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該不該控制青少年使用網絡的時間,爲什麼?

淺談個人想法,不喜勿噴。

覺得這個問題更改一下方式,或者會更好一些。不是控制,而是進行引導。

現在生活、工作、社交,可以說互聯網的滲透應該是無所不在的吧。現在的應試教育提倡學科優先,文化優先。其實,互聯網同樣是一種文化。也是應該進行引導學習的。讓孩子知道互聯網上不止是有遊戲,不止是有視頻軟件和聽歌APP。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有我們國家沒有的動物;有南極北極的照片;有50年前的中國或者父母小時候河溝裡捕魚的快樂。讓他們知道互聯網是他們生活中一種正常的存在。像吃飯、睡覺一樣正常的不可或缺的存在。而不是特例;不是特殊的;不是特別不一樣的。

互聯網時代,該不該控制青少年使用網絡的時間,為什麼?

再從孩子心理角度討論一下這個問題。都說孩子三歲開始第一個叛逆期。到成年之前與父母不能共同協商達到父母目的,在父母的眼裡這個就是叫做“叛逆”。既然如此,那麼青少年是叛逆期的巔峰時刻。這是孩子好奇心強烈的時候,但是不是好奇為什麼小蝌蚪的媽媽會是青蛙這樣,而是對很多成年人社會的好奇。反倒是你越禁止他們就會感覺越神秘,越想接觸;這種情況下的偷偷接觸,反而會增加“偷欲”的心理,得到之後的刺激會更促使他們沉迷。例如從前的禁課“性學科”;而如今“性”也逐漸開始由禁止變成引導了。因為時代不同了,發展當然不一樣。

互聯網時代,該不該控制青少年使用網絡的時間,為什麼?

互聯網時代,該不該控制青少年使用網絡的時間,為什麼?

有壓制的地方就會有反抗,即使不是明裡的,也會有暗裡的反抗。

如此----

控制倒未必有引導的效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