求。背德也反映和體現了一個人或者一個時代的精神狀態。美國迷惘與垮掉兩代文學就打上了鮮明的年代烙印,作家們和作品中或多或少的一些背德行為與他們所處的環境下的心理感受密切相關。

從迷惘到垮掉:美國兩個時代的文學

海明威與菲茨傑拉德

話說當年斯泰因對年輕的海明威說:“你們都是迷惘的一代。”這使海明威頗為震動,深有感觸,於是在其第一部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中以“迷惘的一代”為宣言,拉開了“迷惘的一代”的文學序幕。

在《太陽照樣升起》中,青年們無所事事,在酒吧和旅行中消磨時間。他們想尋找安慰卻又得不到,只是徒添失落之情。而《永別了,武器》中,主人公亨利一心覓求平靜的生活,不惜歷盡千辛萬苦,到最後,妻子凱瑟琳難產而死,留下他孤零零一個,夢想怦然破碎。凱瑟琳彌留之際說:“人生只是個卑鄙的騙局。”這更是令人愴然神傷,迷惘不已。

海明威誠然是個硬漢,然而內心卻又無比脆弱。他之所以熱衷於冒險,會不會只是為了逃避內心的空虛和感傷?

海明威無疑是個悲觀主義者。縱然他在《老人與海》中借桑提亞哥之口道出了那句激奮人心的話語:“一個人生來不是給打敗的”,“你儘可把他毀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最終,他用一支槍把自己徹底毀滅掉。直到死,他也許還是處於迷惘之中。

海明威的作品不會長篇大論喋喋不休。他喜歡寫人物的對話,簡短的對話,如陶淵明的詩,“殆無長語”。他提出過著名的冰山寫作理論,文字中只顯露出一小部分要表達的意思。他甚至懶得為人物說話的語氣態度動作作添加說明,而是讓讀者從言語中體味其中包含的信息,也就是言外之意。

菲茨傑拉德似乎也有這種癖好。他的小說寫得輕巧而優雅。提起他,人們常常會想起爵士樂、美國夢,想起他一度有過的紙醉金迷的放蕩而荒唐的生活。但無可否認的是,他確實擁有出眾的文學才能。

菲茨傑拉德也屬於迷惘的一代。他無法避免陷入時代的憂傷之中。其最出名的長篇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和《夜色溫柔》所講述的都是悲劇故事。蓋茨比不惜一切去追求愛情,但終是被深愛的人捨棄,死後連平時的朋友也拋棄了他。而迪克則在錯誤的婚姻中一步步走向沉淪。

至於菲茨傑拉德的短篇小說,頗具幽默色彩,但不少也縈繞著哀傷的曲調。

迷惘的一代儘管迷惘,但大抵還是仍然恪守著傳統的道德觀念。至少在他們的作品中沒有癲狂與墮落。譬如菲茨傑拉德的《富家公子》中,安森雖然富有卻沒有胡作非為,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痴情的男子,並且捍衛著最後的道德防線。

然而到了垮掉的一代,一切也就顛覆了。或者這些在迷惘的一代中已經有了前兆。“垮掉的一代”這個詞語不是由誰贈與,而是凱魯亞克在其第一部小說《在路上》中率先自覺提出。看過此書的人,相信都會對那個瘋癲的迪安印象深刻。據說這部小說是凱魯亞克流浪七年後用三個星期的時間寫出來的。

從迷惘到垮掉:美國兩個時代的文學

《在路上》電影劇照

無論是旅行抑或是寫作,這一代都迥異於迷惘的一代。他們不像前一代文雅,甚至帶有詩意,取而代之的是狂野,甚至充滿野蠻。他們幾乎喪失了理智,體現出的完全是狄俄尼索斯精神。

凱魯亞克作為一個“孤獨旅者”,到處流浪,與各色人物廝混,體驗了各種刺激危險的生活。飆車、偷盜、吸毒、性亂……無所不有,無所不用其極。他似乎是在放蕩中尋求慰藉,安撫孤寂的心靈。因為他無法擺脫孤獨。在《孤獨天使》中可以感受到此點。同樣是此書 ,我們還可窺見同時代的詩人作家們處在何等的淪喪當中,甚至比起凱魯亞克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的詩作,往往是誕生於最瘋狂的墮落之中。

垮掉一代的離經叛道令人感到可怕與戰慄。或許那是迷惘之極後對世界、對人生最痛心的絕望中的不顧後果的奮力反抗。

在寫作方式上,凱魯亞克們不再像海明威們那樣講究什麼含蓄,他們在文字中毫無顧忌地大肆張揚自己的個性和宣洩自己的情感。凱魯亞克還創作了所謂的自發散文寫作手法。另一主將艾倫·金斯堡更是在詩歌中盡情而且激情地咆哮。

從迷惘到垮掉:美國兩個時代的文學

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

必須承認世界、社會在飛速發展。然而現代人的精神危機也伴隨著這發展迅猛加劇,現代人的心理也顯然比往日出現了更多的問題,因此作家的筆下才會有了更多痛苦、憂鬱、寂寞和無助的呻吟、哭泣、吶喊和嚎叫。

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皆早已式微,成為過去。但當代人還是瀕臨著崩潰的危險深谷。我們依舊迷惘,我們隨時垮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