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風險暴露加速 資產質量存在地區性差異

中小銀行風險暴露加速 資產質量存在地區性差異

一政府財政平臺PPP業務人士直言,不少地方政府普遍面臨著流動性兌付的壓力,因為手裡有資金,近期接待了很多周邊多個省市地方政府的領導,名為考察項目,實為借錢。

中小銀行風險暴露加速 資產質量存在地區性差異

近日 ,中誠信國際在西部省份某農商行出具的一份跟蹤評級報告中披露,該行不良貸款率從2016年末的4.13%飆升至2017年末的19.54%。相應地,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從161.25%下降至34.15%;資本充足率由11.77%變為0.91%。

而據該報告分析,導致不良率在2017年飆升的直接原因,由於該農商行為了貫徹監管部門降低不良貸款偏離度的要求,將大部分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貸款計算。

逾期90天一般被視為實質性違約,一直作為不良貸款的重要參考標準。前述農商行2016年末逾期貸款餘額達113.05億元,逾期90天以上貸款佔比為25.75%,2017年該行逾期貸款為103.64億元,其中逾期90天以上貸款佔比24.30%。雖然2017年較2016年資產質量有所好轉,但逾期率仍然偏高。

直觀來看,近20%的不良率是由統計口徑的收緊直接導致,但其背後體現了部分銀行和監管單位主動暴露風險,加速風險出清的經營思路轉變。

一位與該行有業務往來的當地金融機構業務人士認為,近20%的不良率並不算高。“如果看實際的逾期90天以上貸款佔比,之前該行不良佔比超過30%,近年的資產質量是逐漸好轉的。”

地方債務率高企對公不良率攀升

多位銀行業和金融機構人士普遍認為,前述農商行的不良率反映了部分中小銀行存在的真實的資產質量風險,但該行不能代表行業的普遍或平均水平,還是存在一定特殊性。

該省PPP業務人士表示,去年下半年行業內頗受關注的山西某農商行不良率高達28%,主要是人事變動和經營問題。而今年的該省某農商行不良率近20%。不考慮直接的統計口徑的變化,還是體現出銀行早期的風險控制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都是比較特殊的案例。近日,申萬宏源一份地方債研報中統計,按照(地方債+城投債)/GDP的廣義負債率計算,排在全國前三位的省市區負債率分別達113%,108%,97%,同比增速分別達10%、14%、14%,較高的負債率給地方政府帶來不小壓力。本地的中小銀行在地方負債發展的過程中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樣也承擔了很大的風險。

“最優質的項目基本都被國有大行收入囊中,大行、城商行、農商行所持有的項目資產質量是逐漸下行的,不少農商行的資產是之前市級、縣級平臺的城投債。城投債佔比在半數左右,而隨著近期宏觀去槓桿、地方負債收緊,城投債的逾期和違約率很高。帶給中小行的壓力可想而知,甚至不僅是報表反映的30%的水平。”他指出。

前述PPP業務人士直言,地方政府普遍面臨著流動性壓力。因為自己手裡有資金,該人士近期接待了很多周邊多個省市地方政府的領導,名為考察項目,實為借錢。有些甚至是不計成本地借錢,可以承擔15%以上的利率,這在之前是根本沒有的。

主動暴露風險中小行尋求業務轉型

一直以來,監管部門鼓勵銀行主動暴露風險。

在年初,原銀監會召開的2018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提出建立聯合授信和債權人委員會兩項機制,加快不良貸款處置速度,被部分行業人士視作今年行業不良貸款暴露程度進一步增強行業資產質量真實性的信號。

而2月末,原銀監會發文明確根據單家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貸款的比例,對風險分類結果準確性高的銀行,可適度下調貸款損失準備金監管要求。此舉明確給銀行提出了主動暴露風險,提高真實資產質量的方向。

根據銀保監會披露數據,城商行和農商行尤其是農商行在2018年一季度不良率有較為明顯的攀升,有業內人士分析不排除與監管部門鼓勵暴露風險有關。

華南某股份銀行一高管表示,監管允許下調撥備的條件並不容易達到,一些前期發展比較快的中小銀行在這一輪去槓桿中會暴露出比較多的資產質量問題。而近兩年的零售銀行轉型極大緩解了此前資產質量下滑的壓力,但相較達到撥備下調的要求還有差距。他指出,作為商業銀行十分希望也需要撥備下調,未來將會從零售角度突破繼續改善資產質量,達到監管要求。

某大行西南省分行公司部副總表示,面對對公業務不良率攀升的壓力,現在中小銀行也在積極進行轉型,也希望發展零售方向。但是因為中小行尤其是地方的農商行更具備地域的侷限性,普遍存在存款很多但貸款放不出去的情況,零售轉型存在一定的瓶頸。目前有一些探索,通過金融科技手段將地方城商行農商行的存款優勢與大行的渠道優勢結合,幫助中小行實現轉型,改善資產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