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市召開非遺保護傳承工作調度會

張家界新聞網7月13日訊 (通訊員 劉瀟) 7月11日,張家界市文體廣新局召開非遺保護工作調度會,總結和安排部署全市非遺保護工作。會議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為指導,努力做好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傳承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今年來,在全市非遺保護工作者和傳承者的共同努力下,張家界市非遺工作成效明顯。傳承體系完善,新增3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完成14名國省級非遺傳承人考核評估,表彰13名優秀非遺傳承人;保護能力提升,組織非遺管理者參加北京“湖南省非遺保護傳承培訓班”、天津全國非遺曲藝周,侯碧雲被授予“全國非遺保護先進個人”;展演展示綻彩,舉辦了元宵燈會非遺周、“硒有慈利”非遺文化節、“抬毛菩薩”文化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活動,桑植仗鼓舞等項目受邀參加中國非遺傳統舞蹈展演、中國少數民族歌舞聯歡、湖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活動,鬼穀神功、抬毛菩薩登上湖南經視《非遺湖南》;保護路子加強,土家族織錦技藝等8項目將獲得2018年度省文化綜合發展資金和湘西開發資金支持,芙蓉橋、龍潭河入選“湖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會議要求,做好全市當前和今後非遺保護傳承工作,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不斷增強保護傳承責任感使命感;推進整體性保護,做好湖南(張家界)土家族白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申報、非遺立法和非遺績效考核等工作;不斷完善保護管理體系,結合傳統工藝和傳統醫藥振興戰略開展非遺資源普查,推薦申報非遺項目、傳承人,加強傳承人管理、培訓和制度建設,積極向上申報項目資金;加大展示展演力度,辦好非遺展示展演活動,開展非遺進校園進演出進市場等活動,積極走出去展示;開展“非遺+”行動,加強非遺資源挖掘闡發,發揮好非遺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文化旅遊發展中的重大作用,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推進“對標提質,旅遊強市”戰略實施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