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教育局逐一解答

1、交叉務工人員子女入學

新城、碑林、蓮湖、灞橋、未央、雁塔、閻良、臨潼、長安、高陵和灃東新城、國際港務區戶籍的交叉務工人員子女,在戶籍所在地按學區登記入學

2、戶籍地拆遷 人戶分離

3、未央經開戶籍地界問題

兩區教育部門聯合同步派位

4、集體戶子女入學

先登記再由各區縣協調派位;前期沒有登記報名的,教育部門會在8月下旬補充登記

5、戶籍在高校但父母不在高校任職

家長攜帶相關資料到轄區教育局辦理諮詢

6、開發商無法兌現入學承諾

教育部門確保符合條件的適齡兒童有學上

7、孩子戶籍與戶主為非直系親屬

先登記,根據學位情況統籌安排

8、想從外地轉學至西安

需家長自行聯繫接收學校

熱點追蹤

熱線電話029-88880000

58名受訪家長 僅11人接到教育部門電話

7月9日,華商報A04、A05版刊登了“58名受訪家長 僅11名接到教育部門電話”的新聞。近日,西安市教育局對華商報之前轉交的96條線索逐一進行了核查、落實並解答。

96條線索,有64條已採取合併辦理方式答覆

西安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6月21日,收到華商報轉來的96條線索後,做了認真分析梳理,其中擇校類26個、屬地管理職責類15個、開發商未配建學校類11個、學區劃分糾紛類11個、城中村拆遷就讀類10個、民辦學校入學類2個、進城務工子女類6個、集體戶入學類3個,空掛戶籍類4個,轉學訴求類2個、其他類型6個。線索經梳理後,市、區縣教育部門發現其中64條線索與近期接到的12345市民政務服務熱線轉辦來件以及群眾電話反映的內容一致,故在辦理過程中採取了合併辦理的方式予以答覆。

據西安市教育局統計,自3月12日開通為民服務熱線以來,截至7月3日共接聽群眾來電3500餘件,除直接答覆、諮詢轉辦外,嚴查督辦268件,已辦結208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入學方面的問題。

符合入學條件的會盡快協調解決

昨日,西安市教育局回應稱,7月9日,華商報刊發相關報道後,西安市教育局立即向相關區縣教育部門下發通知,對前期各自認領問題逐一落實並做好答覆回應工作。

11日,西安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長組織召開線索督辦會議,督促各相關區縣教育部門對照清單核查回應情況。

目前,相關問題線索已完成核查。其中,針對96條線索中與教育部門前期接到群眾反映一致的64條線索,相關區縣已通過12345平臺回覆的有30條,通過電話或當面答覆的29條,因無法聯繫到群眾本人以書面形式給華商報回覆的5條。針對其他與教育部門前期接到群眾反映不一致的32條線索,西安市教育局直接督辦、電話聯繫的6條,區縣教育部門電話聯繫的4條,電話未打通的5條,沒有聯繫方式的17條。

西安市教育局答覆:對於群眾反映的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相關問題,會及時回覆群眾訴求,對符合條件的將於近期全部協調解決,對不符合政策條件的將耐心做好政策解釋工作,爭取得到群眾理解。對於行政區、開發區職責不清的矛盾,採取互派幹部聯合辦公機制,受理群眾反映,及時解決群眾訴求,全力保障秋季義務教育入學每名學生都有學上。 華商報記者 張成龍

這8種情況孩子到哪上學?

西安市教育局有了明確答覆

01

除周至、藍田、鄠邑外其他西安區縣戶籍需回原籍入學

胡先生戶籍在長安區,目前住在新城區,他屬於農民工進城打工,孩子今年要上小學,但新城區沒有學校接收,教育局說回原籍上學。

與胡先生類似情況的線索共有16條,他們戶籍在各郊縣,因在西安務工或買房等其他原因,已很少回原籍居住,但由於種種原因不願或無法將戶口遷到居住地,他們又讓孩子在居住地附近就近入學。

西安市教育局:進城務工人員是指非西安市戶籍並取得西安市居住證的務工人員,以及周至縣、藍田縣、鄠邑區戶籍到主城區合法穩定居住務工的人員。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工作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全日制公辦學校為主”的原則,實施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四證審核”制度(居住證明、戶籍證明、務工證明、流出證明),由各區縣教育局協調派位。

