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为功名”,漳州这座依桥而建的东桥亭寺历经三朝始成

“九街十三巷三庵两院,一棵榕树不见天”,在老漳州人的记忆里,说的就是古城修文东路这颗古榕树,枝丫横长,遮天蔽日,于树下望不见蓝天之感。据《漳州府志》记载,东桥亭建于公元816年,即唐元和十一年,时乃农历丙申年,至今一千二百多年。1988年,被列入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为国务院宗教局认证的宗教活动场所。

“白首为功名”,漳州这座依桥而建的东桥亭寺历经三朝始成

漳州东桥亭寺

关于这座桥名由来,还有一个很励志的故事,东桥在七阴桥中是为“名第桥”,据说当年东桥建成之际,一位名唤周匡物的漳州人中了进士,作为最早登科及第的漳州人,举城狂欢,为鼓励后世青年,刚建之桥遂为名之。

一座寺庙依桥而建,前桥后庙,故名“东桥亭”。历经三朝,跨时一千多年,方建而今三进院落。

“白首为功名”,漳州这座依桥而建的东桥亭寺历经三朝始成

漳州东桥亭寺

寺庙总面积约为800平方米,第一进,始建于唐朝,供奉观世音菩萨,殿中盘龙石柱早已被旺盛的香火熏烤得呈现古铜色彩,还有那明清时代书法大家所题写的楹联也在时光岁月里日渐厚重。

“白首为功名”,漳州这座依桥而建的东桥亭寺历经三朝始成

漳州东桥亭寺

大殿中间,一方小小的放生池,数条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肆意生长,不禁想到神志怪异中那些佛前修炼千年幻化成人的剧情,想来不是捏造,也有事实可依。

“白首为功名”,漳州这座依桥而建的东桥亭寺历经三朝始成

漳州东桥亭寺

“白首为功名”,漳州这座依桥而建的东桥亭寺历经三朝始成

漳州东桥亭寺

两侧十八罗汉分立,佛教传说,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八罗汉和二尊者而来,皆为释迦牟尼的弟子。

“白首为功名”,漳州这座依桥而建的东桥亭寺历经三朝始成

漳州东桥亭寺

“白首为功名”,漳州这座依桥而建的东桥亭寺历经三朝始成

漳州东桥亭寺

明朝续建第二进,供奉西方三圣,院落中,九品莲花图,石缸中小小睡莲,阳光下静静生长。

“白首为功名”,漳州这座依桥而建的东桥亭寺历经三朝始成

漳州东桥亭寺

“白首为功名”,漳州这座依桥而建的东桥亭寺历经三朝始成

漳州东桥亭寺

还有两边那满满的书柜,各类经书佛法,大概是佛法爱好者之间的信仰共享。

“白首为功名”,漳州这座依桥而建的东桥亭寺历经三朝始成

漳州东桥亭寺

至于清朝复建第三进,供奉释迦摩尼佛,遗憾的是,当日此进并未开放,通过门而往,一个个小小的红灯笼挂满屋内,一张小卡片写上寥寥数语,或许是信众的祈愿吧~

“白首为功名”,漳州这座依桥而建的东桥亭寺历经三朝始成

漳州东桥亭寺

屋脊上,龙凤鸟兽花草虫鱼,造型繁复,色彩艳丽饱满,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个个精致的形态,一处处精彩的故事,都是用最简单的破碎瓷片粘贴而成,剪瓷雕,典型的闽南建筑工艺。

“白首为功名”,漳州这座依桥而建的东桥亭寺历经三朝始成

漳州东桥亭寺

“白首为功名”,漳州这座依桥而建的东桥亭寺历经三朝始成

漳州东桥亭寺

“白首为功名”,漳州这座依桥而建的东桥亭寺历经三朝始成

漳州东桥亭寺

“白首为功名”,漳州这座依桥而建的东桥亭寺历经三朝始成

漳州东桥亭寺

临走之际,大门前一个小小的黑板吸引了我的注意,寥寥数笔,一尊观音画像跃然其上,可爱又有趣,从板上消息来看,很不凑巧的我们显然错过了刚刚过去的一个庙内节日。

“白首为功名”,漳州这座依桥而建的东桥亭寺历经三朝始成

漳州东桥亭寺

古榕树荫庇,这座见证着“白首为功名”的老桥,庙亭、人流、车马,甚是喧嚣,在市井中感受世俗的魅力,在流水悠然的节奏里体会漳州人的质朴热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