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讓兒子上學,他和妻子干吃了10年米飯

今天是7月2日,趕集的日子。王愛泉沒等天完全亮透就起了身,他需要在出門前為妻子黎順妹做好早飯。每次趕集他都要走一天,如果早飯的

份量太少,就意味著妻子捱餓的時間會更長一些。

為了讓兒子上學,他和妻子幹吃了10年米飯

妻子是他同村人,出生那年因為大腦缺氧而損傷了智力,連基本生活都無法自理。黎順妹吃得很快,他習慣性的將菜碗向妻子的方向推了推,又順手將自己不多的米飯往她碗裡扒拉了一些。吃完飯後,王愛泉背上自己的補鞋工具準備往集上趕去。今天耽擱了一點時間,他的腳程要更快一些。

集市上人不多,三三倆倆的都是為了柴米油鹽而犯難的女人們。王愛泉放下工具後沉默的坐在小攤子一側。他在集市上很出名,除了幹活一絲不苟之外,還因為他的硬氣。很多人知道他有個失智的妻子和兩個讀書的兒子,總有好心人藉著補鞋的理由多給他修理費。他總是一聲不吭埋頭幹活,但是修完鞋後人們總能得到應找的零錢:2元一雙,童叟無欺。

為了讓兒子上學,他和妻子幹吃了10年米飯

下載“社會扶貧APP”,請在APP內搜索”黎順妹“進行幫扶。

王愛泉感激鄉親們的好意,但是他並不想自己給他人造成困擾。在這個道路不便的小山村裡,誰又比誰過得更容易呢?今日的他有些心神不寧,因為兒子們就要放暑假了。這意味著新學期的學費不遠了。

前幾天才接到老大的電話,這個假期他又回不來。技校一年要近萬的費用,他必須留在縣裡做兼職,才能勉強保證自己的學業得以繼續。王愛泉很想讓兒子回一趟家,他和妻子太長時間沒看到兒子了,他們很想他。可是想想那筆鉅額讀書費,王愛泉終究只是緊了緊捏著話筒的手,聽著對面傳來一陣“嘟嘟”的忙音。

一直到太陽快要下山,他也只修補了6雙鞋。摸了摸被他反覆摩挲過的紙幣,他嘆了口氣:看來今天晚上又沒有菜吃了。路過水果攤的時候,王愛泉放慢了腳步。他記得妻子跟他吵鬧過很多次,心心念念就想吃蘋果。

圍著水果攤繞了好幾圈,他失望了:沒有打折的爛果子,而原價的水果對於他來說是奢侈品。王愛泉急匆匆的趕回家,看到妻子孤零零的坐在家門前的石墩上,心中莫名溢出一種酸澀感。

為了讓兒子上學,他和妻子幹吃了10年米飯

晚餐依然是兩碗白米飯,他依然把大碗推向妻子,倆人吃飯時依然沒有發出任何聲響。想想那兩張快要起毛邊的紙幣;想想集市上的水果攤;再想想這十年如一日的白米飯……王愛泉突然覺得那陣酸澀感再度翻湧起來,怎麼都無法壓下去了。

他把臉埋進飯碗裡裝作吃得很香的樣子,但是嘴裡的鹹苦味卻越發的濃烈。上次出現這種情緒的時候,還是父母相繼去世那會。他不是好兒子,不然不會勞累年邁的父母幫他帶兒子;他不是好丈夫,不然不會讓妻子連菜都吃不上;他也不是好父親,不然不會讓兒子那麼辛苦,為學費憂心奔波。

這頓飯王愛泉吃了很久,他開始思考以前從沒有想過的問題:這樣的日子還要過多久呢?最開始他將希望放在兒子的身上:他堅信讀書是最好的出路,所以即使和妻子一起幹吃十年的米飯也毫無怨言。可是眼瞅著兒子就要學成出來了,學費卻成了最大的難題。

王愛泉邊收拾碗筷邊盤算著:從明天開始,天天去集市修鞋吧。雖然他知道就算是這樣,收入和學費比起來也是杯水車薪,可是他還能怎麼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