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情 故鄉油

在豐鎮人們經常吃的一種食物油叫做胡麻油(專業名稱:亞麻籽油),這是是一種古老的食用油,至今仍被人們所喜愛。它是從胡科植物脂麻種子榨取的脂肪油。胡麻的"胡"古指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及地區,由此可見,從古至今,胡麻就一直生長在寒冷地區。而在豐鎮地區也一直有農戶進行專門的胡麻種植,每年在胡麻豐收後,人們都會競相購買當年現榨的胡麻油。

故鄉情 故鄉油

胡麻油風味獨特,芳香濃郁,油質清澈,是一種高級食用油,長食有抗衰老、美容、健體的功效。已證實作用有生毛髮、生肌、長肉、止痛、殺蟲、消腫、下熱毒等。中醫學認為:本品性味甘、涼,具有潤腸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據《本草綱目》上記載:“有潤燥、解毒、止痛、消腫之功。”《別錄》說:“利大腸,胞衣不落。生者摩疙腫,生禿髮。”臨床還用麻油來煎熬膏藥,有生肌肉、止疼痛、消癰腫、補皮裂的作用。胡麻裡含有芝麻素,在用胡麻油炒制或烤制菜餚或食品時,芝麻素即可分解出芝麻酸和一些芳香的化合物,這些香味物質可在常溫下揮發,其香味濃郁、清雅、誘人食慾,是其他同類植物油都難以比擬的。在中藥中,有用胡麻與何首烏製成的藥丸。它是滋養強壯強精劑,對於便秘也有效果。因此胡麻油不僅成為人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用油,也成為豐鎮乃至整個烏蘭察布市走親訪友的饋贈佳品。

故鄉情 故鄉油

雖然人們經常吃胡麻油,但是大部分人對於胡麻的生長卻不甚瞭解,胡麻生性喜寒耐寒,適合生長在西部、北部高寒乾旱地區。在豐鎮也有大片種植胡麻的地區,每年的5到6月份就是人們播種胡麻的時節,亞麻的種子非常小,出土能力也非常差,這就要求整地質量要好。要求深松或翻地深度8-550px,翻、耙、耮和鎮壓幾個環節聯合作業,達到不漏耙、不拖堆、翻垡整齊嚴密,不重耕、不漏耕,地表平整,土質細碎,達到播種狀態,最好是伏秋整地。胡麻種子萌發到真葉展開;緩慢生長期:需20-30天,這一時期主要長根快,地下部分生長旺盛,莖生長極慢,需溫度10℃左右;快速生長期:地上部分開始快速生長,需20天左右,這一時期決定工藝長度和麻莖粗細是決定產量和質量的重要時期,對水份和養份及光照要求都比較高,光照時間越長,麻莖越長;開花現蕾期:種子形成時期;工藝成熟期:纖維已形成;成熟期:細胞壁開始木質化,待到有三分之一麻桃變成黃褐色,麻莖下部三分之一變成淺黃色,莖下部有三分之一葉片脫落時,開始拔麻。以前沒有機械設備時,都是進行人工拔麻,拔麻要看麻田整齊度分級分片進行。拔麻時要拔淨麻、挑淨草、摔淨土、墩齊根,用毛麻做繞捆成拳頭大小把,麻繞捆在靠近根部二寸左右。亞麻高矮不齊的地塊要分級拔麻,分別捆成小把,擺成扇形晾曬,當麻莖達到六、七成干時,運回場院保存,垛成小圓垛,每垛80-100把,垛底要穩要正,上層麻的稍部搭在下層麻的分枝處,封頂要用次麻。麻莖在田間晾曬6-7成後,運回場內保管。一是垛成南北大垛,垛前用木方把垛底墊好,根朝裡,稍朝下,一層一層垛至4-5層,用麻勾好垛心,垛高2-3m;二是垛成圓垛,用50-60把麻立在地上,搭成垛底,然後麻根朝上,稍朝下一層一層地往上搭,最後垛成尖形垛,垛頂用草簾或塑料布苫好。亞麻脫粒要抓緊時間進行,可在木板或木方上人工摔籽,不能在石滾子上摔,以免把麻莖摔劈、折斷。摔籽時要雙手緊握麻把根部,防止麻散落,增加亂麻,麻籽要摔淨。脫完粒的麻莖分級打成25-30kg的大捆。亞麻脫粒要做到隨脫、隨篩、隨入庫,避免種子遭雨後發熱黴爛,喪失發芽能力。篩選完的胡麻子就可以榨成胡麻油,現榨的胡麻油油香撲鼻。

故鄉情 故鄉油

豐鎮的胡麻油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豐鎮兒女,儘管有些現在奔波在外,但是隻要可以吃到家鄉的胡麻油,便可以解思鄉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