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帶給女兒最深疼痛的那個人,反而是親媽……

有時候帶給女兒最深疼痛的那個人,反而是親媽……

01

我們往往都覺得親媽最疼女兒,可真的女兒受傷時,那種感覺,可能痛,有時又根本沒法說出口。

前兩天我媽從公園遛彎回來,給我講了朋友杜阿姨的家事。

當年杜阿姨對自己女兒找的大學同學感到不滿,嫌棄人是家貧鳳凰男,情商也不高,就沒控制住情緒,當著對方的面,說了些不該說的話。

可後來,杜阿姨的女兒還是決定和這位大學同學在一起。如今女兒生了二胎,杜阿姨實在不放心,想著女兒平時又要上班,於是和老伴一起,來到了女兒身邊。

因為一些生活瑣事,杜阿姨難免與女婿磕磕碰碰,弄得自己也很不開心。結果每次來成都呆不了兩個月,就自己返回東北,總說堅決不想在女兒家這裡受氣。

在我媽看來,杜阿姨的女婿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人家窮則生變,畢業後一直在奮鬥。

在成都買了兩套房,房產證上也都寫的是自己老婆的名字。杜阿姨自己也知道,買房子的錢都是女婿出的。

那天為了孫子生病的事,又起了爭執,杜阿姨說在這個家呆不下去了,自己要走。

女婿可能也是在氣頭上,懟回來:“要走就走,這個家又沒強留你。”

杜阿姨生氣了:“這房子寫的是我女兒的名字,我為什麼不能呆?要走你走。”

女婿氣得無語,摔門而去。

但是這一切,還不足以讓杜阿姨真的生氣,畢竟她和女婿吵架的時候,自己從來沒吃過虧。

她只是非常生自己女兒的氣,每次她給女兒告狀的時候,女兒總是和稀泥,總是說:“過去的事就算了。”

杜阿姨給我媽吐槽:“覺得女兒也不向著自己說話,太傷心。在女兒家,老伴也不好為自己說話。想來想去,覺得都是自己只有一個女兒,不是兒子,才會受這窩囊氣。”

這不,自己一個人又定了回去的機票,把老伴留下來照顧女兒。

我媽勸她:“沒兒子和女婿吵架不是一回事,就算有兒子,那和兒媳婦就能沒點摩擦?

你看,我也沒兒子,我就倆姑娘。可我覺得,姑娘兒子都一樣,咱們都是來給他們幫忙的,畢竟是自己的孩子,我們不幫,誰幫?

但如果因為我們,讓女兒女婿再吵架,這就不利於團結,影響小夫妻感情,就給孩子添亂了。”

周圍幾個阿姨也在勸:“看看現在年輕人的婚姻多不穩定,我們多付出點,小兩口感情好,家裡才好。我們把孫子帶好,就是幫自己孩子生活輕鬆點,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都大,不容易的。”

我誇我媽明事理會勸人,我媽嘴角一咧,笑開了花。

02

想來我大學畢業後,在成都工作、安家,從我懷孕到現在孩子12歲,我和自己爸媽基本上都住在一起。

我媽算是老人裡精力特別旺盛的,主動幫我們承擔了很多家務。

她對人很捨得付出,就連和L先生相處多年,也從未起過爭執,她總想著我能過好點,自己就心滿意足了。

可即使是這樣,我和她也有過摩擦,鬧過矛盾。

我懷孕的時候,比較年輕,不成熟,孕期受的照顧多,可孩子一出生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轉向了孩子,我覺得自己就是個“生育機器”,總有一種強烈的失落和沮喪,經常控制不住情緒,難過的想哭。

有一次哭,被我媽發現了,她老人家還大聲訓斥我:“有啥事兒哭?你月子裡面哭,哭吧,眼睛哭瞎,以後會落下病……”

我當時忍不住和我媽說了幾句重話,我媽自己也氣的在客廳悄悄哭,我在臥室裡哭。

後來,看過一些書和相關醫生交流過,我才知道,自己那個時候是有輕度的產後抑鬱症的。

估計是工作以後,生活變化太快,我內心其實是沒有做好,當媽媽的準備的。

看吧,和自己的親媽同樣會溝通不暢,哪怕是自己自身存在問題,但是沒有交流的話,彼此相處肯定也會有問題。

畢竟她是這個世界給我們生命的人,也是自己心裡最親近的人。如果和自己親媽沒法溝通的話,那種感覺,多半真的要讓人懷疑人生了。

03

我姐也曾跟我講過自己的顧慮。

雖然我媽來照顧她的孕期,她特別開心,但又有些擔心多年沒在一起生活,彼此能不能很好的相處?

尤其是擔心我媽性格比較強勢,讓自己失去了做小家庭女主人的感覺?

