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風情:跋山涉水的相遇

彝族風情:跋山涉水的相遇

我從未如此地去親近一個少數民族。

2000多公里,爬山涉水地,就這樣撲到她的懷抱。

第一次來到雲貴高原的中部楚雄州,平均海拔2000多米,走幾步路便喘到不行。接待的彝族阿表妹,露出燦爛的笑容“歡迎你們來zhi die,我們這兒海拔是有些高的呢,多走走就好”

楚雄有九縣一市,我們來到的便是靠近楚雄市的南華縣。

臨近黃昏,熱情的彝家人便忙活起來了,坐落在大山腰上的院子,開始生起了火。炊煙裊裊,縈繞著的是撲鼻的肉香味兒。

彝族風情:跋山涉水的相遇

這裡的年輕的姑娘都叫“阿表妹”,熱情而美麗。一進屋就看見一個姑娘麻利地收拾著,將矮小的四方桌放在院子的中央,上面微微地鋪了一層松針似的植物(迎客松),幾隻斑駁點點小木板凳子。不一會,極具特色的彝家菜便上齊了,香氣四溢的黑山羊湯一端上來便饞得直流口水……
彝族風情:跋山涉水的相遇

接待的一家姓者,這個姓氏讓我驚奇了好久。這裡的地方方言聽起來很是費勁,滿桌的美味吊足了我們這群遠道而來、飢腸轆轆的客人,正欲食指大動,嬢嬢拿出小瓷碗,倒了幾碗彝家小灶酒遞給了我們,我連忙擺手,“喝不得,喝不得……”接待的阿表妹不由分說,“小姑娘,拿著……”還未來得及反應,者大爹帶頭唱起了祝酒歌““阿老表,端酒喝;阿表妹,端酒喝。阿老表,喜歡不喜歡也要喝;阿表妹,喜歡不喜歡也要喝。喜歡呢也要喝,不喜歡也要喝,管你喜歡不喜歡也要喝!管你喜歡不喜歡也要喝……”

洪亮而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聲響徹了院子,彷彿近在咫尺的大山變得遙遠起來。“哈哈,好霸道的祝酒歌呢……”小微貼著我的耳朵笑道。幾口烈酒入肚,彷彿燒了起來,連著臉頰、耳根都燙得發紅。早聞彝族酒風彪悍,熱情似火,今天也是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了。
彝族風情:跋山涉水的相遇

酒後正酣,卻聽到外面響起了有節奏的音樂和人群的嬉鬧聲。阿菊拉起了我的手,“走,跳去克”。阿菊是者大爹唯一的女兒。長年累月強烈的太陽光照,讓她看起來與其他的彝族姑娘一樣黝黑,頭髮黑卷而密。阿菊說,純正的彝家人,一般都有明顯的長相特徵:卷頭髮,高鼻子,雙眼皮。後來,我每遇到一個彝家人,便想起阿菊的話,細細觀察著,果真是如此。


彝族風情:跋山涉水的相遇

八月的天氣,有些微涼。沿海地區的氣候,還是短袖的裝扮,到這裡便需要披上外裝。彝族的左腳舞聞名世界,牟定縣曾創萬人同跳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你很難想象,在寬闊的戶外空地上,一群熟悉或是不熟的人兒,圍著火堆,穿著用色大膽的彝族衣裙,戴著銀飾帽子,手拉手圍起圈跳起了左腳舞。男人邊跳邊拉起了月琴,歡快的節奏讓人都不由自主地跳動起來。開始的時候,我們突兀的加入還顯得有些許尷尬,誰知道親切的彝家小姑娘很熱情地牽起了我們的手。原來,“不請自來”可以如此的自然。


彝族風情:跋山涉水的相遇

彝族風情:跋山涉水的相遇

跳完左腳舞后,已是滿汗淋漓,大山的風一吹,汗很快便蒸發了。夜晚的空氣很清新,蟲鳴聲不絕於耳。一著床,大夥便沉沉睡去。

後來我發現,彝族的主人房旁邊,總有一間比較小的土房。嬢嬢說,那是姑娘房,那是主人家的女兒談戀愛的地方。牆上繪著婀娜美麗的彝家姑娘,色彩斑斕,很是生動。在雲南,姑娘長到十六、七歲時,就要離開父母,搬到旁邊的姑娘房去住。白天辛勤勞作,晚上就在姑娘房或織麻紡線,挑花繡朵,或與好姐妹嘮家常,或唱梅葛調。而與之情投意合的年輕小夥子,便可以與姑娘約會戀愛。
彝族風情:跋山涉水的相遇

一場大雨後,餐桌上出現了一種大自然賜予的細嫩爽口,清香鮮甜的美味:野生菌。大雨後,菌子就滋滋地冒出來了,傘蓋未開的菌子,味道最為動人了。阿菊說這是採菌子最好也是唯一的季節,有雞樅菌、松茸菌、牛肝菌、白蔥菌……它們零落在大山裡,生生不息。
彝族風情:跋山涉水的相遇

大雨洗禮後的雲南,一眼望去,藍天白雲,千里彝山,鬱郁蒼蒼。讓人有種錯覺,似乎穿越到了一個世外桃源,從此開始餵馬劈柴、與世無爭的人生。內心溢滿的,是經歷忙碌都市生活後對安定的渴望和追尋。我們將在這個遠離故鄉,繼續與這個古老的民族一起相處1個多月。這似乎,一點都不覺得漫長。

因為,我們對這裡充滿了驚奇和想象。
彝族風情:跋山涉水的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