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說話「大嗓門」,是個體問題還是羣體問題?

中國人說話“大嗓門”,是個體問題還是群體問題?

中國風情攝影

生活當中,總會遇到嗓門特大的人。這些人一開口,幾乎震耳欲聾,讓人特別煩。

有人認為,這是一個人的個性,“中氣足”,說話的聲音當然就大。但是,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也可能聲嘶力竭,也可以細語輕聲。至少可以認為,說話的聲音,與人的心理狀態是有關係的。

中國人說話“大嗓門”,是個體問題還是群體問題?

中國風情攝影

如果將社交範圍再擴大一些,中國的公共場所明顯比西方顯然嘈雜。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中國人比外國人的嗓門同樣高出許多。

這種現象,是不是說明中國人素質比外國人差呢?不能一概而論。從語言學的角度,中西方語言有較大的差異,聲音效果自然不一樣。

中國人說話“大嗓門”,是個體問題還是群體問題?

中國風情攝影

漢語普通話音節中,一個音節必須有元音,可以沒有輔音。由於元音發音時聲帶一定振動,發音時間長且音量大。輔音的發音,則比較輕。現代漢語中,沒有以輔音p、t、k結尾的音節,加上一些方言因素,很多人說話就像“挖山地”。而英語當中,不少音尾是輔音,既不能聲音響亮,也不能拖得很長,出現 “大嗓門”的機會就少了。

人有社會屬性,同樣有自然屬性。在動物界,獅子的嗓門肯定比兔子大。人類社會,同樣是一個競爭的社會,“大嗓門”便是競爭的結果。英國人一般都被認為有“紳士風度”,那要看什麼情形。英國殖民者到殖民地掠奪時,面對沒有開化的土著人,“紳士風度”就派不上用場,只有靠聲嘶力竭地地吼,才能鎮住土著人。

中國人說話“大嗓門”,是個體問題還是群體問題?

中國風情攝影

英國學者L.S.斯泰賓在《有效思維》中說:“如果你們說黑人一旦接觸白人,他的教育就開始了,只要你們說得足夠頻繁、足夠響亮、足夠清楚,那些瞧不起你們的傳教事業的人終究會了解的。”

德國語言學家洪堡特在《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展的影響》中,提出了一個著名觀點:每種語言裡,都包含著一種獨特的世界觀。中國人說話“大嗓門”,也是中國人世界觀的一種體現,不僅僅是語言上的原因,生理上的原因。

中國人說話“大嗓門”,是個體問題還是群體問題?

中國風情攝影

著名的美國教育家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中認為:一個民族,如果其科學理性思維缺乏的時候,就只有靠經驗思維來判斷了。常常靠經驗思維的民族,缺乏科學思維的民族,除了“只會一味引證古老的定律或一大堆混雜的沒有經仔細審查的事實,而把探索和懷疑置諸腦後”外,“不可避免地誇大過去的影響”。

杜威說:“一般經驗大體上受到各種偶發事件的直接力量和強度的控制。凡是強烈的光亮,突然發生的事情,巨大的響聲,都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並得到顯著的評價。凡是暗淡的、微弱的和連續發生的事物則被人們忽視,或被認為是無關緊要。”

中國人說話“大嗓門”,是個體問題還是群體問題?

中國風情攝影

中國即是一個經驗型的思維民族,中國人說話聲音大,在公共場合說話聲音尤其大,就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體現。大喊大叫,目的是要引人注目。至於話語有沒有邏輯,是否具有理性,已經不再被人關注。嗓門越大,征服力也就越強。潑婦罵街,就是這種經驗的總結。

中國人說話“大嗓門”,是個體問題還是群體問題?

婦女

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嗓門”又涉及到素質問題。但這種素質問題,並不能完全歸於個體,而是主要歸於群體。否則,“大嗓門”就會失去“市場”。

沒有“需求”,哪會出現“供給”呢?

中國人說話“大嗓門”,是個體問題還是群體問題?

公共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