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湖南《紅網》資深記者李軍鋒/文《老記見證網》資深記者聶志義/圖

我們的孩子到底該怎樣成長?怎麼教育?家長們應該給孩子創造什麼樣的成長環境……一個又一個問題再次擺在了全社會的面前,而且不管是教育機構、家長還是孩子本身都有著一肚子的抱怨,一肚子的無奈,問題好像永遠沒有終結之日。

我們不是專家,更不是上帝,我們不能告訴你該怎樣教育、培養你的孩子,但是我們可以告訴你,在我們身邊,有一個11歲的孩子是這樣成長的。

2013年2月,在國家教育部舉辦的全國第四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來自鄭州市世紀先鋒小學的聶安邦小朋友,連續第二屆奪得攝影作品中小學組全國一等獎。

聶安邦小朋友為什麼能夠從全國31個省(市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港澳臺參加的726所中小學校的7000餘名師生中脫穎而出,今天就讓我們慢慢認識下聶安邦小朋友的成長之路。

在父親的影響下,聶安邦在剛剛五歲時就開始端著一個比他自己腦袋小不了多少的單反相機,跟著父親到處採訪。那時候的聶安邦把相機當作玩具,將隨父奔赴各地奔波採訪當作遊戲。就是在這樣的遊戲與玩樂之間,聶安邦享受著攝影的樂趣,並且愛上了攝影。

2007年1月15日,5歲的聶安邦和老爸主導的《河南“老記”大漠行》讓聶安邦第一次成為探訪大漠的主角。小大人一樣的他,跟父親一樣,揹著揹包,挎著相機,從容的登上列車。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大漠寒冬零下40度的低溫很快便讓聶安邦病倒了,但這絲毫沒有動搖這對父子的決心。大漠那海天一色的大雪、悽美絕倫的胡楊、雪原奔馳的駿馬……每一個畫面都讓聶安邦興奮不已。雖然每天都要在大漠公路上行駛七、八個小時,困了只能在後座靠著睡,餓了只能啃幾口冷麵包,但五歲的聶安邦就這樣一路跟隨,用稚嫩的雙手,清澈的眼睛去觀察、去發現。從一個孩童的視角尋找大漠的美,併為那冰封的大漠賦予一抹童話般的色彩。旅程是艱辛的,他卻比我們想象的堅強。每每想起他用弱小的身軀,與嚴寒徹骨的大漠抗衡的時候,父親不免有一絲心疼,同時也不由得升起敬佩之心。

轉過年的盛夏,聶安邦與父親又踏上尋訪大漠的旅程。與嚴冬不同的是,此時的草原早已水草豐美,碧波萬里。這次父親開車,每天與鄭州旅遊廣播做直播連線。這天,廣播中不見了父親沉穩的聲音,取而代之的是聶安邦稚嫩的童聲。主播一時也有些慌亂,此種情況,並不在她的預想範圍之內。簡單幾句溝通,原來父親因長途駕駛過於疲勞,到了旅館一病不起,只有聶安邦自己來做連線。主播安撫著他,教他如何照顧父親,此時電波中的聶安邦父子牽動著電波外無數人的心。我著實無法想象,當時的他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即使是成年人,在異地舉目無親的情況下遇到類似情況都難免手足無措,何況是他,一個剛剛6歲的孩子……

攝影是一門藝術,除了攝影技術的學習,聶安邦從小跟著父親耳濡目染,尋訪各地即將消失的傳統文化。同時,他也跟父親一起做公益活動。每年的生日,其他小朋友都在禮物與家人的簇擁下度過。他的生日都是與敬老院老人,孤兒院的孩子一同度過。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公益活動的愛心感染,使他幼小的心靈張開了飛翔的翅膀,那是一雙對世間充滿愛的翅膀,他用這雙翅膀在天地間肆意飛翔,用相機記錄著一個又一個美麗的瞬間。

有人問聶安邦,除了攝影,你還喜歡什麼?他會興高采烈的一一道來,看書、踢足球等等,凡是同齡孩子喜歡的,他都喜歡。

雖然還是個孩子,但聶安邦很懂事,瞭解父親的辛苦和不易。業餘時間還喜歡做幾樣自創的小菜,讓父親嚐嚐鮮。小大人的他,最喜歡穿著父親的衣服,儼然一家之主的風範。

他總是很仔細的觀察周圍的事物和每個身邊的人,有時甚至比大人更體貼和周到。每年過年回老家,他總是搶著給年邁的爺爺奶奶洗腳、***,身前身後的圍著二老,想方設法哄他們高興。

就是在這樣的歷練和打磨中,聶安邦不知不覺的成長起來了。在2012年全國第三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父親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報送了聶安邦的參賽作品,沒想到一舉奪得全國小學生一等獎,聶安邦一夜之間聞名全國,2013年毫無懸念的再次折桂。

談起對孩子的教育,父親愧疚不已,同時又自豪的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環境是最好的學校,”聶安邦的父親說,“多年來,我雖沒有刻意要培養他成為攝影記者,但兒子確實有這方面的天分與悟性。”平時有人向聶爸爸取經孩子的教育方法,聶爸爸都會這樣說。

近年來,聶爸爸也帶過不少徒弟,但從各個方面相較而言,聶安邦早已穩坐眾多弟子中大師兄的位子,且無人能撼。自己的兒子是摔打過來的,父子二人一同經歷的那些,實在不得外人所知。

聶安邦正在長大,以後的路還很長。其父常常認為,兒子超越自己是遲早的問題,而他自己在未來將從老師更多的變成引路人。無論兒子以後從事攝影行業或其他也好,有了這段經歷,相信聶安邦都會比其他的孩子更能瞭解世界是什麼樣子。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進步則中國進步……”衷心的祝福聶安邦及同時代的孩子們,能夠承前啟後,扛起未來中國的脊樑,描繪未來中國的夢想!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從三歲起跟著父親就開始了真正攝影記者的歷練。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草原永遠是他最喜歡最留戀的潔淨所在。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5年前的柿子紅了時候,孩子們好奇的看著,這老奶奶的活計。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5年後當孩子再見到老奶奶的時候,老奶奶已經聽不到他說話的聲音了。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拍攝這裡題材的畫面雖說很酸楚,但是,卻別有一番記錄歷史的責任感。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2012年的六一節,小記者在這一天見證感受到了貧困家庭的孩子是如何度過的。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每每趁著採訪拍攝的一點空閒時間,小記者總是想多的

瞭解一些農村的家長裡短的百姓家事。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看到同齡人被那裡作秀,小記者很是憤慨。他要將這一刻告訴給更多的人。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從8歲起,小記者就主動從爸爸手裡接過為爺爺奶奶每天晚上洗腳的孝道。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一有難題也是經常找爺爺奶奶請教討論。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除了工作和學習,其實小記者是個最愛笑的孩子。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在差一個就是三連冠了,每三年一屆的比賽,自從他出手後就沒有再讓給過別人。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小記者更多的攝影報道大多數都是來自農村和孩子堆裡。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就連著名演員,王奎榮爺爺都成了小記者的鐵桿粉絲了。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雖然他包的餃子最後總是片湯,但是,每次都是要搶著做。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在6年前也已經就是全國最小的專業攝影記者了。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每當別人問他怎麼會這樣優秀的時候,

小記者總是用爸爸的一句自我調侃的話回答:

“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哈。”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12歲的攝影小記者聶安邦

如果想了解小記者的更多故事,和他鏡頭中的兒童世界就請登陸他的《小記者見證網》吧。保證會讓你愛不釋懷流連忘返。

不信就打賭吧。:/Article/ShowClass.asp?ClassID=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