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軟體「大數據殺熟」?滴滴出行稱永遠不會有

據人民網消息近日,有網民測試發現,同一段路程,打車軟件對兩部手機的報價卻不一樣,老用戶比新用戶的價格高。“滴滴出行”稱,“從未有過任何‘大數據殺熟’的行為”。網民對此仍有質疑,25日,記者聯繫到了“滴滴出行”的公關負責人李敏,但其並未對網民的新問題進行回應。

隨著“大數據殺熟”這一話題引起熱議,3月23日,“滴滴出行”官方微博發出該公司CTO張博在內網發佈的公開信截圖,配文稱“‘大數據殺熟’?其實大家想多了啦。以前沒有,以後也永遠不會有。”信中稱,“滴滴平臺上不允許價格歧視,打車價格更不會因人、因設備、手機系統而異。滴滴從未有過任何‘大數據殺熟’的行為,以前沒有,以後也永遠不會有。”

對於造成“預估價”波動的原因,張博給出三條解釋:第一,每個行程的預估價是根據乘客定位、實時路況、預估行駛里程、時長計算預估的。這些變量都會影響預估價。第二,“滴滴顯示的預估價金額=預估價-優惠券抵扣金額。有一些網上的案例對比忽略了優惠券抵扣金額,因此造成誤解。第三,乘客發單時所處的網絡環境是複雜的,這都會影響用戶的定位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