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里的兩位母親

文:古岸雲沙

又是一年母親節,朋友問我:可曾寫過關於母親節的文字?我不知道有沒有,寫了十幾年的日誌,日子過得如同日曆一樣準確,每一天都可以回翻得到,我以為會有,可是沒有。從來沒有哪一個母親節,被我記在日誌裡。大娘去世之前沒有,去世之後更沒有。只在父親節時寫過一篇《沒有父親的父親節》。

我生命裡的兩位母親

在我生命裡,其實是有兩位母親的。一位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一位是關心我理解我的大娘。在她們陪伴我的四十多年裡,我從一個小孩,長成一個孩子的母親,從她們身上,我學會了如何去做人,如何去愛人,如何去做一個母親,如何去經營一個家。

往年裡,每一年的母親節,我都會給母親和大娘買一點吃的東西,因為在我的想象中,她們都是被苦日子餓過的人,她們對吃的東西可能更偏愛。有時陪著母親吃頓飯,只是稍微表達一下心意。倒是嫂子特別地隆重,每年都會給大娘與母親買衣服,很多事情她做了,好似就免了我的孝心了。因為過得漫不經心,所以就少了文字的鋪墊。

大娘去世兩年了,這兩年裡,我經歷了從一個女兒到一個母親的角色的轉換。曾經的那些小兒女心態,再也無人呵護與瞭解了。我不僅成了我女兒的母親,我還成了我自己的母親,我母親的母親,因為她們都需要我的關心與疼愛。

今年不能回家陪母親過節,早早發了一個紅包給弟媳,讓她轉交母親,喜歡什麼就買什麼吧。

5月9號,女兒生日那天,母親還打來電話,問女兒是否考完,什麼時候回家?女兒剛接過電話,母親就說:我已經吃過飯了。女兒哈哈大笑:我還沒問你呢,你就回答了。

母親這兩年是真的老了,住過幾次院,糖尿病越來越嚴重,常常一個人一整天地悶在樓上看電視,很少與人交流,幾乎連話也不會說了。她已慢慢覺察自己不知如何去表達心情,所以能不說話就不說了,一年裡連電話也打不了兩次。我偶爾會抱怨她一下:給你交了那麼多年的電話費,你怎麼就捨不得主動打一次電話給我們呢?

我生命裡的兩位母親

不是她不想,而是她不會摁那些阿拉伯數字,既便是最簡單的三個數的小號,她也常常摁錯,摁了之後,又常常不知道說什麼,前言不搭後語,連她自己都覺得自己沒用了。

然而我卻還對她寄著很多的期望,希望她能夠多關心我們一點,在我心裡,她還是那個小時候的樣子,哪怕她現在已經步履蹣跚,滿頭銀髮,牙掉光了,她還是這個家裡的主心骨,她還沒有老,這是我的私心,還停留在父親在時的那個年齡。有時我也會感慨自己不知不覺就老了。卻從來不曾想過母親也是會老的,大約在我女兒的眼裡,我也是無所不能的,永遠不會老的。可能所有做兒女的都會這樣想,哪怕到了八十歲,還想在老孃面前撒一下嬌。

以前大娘常說:父母在,不言老。大娘走了之後,我的感情世界變得越來越麻木,好象一下子失去了精神上的支柱,再也沒有人象大娘一樣關心我疼愛我了,我自覺自願地成了一個棄兒。卻從來不曾想過母親是真的老了,她越來越需要我的關心與照顧,我已慢慢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

大娘去世之前,我承大娘厚愛,她比母親更會表達感情,也更善解人意,所以在我心裡,大娘是比母親更親的人。因為自小母親對我的嫌棄讓我們多年來都不曾用心地去愛過對方。

不曾溫柔地交流過,不曾擁抱過,不曾噓寒問暖過,我所需要的母愛都是母親不擅長的,而且她常常會覺得我做什麼事都有點多此一舉,明明知道,為什麼還要表達?我所做的,其實也不是她所喜歡的。每個人對待感情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是性格使然,也是生活的習慣所造成的。

我生命裡的兩位母親

母親一輩子都在田地裡勞作,沒上過學,她覺得只要把莊稼種好了,生活好了,不再吃不上喝不上就是好日子。因為在家是老大,她從小要跟著姥姥一起頂起一個家,很多個人的情感需求被生活的艱辛慢慢地磨滅了,她自己並不知道,等到她嫁給父親,父親卻是一個情感特別細膩而敏感的人,她常常會覺得父親想得太多了,簡直不可思議。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裡,我們的情感自覺不自覺地就傾向了父親。

很多的家庭是慈母嚴父,我們家是慈父嚴母。這種“嚴”更近乎一種冷漠,因為不知道如何去關心你,也不知道你需要什麼,她採取的方式是不管不問,隨你自己成長,自生自滅。

很多年,我一直覺得自己是缺愛的,缺少母親的認同,也缺少母親的關心。直到最近幾年,母親越來越老,越來越依賴我之後,我才覺得我從來都不缺失,我甚至比別人得到了更多的愛。因為我是一個喜歡索取的人,沒有愛,我會索取,會尋求,我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意識到,給予比索取來得更快樂。當我付出愛時我才發現我其實是一個非常富足之人,內心的富足是因為我們心中有愛。

我生命裡的兩位母親

曾經我對母親的不理解也漸漸消彌。每個人都有自己成長的侷限性,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我母親最大的優點是什麼都不放在心上,她對於世事人情有一種豁達的心態,看得開,放得下。一個人的優點其實也是一個人的短板。因為她的不在意,才讓我飽受折磨,然而也正因為她的忽視,也讓我可以有機會學會表達,學會用文字來傾訴我的苦惱與幸福。

這麼多年來,沒有了父親,我們相依為命。對她來說,我們好,她便好。父親去世那一年,她信過主,燒過香,拜過神,凡是能夠讓她感覺到有一線希望的救世主,她都要去求一求。我對她的信仰表示懷疑。她說:只要對我們好,我便什麼都信。對於她來說,我們的世界就是她的一切。

走的人走了,我們還要好好活著。雖然命運早早地做了安排,讓我們失去了父親,可是母親還一直留在我們身邊,陪著我們,這已經是上天對我們最好的恩賜與眷顧。

每個人對母愛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然而對母親的感情都是一樣的。因為無論我們如何地不能理解母親,我們仍然愛我們的母親。《詩經·爾雅》中說:“善事父母曰孝”。孝順父母是我們做人的本份,母親節或者父親節只是給我們提供一個與父母交流的契機,只是一份心情,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要讓父母生活得開心,老有所依,病有所醫,衣潔保暖,不虧吃住,尊重父母,尊重生命。

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個體,經由我們的父母而來到這個世上,我們所要做的不止是形式上的表達,還要用心陪伴。

感謝我的父親給了我最細膩的愛,感謝我的母親多年來的陪伴,也感謝我的大娘給了我最溫暖的關注與理解。

生命已是這般美好,愛已足夠。

1913年5月10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決議案,由威爾遜總統簽署公告,決定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這一舉措引起世界各國紛紛仿效,至1948年安娜謝世時,已有43年國家設立了母親節。

我生命裡的兩位母親

在母親節許多人將康乃馨贈給母親,這源於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紀念郵票。郵票上一位慈祥的母親,雙方放在膝上,欣喜地看著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鮮豔美麗的康乃馨。隨著郵票的傳播,很多人把康乃馨與母親節聯繫起來,康乃馨就成了母愛之花。

願天下所有的母親都安康幸福,願我們每個人都象愛孩子一樣愛我們的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