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治年輕人各類真實家裝訴求,《就匠變新家2》傳遞出的是家裝、更是生活

看電視

《就匠變新家》第二季聚焦年輕人家居家裝話題,全素人參與,打造出頗具互聯網屬性的家裝節目,用小而美的方式傳遞生活正能量的同時,也找到了在互聯網內容爆發時代裡發展突圍的秘訣。

文 | 夕姐

垂直類節目一直都是互聯網綜藝領域的最具潛質的一種類別,而聚焦生活方式成為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垂直類綜藝如何去持續打造、延續其空間和價值?是很多節目都在思考的問題。

由SMG互聯網節目中心出品打造的《就匠變新家》,如今已經進入了第二季,聚焦年輕人家居家裝話題,全素人參與,打造出頗具互聯網屬性的家裝節目,是《就匠變新家》在網絡綜藝紅海中實現突圍的核心特質。

专治年轻人各类真实家装诉求,《就匠变新家2》传递出的是家装、更是生活

立邦《就匠變新家》節目錄制現場

第二季已經於6月6日上線,可以看到,已經進入綜二代的《就匠變新家》在今年實現了多方面升級,在第一季基礎上,對節目環節進行了改造,節目內容和節奏更緊湊,也更聚焦到真實的家裝改造話題上。

在第一季追求平臺效應和明星吸引流量的基礎上,第二季更在意的是對用戶的沉澱,因此在節目選題和內容上來看,實用性、服務性和垂直性更強。

綜藝化娛樂感內容的削減卻並沒有帶來用戶流量的銳減,相反,第二季節目流量呈現出一種穩步提升的態勢,同時,在用戶的參與度、好評度上顯示出了更良性的表現。

素人站C位,真實改造製造強代入

专治年轻人各类真实家装诉求,《就匠变新家2》传递出的是家装、更是生活

主持人朱楨幫助業主Pick設計方案

在第二季,節目將這種素人家裝改造的訴求進行了強化和集中,從第一季明星嘉賓和相關話題的比重較大轉向了弱化明星效應、強化素人真實改造訴求之上,可以說,素人在節目中佔據了真正的C位。

因此,每期一位素人嘉賓就成為被節目重點選擇的對象,他們也是年輕用戶的代表,各有不同的改造訴求,也有著不同的個性和背景,通過局部家裝改造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是他們共同的意願。

专治年轻人各类真实家装诉求,《就匠变新家2》传递出的是家装、更是生活

這些素人主角們,從一開始就帶著自己真實的家裝改造訴求,而節目也通過設計師現場比稿的方式,讓他們的訴求得到最優化的落地,同時在這過程中將家裝相關的信息和知識傳遞出去。

節目第二季,同樣每期會有明星參與,但明星的作用更多是幫助這些素人屋主們一起挑選最合適的方案,用自己的經驗來為他們支招。

例如沈夢辰的到來就為屋主衣帽間改造的訴求提供了不少的啟發,而歌手伍思凱本身在家裡有錄音室裝修的經驗也為屋主家庭電影院的改造提供了很多實質性的經驗參考。

专治年轻人各类真实家装诉求,《就匠变新家2》传递出的是家装、更是生活

直擊年輕人群,對準都市生活疑難雜症

居住環境對於當代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具有普遍共鳴的話題,一方面是這一代年輕人對於居住的品質要求變得更高和更多元化,但種種原因又往往難以得到滿足,而對於美好的家居生活的嚮往確實是他們普遍的渴求。

作為一檔互聯網家裝綜藝,《就匠變新家》很明確地將參與者和收看人群定位在了年輕人身上,對準他們的家裝訴求,直擊當代都市年輕群體在家居生活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

专治年轻人各类真实家装诉求,《就匠变新家2》传递出的是家装、更是生活

節目中屋主嘉賓的改造訴求儘管並不追求極端,也沒有撒狗血的劇情,而是在平實質樸中卻解決實際問題。

每一個案例卻很具代表性,而且節目以具體的局部改造為出發點,解決當代年輕人家居生活中的疑難雜症,不炫富也不浮誇,在相對輕鬆的氛圍當中,完成家居的改造,讓更多普通人深度捲入。

實際上節目中年輕業主的訴求以及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所面臨的家居困擾,如房子不夠大、房型不夠理想等常見難題,也是很多觀看節目的用戶會遇到的。

而且《就匠變新家》打出局部改造的理念,滿足他們某一部分的家裝需求,傳遞出“空間小改造,生活大刷新”的生活態度,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也很實用,居住空間的全方位推倒重來並不現實,但對於部分空間的改造卻更具參照性。

