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建設「武漢-宜昌」雙子星城市羣正當時!

前幾天不經意間看到有關三峽省的話題,跟我早先預想的宜昌、荊門、荊州三地組建一個宜荊荊城市群有點不謀而合的意味,一時興起就多搜索了下,發現這個話題由來已久且經久不衰,無論各大論壇還是地方小報都有涉及。

另外再看看宜昌當地的表現,其中以三峽命名的單位,比如三峽大學、三峽網、三峽廣電等等政府事業單位就多達數十家,企業單位比如三峽機場、三峽旅遊等等那就更多了,可見這裡對三峽省的期待有多深,群眾民意基礎有多廣。

不過話又說回來,曾經的三峽省已經成為過去式,三峽工程早已完工,大部分規劃範圍也被重慶直轄市所代替,未來宜昌的發展不可能長期沉浸在三峽省的舊夢裡,必須開拓出新的發展思維空間,為這份執念與期盼找個出口。

湖北建設“武漢-宜昌”雙子星城市群正當時!

漢宜雙子星城市群

那麼這個出口在哪裡呢?接下來一一分析。

雖然現在的宜昌被省裡定位為‘一主兩副’中心城市之一,市委領導高配省委常委,猛地一看疑是非常‘重視’,仔細一看實則還不夠那麼“強烈”,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一主兩副”武漢還是主角,兩副還是配角,他們之間並不是平行的"並列"關係,只不過相對省內其他兄弟市縣又重視一些,武漢還是獨佔大頭,目前又在全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省裡的資源肯定少不了,那麼兩副的資源相對就少了。

第二、再對比一下兩副宜昌與襄陽的優劣。

從產業經濟上看:宜昌已形成食品醫藥、精細化工、裝備製造、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等5個千億產業,而襄陽只有食品醫藥、汽車與零部件、裝備製造等3個千億產業,差別明顯。

從城市規模上看:目前宜昌中心城區人口約170萬,2020年目標200萬人口,2030年遠景規劃300萬,而襄陽中心城區人口162萬,2020年規劃控制在170萬以內,差別明顯。

從交通發展上看:宜昌地處長江主航道,是鄂西物流中心,宜昌三峽機場擁有宜昌、荊門、荊州三地城市航站樓,輻射服務更多的人口,滬漢蓉、鄭渝、呼南等高鐵交匯於此,襄陽地處漢江航道無法與長江航道相提並論,襄陽機場主要服務本地人口,高鐵有西武、鄭渝、呼南等與宜昌相差不大。

從區位輻射上看:襄陽地處鄭州--武漢兩大國家中心城市的夾縫中(間距450公里),空間範圍受壓,而宜昌地處重慶--武漢兩大國家中心城市之間(間距760公里),空間範圍明顯擴大,兩城相比一個受限,一個起著承東啟西的橋樑作用,差別明顯。

既然是區域中心城市,必然要有輻射帶動範圍,宜昌可輻射鄂西荊門荊州恩施等地近2000萬人口,而襄陽主要以輻射本地為主約600來萬人口,十堰不好說,河南南陽更不會受襄陽輻射,所以,綜合上面幾點不難發現宜昌的持續發展力遠在襄陽之上,儘管目前兩市GDP相差不大。

說到這裡,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湖北的‘一主兩副’戰略多多少少有些待完善的地方,一主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可以有,兩副的宜昌完全可以建設省級副省級區域中心城市,一個國中一個省級兩者並不衝突,完全可以並行,而襄陽則不好等同,當然你也可以這樣去要求襄陽、期望襄陽,至於結果怎麼樣先不說,但是現在宜昌有這個條件,為什麼沒有得到足夠強烈地重視呢?

湖北建設“武漢-宜昌”雙子星城市群正當時!

展望未來,“一主兩副”有沒有可能演變成“兩主一副”,在湖北形成武漢--宜昌雙子星城市,靜待時間去驗證,這也算是對擁有三峽省情節的民意找個適當的宣洩出口。

這裡可以還不誇張的說,漢宜雙中心城市群的發展將極大隆起湖北、隆起長江中游,與長三角、成渝城市群一道助力長江經濟帶快速崛起!放眼望去,既有光輝燦爛的前景,又有廣泛的民意基礎,湖北建設‘武漢--宜昌’雙子星城市群是不是正當時 ! ?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