對於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灞橋區、未央區、雁塔區、閻良區、臨潼區、長安區、高陵區和灃東新城、國際港務區戶籍的交叉務工人員,其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按學區登記入學。

02

戶籍地正拆遷或已拆遷無法回原籍上學

居住地教育部門統籌解決

莫女士反映,孩子戶口在蓮湖區周家圍牆,拆遷四五年了,他們一直在灞橋區生活工作,孩子在灞橋區上小學,今年小升初,教育局要求回原籍上學,他們戶口所在地沒有住房,沒辦法上學。

經教育局落實,共有6條線索與莫女士的情況類似,屬於戶籍所在地正在拆遷或已經拆遷的情況,目前在其他地區生活,且存在戶籍所在地無住房等問題無法回原籍上學。

西安市教育局:按照西安市2018年入學政策,西安市內蓮湖、灞橋等交叉務工人員應在戶籍所在地按學區登記入學。如因城改造成人戶分離,家長可提供戶籍所在地開具的拆遷協議及居住地點的居住證明,由居住地教育局統籌解決。

03

未央、經開戶籍、地界問題

兩區教育局聯合同步派位

楊女士反映,她是鳳城十路九如御小區的業主,戶口在明光路派出所,今年孩子要上小學,但是入學問題被經開與未央互相踢皮球,沒有地方報名,該小區有28名幼升小的孩子有相同的問題。

與楊女士類似,朱女士是白樺林居業主,戶口在未央區,房產證是經開區,目前沒有劃分學區,文景小學距他們小區一牆之隔,孩子不能上。未央區教育局說小區屬於經開區,只接收未央區的孩子。

類似楊女士這種戶籍與房產分別在經開、未央兩地的情況的線索共有9條,由於戶籍所在地與房產所在地不同導致入學區域有爭議。

西安市教育局:根據《未央區2018年義務教育入學工作實施方案》,市民如符合政策,可攜帶相關材料前往以下地點進行登記、審核,資料核准後由經開與未央區教育局聯合同步派位。登記地點:未央路與鳳城十路十字東北角保利拉菲公館北門,諮詢電話:86529395。

04

集體戶子女入學先登記再由各區縣教育局協調安置學位

有家長反映,她2012年在西安買的房子,房產證還沒有辦下來,有法院裁決書,把戶口落到鳳城二路集體戶了,孩子想在鳳景小學上學,學校說是集體戶不能報,感覺非常不合理。

反映集體戶口入學問題的線索共3條,有家長表示學校回覆集體戶口不能報名,也有家長反映前期教育部門登記時沒有給集體戶口進行登記。

西安市教育局:依據今年入學政策,集體戶入學要先登記,再由區縣、開發區教育局協調派位。前期沒有登記報名的集體戶口子女,教育部門會在8月下旬補充登記,如相關資料核查無誤後,由各區縣教育局協調安置學位。

05

孩子戶籍在高校但父母不在高校任職

請家長攜帶相關資料到轄區教育局辦理諮詢

樊女士的孩子、孫子、重孫的戶口都在翠華路長安大學,但長安大學附小以父母不在大學工作為由不接收,而居住點對面的翠華路小學以大學有附屬小學,不接收這些學生,孩子面臨無學可上,還有二十名孩子跟她孩子的情況一樣。

共有3條線索反映,孩子戶籍隨爺爺奶奶在高校內,但高校所屬附屬小學以孩子父母不在該高校工作為由不接收孩子入學,而學區內小學也拒絕接收這些孩子。

西安市教育局:按照2018年入學政策,高校舉辦的義務教育學校,在安排好職工子女入學的同時,還要解決好父母因無立戶能力而未分戶、孩子報生在此從未轉過戶口的祖孫三代同居一室的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問題。請家長攜帶相關資料到轄區教育局辦理諮詢,聯繫電話85381962。

06

開發商無法兌現承諾

教育部門確保符合條件的適齡兒童都有學上

高先生是灞橋紡織產業園香榭水岸小區業主,2014年購房時承諾可以上紡織城小學。今年,該小區有43名學生不能在紡織城小學上學,開發商說學區未劃分到這裡。

反映不兌現承諾安排入學的問題共6條,涉及香榭水岸、萬科高新華府以及左岸竣景三個小區,都是開發商承諾可就近入學,但無法兌現。

西安市教育局:對於香榭水岸小區的問題,屬於開發商虛假廣告宣傳,區信訪局、紡織城工業園、洪慶街辦、區教育局共同約談了開發商,要求開發商儘快就此事提出解決方案並與業主達成共識,區教育局確保每一個符合條件的適齡兒童有學上。

