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课堂一百问》八十五冥想的第一节课,正见——开悟的基础

正见:正确的宇宙观,世界观。

冥想,不是简单地打打坐,静静心,得到空性的快乐那么简单,真正的冥想,是不断的亲证,正见的过程。所以我们先要了了解,这个宇宙,这个世界,以及自己——真实的本质。

人类对于世界之认知的错误的客观表现是 ——狂妄自大,如何让人类变得卑微下来,就是让他知道,自己的地位、身份、角色。我们已经通过,盛典里面的经文,概括了世界及宇宙的真相:
《冥想课堂一百问》八十五冥想的第一节课,正见——开悟的基础

天下万物,有生于无,无生于有:《道德经》开篇一句——说的就是——宇宙只是那个无法命名无法描述出来的“道”的一个——意识活动,一个心意的扰动,当无限空无的“道”之意识有了波动,就产生了一个扰动波,“有”就产生了——有生于无,这世间万物的“有”,就是由于这个“无”而来的,也就是宇宙这个世界是他心血来潮的一个结果:宇宙来自神——“无动机的消遣娱乐”——《至上瑜伽》“宇宙是经验者为了经验到它并获得解脱而存在”《瑜伽经》。这无上的圣典里面的经文,是如此直给的、直白地告诉了我们——宇宙的真相和“我是谁”。用大白话来描述就是:这个无限存有的我呀,就是为了体验我无法体验到的——“非无所不能”(即受限模式下的)那个感受。所以一念扰动,产生大千世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原本就有那个纯意识,一个心意的扰动,产生一个波。因为有心意存在,就会对这个波产生反应,所以:一生二。两个波叠加,会连锁出另外的波:二生三。这三就不简单,不单纯了,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两个波的扰动,成气候了——即三生万物。


《冥想课堂一百问》八十五冥想的第一节课,正见——开悟的基础

佛祖乔达摩悉达多——“吾即佛,吾即法”——那个纯意识——“吾”——就是我们自己。我就是神,神就是我,我就是万物(法),万物就是我: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宇宙法则之一)

懂得了这些,我们作为人,就会不断地自律,奋力的训练自己的心,让自己不断在神的意识里,时刻让自己醒过来,而不是在人的意识里;当然了,这里的“神”,只是那个我们没法命名的(名可名,非常名)存有,(存粹意识)之——一个代词,可不是我们人类的概念上的神仙;从此我们就可以自由地切换在假我和真我两重身份之间,而不会再在那愚昧、错误的世界观,宇宙观里面沉睡,做一个可怜虫。
《冥想课堂一百问》八十五冥想的第一节课,正见——开悟的基础

当我们开悟的时候,意识维度上升了,就脱离了二元性的观念。只有人类有二元性思维,也就是:我们没有了人类的思维,那——受限的、相对性的信念系统。

当我们去除了限制性的信念,去除了人类二元性思维的局限。换句话说,只有人类才有限制,才有好坏美丑善恶之分,当我们通过冥想的深入获得了认知高度的提升,就会脱离了人类所处于的——三维世界的思维——而存在于高维世界的空间里,这里就没有了限制,没有了好坏美丑对错之分。那你就是“神”,所以也可以这样说,吾即佛——我”就是那个没有开悟的神,神就是开悟之后的我
《冥想课堂一百问》八十五冥想的第一节课,正见——开悟的基础

吾即法——不光是人类,世界上一切事物(法)都是我,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是神,也是人,庄子说——道即屎溺。说的就是:我是你,你是我;一切万物都是我;鲜花大便都是我;克里希那穆提说——我就是那,我就是这。

所以我们总结下来,当我们懂得了——我是谁——佛祖开示的这句话“吾即佛”——“我是神”这个真相,就清晰了冥想修行的意义目的所在:就是时刻的提醒自己——我是神,因为作为人,我们是身体力行地清晰地知道的,但是作为“神的身份”,却是从我们出生,仿佛就被术法封印了,忘了自己这个身份。所以才会屈从于作为人的这个身份的命运——无能为力的受限模式。

现在不同了,我们知道了另一个身份,就可以做命运的主人,我们只要时刻保持着醒着神儿,一直保持做神的身份意识,我们可以自主选择,创造构思,自己所要玩的游戏,宇宙行为法则是——你给出什么能量的振动频率(即有什么样的感受),宇宙就反馈给你——与你这个能量相匹配的人、事、物。开悟、喜悦是最高的振频,所以我们要追求喜悦和开悟也因此我们可以决定自己人生的结局,自然我们都是想离苦得乐的。

所以才有了:通过冥想,获得开悟,可以让我们获得自在的人生这个结论。
《冥想课堂一百问》八十五冥想的第一节课,正见——开悟的基础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开悟,那么我们退而求其次得到解脱的,低层次的进步就是——保持喜悦。所以解脱其实是没有开悟之前的状态。你的智慧不断提升——认知高度决定了,你对人生的把握,你会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因此你的自在的人生从此拉开序幕。

感谢大家的阅读,我是阿渡,20分钟冥想发起人,欢迎私信,我们共同学习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