专治年轻人各类真实家装诉求,《就匠变新家2》传递出的是家装、更是生活

設計師向業主闡述設計理念

設計師的舞臺,傳播前沿的設計理念

與同類節目相比,《就匠變新家》的年輕化還體現在設計師以及他們的設計作品上,可以看到,年輕、時尚、新銳是節目中的幾位設計師的共同特點。

而他們的設計也與最新的潮流設計理念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儘管只是局部的改造,但是每位設計師都在極力向外傳遞著自己關於生活、關於設計的理念。

专治年轻人各类真实家装诉求,《就匠变新家2》传递出的是家装、更是生活

設計師黃鶴鳴闡述自己方案

而設計師蔡貝軼則擅長將老建築材料進行翻新,因地、因材打造出獨具特色的裝飾藝術風格,都非常符合年輕人的家居藝術審美風格和取向。

专治年轻人各类真实家装诉求,《就匠变新家2》传递出的是家装、更是生活

設計師蔡貝軼翻新的老公寓

第二季的設計師也依舊有一些新銳設計師加入進來,如在第一季中表現亮眼的“設計界的功夫熊貓”肖黎迦、“社會我龍哥”魯小川。

這些年輕的新銳設計師都有著過硬的專業功底,同時也有著強烈的自我表達的訴求和風格化的標籤。

例如留英碩士劉佳玉對每一次的設計有著很明確的思路,擅長運用一些智能化高科技的方式讓家居空間吧變得經驗叫絕,讓空間更加生動、增加體驗感在她看來非常重要;

而“網紅設計師”黃鶴鳴不僅有顏值還有才華更有個性,他擅長用性價比高的方式來打造小清新風格的家居環境,受到用戶的追捧。

专治年轻人各类真实家装诉求,《就匠变新家2》传递出的是家装、更是生活

設計師黃鶴鳴打造的小清新客廳

小正大突圍,示範垂直類節目

聚焦當代年輕人家裝生活的真實訴求,從將對明星話題的關注轉移到對設計師以及設計作品本身的關注,這種對生活痛點的擊中,讓《就匠變新家》在第二季的用戶更精準、更聚焦,35歲以下年輕人佔到了95%以上。18—24歲的人群成為節目收視的主力軍。

专治年轻人各类真实家装诉求,《就匠变新家2》传递出的是家装、更是生活

而在這一季,從節目彈幕互動情況來看,有超過77%的評論更加聚焦在設計師、設計方案、主家故事以及設計靈感等方面,遠超過了對明星本身的關注,實現了最初定位的更加垂直化的目標。

這再一次印證著一個道理,對於互聯網綜藝來說,並不是只有明星效應才是吸引觀眾的最大通道,服務化和垂直化的內容同樣能夠擊中大量的受眾群體。

節目在帶給觀眾實在、實用的家裝信息和體驗之外,以一種對健康積極生活方式引領的精神內核而吸引著年輕用戶,“空間小改造、生活大刷新”的口號傳遞出的是每個普通人都有權利也有能力去通過雙手對生活做出改變。

专治年轻人各类真实家装诉求,《就匠变新家2》传递出的是家装、更是生活

設計師許智超的“魔方”客廳

對於壓力、焦慮情緒普遍圍繞的年輕人群來說,這種生活理念方式的傳遞,實際上是對他們理想生活的一種契合和引領,傳達出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映射著當代年輕群體的共同訴求,都市生活的熱鬧與擁擠,並不代表可以放棄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恰恰相反,對品質生活的追求的意願對於現代都市的年輕人來說反而更加強烈,努力工作去改變自己的生活,哪怕小小的改變也能夠為生活不斷帶來驚喜和品質,而每一個平凡人的家居夢想都值得被尊重,這正是節目試圖去傳達的理念。

专治年轻人各类真实家装诉求,《就匠变新家2》传递出的是家装、更是生活

“家政委員”朱楨和“明星設計師”林更新

《就匠變新家》拋棄了明星效應和流量路線,用小而美的方式傳遞生活正能量,用“小正大”的方式讓其找到了在互聯網內容爆發時代裡發展突圍的秘訣。

而節目定位與贊助商立邦的品牌調性也實現了契合,在節目各個環節中,將立邦品牌相關產品的理念與家居改造和生活方式本身的有機融合,節目播出後也形成口碑的傳播拉動銷售,與品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良性互動。

专治年轻人各类真实家装诉求,《就匠变新家2》传递出的是家装、更是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