對於高新萬科華府的問題,該小區對應公辦學校為雁塔區北沈家橋小學,中學為西安市61中學,可報名登記。

對於左岸竣景小區的問題,業主戶口在安徽,可根據《未央區2018年義務教育入學工作實施方案》文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以居住地為準劃片區入學。

07

孩子戶籍與戶主為非直系親屬

根據學位情況統籌安排

雲女士反映,她孩子的戶口在新城區含元路太華路派出所,老公與孩子戶口均掛在孩子姨媽名下,現居住在含元路永吉新村小區,該戶籍所屬學區是八府莊小學,學校以戶口本戶主不是直系親屬不給報名。

與雲女士孩子情況類似的線索共5條,這些孩子的戶口都是在姨媽或爺爺奶奶等非直系親屬名下,在報名時遇到了困難。

西安市教育局:對於戶主是非直系關係(掛靠戶口)的,要求學校先進行登記,待登記工作完成後,報各區縣教育局義務教育入學辦,根據學位情況統籌安排。未在學校登記的,家長可在各區縣教育局義務教育入學辦公室進行登記,教育局會根據學位情況統籌派位,保證有學上。

08

學生轉學需要自行聯繫接收學校

馮先生的孫子在興平市上小學二年級,孩子父母在西安市未央區開超市,想轉到未央區上學,孩子父母有居住證,但聯繫不到接收學校。

反映轉學問題的線索共5條,其中有外地戶籍人員轉學的問題,也有西安戶籍在本地轉學的問題。

西安市教育局:根據《陝西省學籍管理辦法》學生轉學由家長自行聯繫學校,向學校提交申請,學校同意之後辦理相關的轉學手續。一般在每學期的期末和新學期的開始,家長可向居住地對應的學校聯繫也可聯繫居住地附近的學校。

對於國際港務區一名家長反映小學要拆遷,小區附近小學學位已滿無法入學的問題,是特殊情況造成的,目前該拆遷學校的學生已分流,分流學校將以電話通知的形式告知家長集中辦理插班轉學。教育部門已經將這一情況告知家長,家長表示理解。 華商報記者 張成龍 實習生 張鵬康

努力讓老百姓感受到觸底反彈般的拐點

楊鵬

7月9日,華商報A04、A05版刊登了“58名受訪家長只有11名接到教育部門電話”的新聞。近日,西安市教育局對於華商報之前轉交的96條線索逐一進行了核查、落實並解答。西安市教育局方面表示,對符合條件的孩子將於近期全部協調解決,對不符合政策條件的將耐心做好政策解釋工作。

今年5月、6月,華商報新聞熱線共接到市民反映“上學難”的線索200多條。6月18日,華商報篩選出全市各區縣共96條反映“上學難”的線索轉交給西安市教育局,教育局表示,會將這些線索轉交各區縣教育局並著手解決。但7月6日、7月7日兩天,華商報記者回訪發現,接到教育部門瞭解情況電話的家長寥寥無幾。

每一條線索,對應的都是正為孩子上學發愁的家長,孩子有沒有學上,希望都寄託於教育主管部門的身上。我們不能說每一條線索都很容易解決,但反過來,也並不是每一條線索都非常難處理。如果認真地對待每一條線索,應該不至於大多數一直都杳無信息。

慶幸的是,教育部門現在對96條線索逐一進行了核查、落實並解答。要說明的是,工作至此並未畫上句號,教育部門表示,“對符合條件的將於近期全部協調解決,對不符合政策條件的將耐心做好政策解釋工作,爭取得到群眾理解”。接下來,該協調的協調,該解釋的解釋,還需把工作做得更細緻、更到位。

不能讓老百姓滿意的教育現狀不是一天形成的,改變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教育現實的改變,若要積極呼應公眾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唯有從現在起,從每一件事情開始,努力讓老百姓感受到觸底反彈般的拐點。

我們希望在電視問政中僅得了21.89分的教育主管部門,能夠在這個招生錄取的當口,表現出令人欣慰的工作作風和行政效能。畢竟,在最短的時間裡,盡最大努力改變現狀,這是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只有把一件件小事都辦好了,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才不會是空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