為此,我還特意提前給我媽打“預防針”,告訴她,最好哪些事情不要自己做主,多和我姐商量。

因為提前溝通的很好,我姐一家和我爸媽相處的三年,算是平安無事。特別是雙方在教養方式上的一致性,尤為驚喜。

就算下毛毛雨,我姐都會堅持讓我媽帶她女兒外出活動。

現在看來,我姐的女兒明顯比我兒子養育的更好。基本上我外甥女從小沒有生過病,吃飯胃口特別好,學習上也特別專注,還喜歡編程和跆拳道,頗有一點女漢子的味道,屬於那種輕鬆玩耍型的學霸一枚。

而我那個時候大學剛畢業,心態上太過年輕,養育孩子的經驗及耐心上就明顯不足。

這和我姐30歲以後當媽媽,在心理準備上就拉開了差距。

我兒子雖然情商高點,性格外向開朗,但比較粗心,學習的專注度上還是遜色一些。

現在看來,其實生的早、生的晚各有各的好處,這事也沒啥統一標準。

但也正因為我們和媽媽相處的融洽,反而我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要知道,如果沒有我媽,在家裡對雜事和家務的大包大攬,我姐不太可能三年內,考過國家註冊一級建築師。

現在我媽和我一起生活,又為我省下很多時間。她總是鼓勵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我也才能用空餘時間堅持閱讀和寫作。

04

記得有段時間,好久沒看到一個同事的消息,有次點開她的朋友圈,發現自己已經被她屏蔽了。

我當時還沒搞清楚啥原因,但也沒太在意,因為平時關係還是不錯的,我想她可能有什麼個人原因吧。

只是有一次聊天時,順便問了問。她這才透露出,羨慕我們一天過的太文藝了,還總在朋友圈發自己的閱讀心得啥的。而她沒老人幫忙,一天到晚家務都忙不完,自然也沒時間看書。每天下班後忙的雞飛狗跳,又都是些沒啥價值的事。她覺得自己都沒有什麼可以發朋友圈了,索性就對所有人關閉了自己的朋友圈。

我突然有點替她難過。

我想起她的母親,應該算是個控制慾很強,又沒有什麼邊界感的人。

幫她帶孩子時,教育理念上完全不能夠溝通,還常嘮叨女婿太懶。基本上可以說,比沒人幫忙還讓她心累,所以她讓老太太回去了。

她曾告訴我,有段時間她媽來她家,覺得沙發床太軟不舒服,不適合老年人健康,睡不慣。

她就和老公把自己的臥室騰出來給媽媽,小兩口去睡客廳的沙發床。

我問她:“你老公沒覺得不舒服嗎?”她說老公倒沒提過什麼。

我說:“他寧可自己的私密空間被打擾,對你媽媽不錯,說明他很愛你。”

她這才反應過來,關於私密空間感受的事。她想起,她老公平時一個人在臥室的時候,都習慣關著門。這不就是一種喜歡自己擁有私密空間的表現嗎?

她分析原因:“小時候,我媽就讓我住在客廳裡,這樣她可以隨時看到我。也方便她喊我幫忙做事什麼的。我從小就沒有自己的隱私空間,幾乎沒這個方面的意識。”

現在覺得自己老公做得真的很不錯呢。可為什麼我媽永遠都感受不到女婿好的地方,總盯著別人的缺點?”

我該怎麼和媽媽開口講講這些呢?為此,她又開始焦慮了。

05

我想起新疆阿勒泰的作家李娟,也曾在書裡,談起過讓她愛恨交加的母女關係。

她媽媽是一個性格豪爽的人,對朋友們倒是很講義氣。可做一個單親媽媽,就總會有些莫名其妙的情緒和脾氣,有的時候自己無法控制,小的時候,沒少通過打李娟出氣。

以至於長大後的李娟都經常抱怨:“幸好我們是母女不是夫妻,要不早離一百次婚了。”

但我知道,生活裡,更多的女兒是選擇不抱怨的。

她們寧可自己藏在心底,也不願做一個自己眼中不孝的女兒,就算是媽媽沒做對,也不能對媽媽說重話,免得媽媽傷心。

可長此以往自己就會憋成內傷,心裡真的很痛。如果不是親媽,倒也想得通,沒有期待就沒有失望。

可是偏偏是自己的親媽,尤其是給女兒種下委屈,自己還不自知,我覺得一定要及時溝通。

尤其是雙方都要控制情緒、理性溝通,我相信,真誠才會消除藏在彼此心底的一切阻礙。

溝通的時候,尤其要注意,一定是私下裡和母親悄悄溝通,顧及母親的面子。

當然別忘了先肯定母親的用心良苦和平時付出的一切,再就事論事,指出母親現在一些做法比較欠妥,告知自己的難處,希望能得到母親的理解和幫助。

這個世界,沒有哪個媽媽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得差,所有雙方衝突的背後,都有一些還沒解開的疙瘩。

努力把這些心結一個個打開,讓彼此的心真正敞亮起來,改變才會從當下開始。

其實我還真覺得,杜阿姨的女兒說得對:過去的事就算了,畢竟日子是往後過。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獲行業內最高大獎。

12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本文圖片來自優美圖,感謝原圖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