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個十八歲》:給我一段馮唐式青春

《給我一個十八歲》:給我一段馮唐式青春

有一種青春,叫馮唐式青春。

十八歲,帶著無法節制的荷爾蒙效應,與哥們跑街串巷甩掉家長和老師的圍追堵截,擦乾淨了雙手與雙眼,遠遠地看著心中的女神在慢鏡頭裡走過,卻把喜歡自己的丫頭當哥們。

馮唐筆下的秋水同學真是到了多少歲都是如此。

昨天搶先看了網劇《給我一個十八歲》的試播,郭麒麟扮演的少年秋水,和韓庚版、張一山版青年秋水一脈相承,瞬間明白從男孩到男人的蛻變也是一夜之間。我有時候挺慶幸有網劇這種形式的存在,馮唐式青春的騷動適合用電影去呈現,上星播出的話尺度不好把控,而放在網絡裡,就原生態得多。在各大平臺的劇集列表裡搜索青春,你會看到一大堆關於80後青春的網劇,整體的風格從視頻截圖就可以瞭然,唯美、曖昧、可愛、清新,以及正確。大家規規矩矩地在畫好的圈裡講故事,幾個劇的情節互調也是可以的。《給我一個十八歲》像一個從隊伍裡衝撞著跑出來的傢伙,他不想隔靴搔癢地回憶初戀,他要說的是十八歲。

該劇改編自馮唐“北京三部曲”之一《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書裡秋水成長的那個環境——從家庭到院落再到時代,其實都是有一點壓抑的。像秋水和他的哥們,放在普通70後的記憶裡,可能都是活在傳言中的孩子。然而昨天看到該劇還原的時代、環境與人,似乎比當下更奔放更多彩。那會兒的人在物質上沒有太多選擇,大家都穿得差不多,不一樣的只有知識儲備和純天然的顏值。這“知識儲備”可不是數理化,所以秋水同學才能被人人避讓的孔建國和被鄰里指指點點的朱裳所吸引。朱裳出場時,和她媽前後腳上樓梯的慢鏡頭,像足了珍·瑪奇在《情人》裡的一幕,那是我們在青春期突然的一種領悟:原來這就是美呀。

郭麒麟和李硯、孫偉豪在劇裡組成“搗蛋三人組”,剛開始看的時候,會覺得郭麒麟的顏值可能是三人中最弱的,但很快就被他的表演抓住,他真實地演繹了那個丟在人堆兒裡就找不著了的你我,卻總在關鍵時刻有著極強的爆發力,最終被所有人記住。

“搗蛋三人組”承包了70後男孩的大部分記憶,把當時很多男孩敢想不敢做的事情都做了個遍,抓流氓抓到自己戴著女生內衣唱歌跳舞,也是青春無法想象的狂野一面,在不經意間毫無忌憚地剝開了時代的包裝盒,封存太久的氣息透過他們的笑臉飄出來。因為他們的奔放,對規矩的挑戰,讓不屬於那個時代的90後、00後不會覺得陌生和難以認同。青春片/劇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任何時代任何國家的少男少女都阻止不了荷爾蒙在青春期引導你的想法和行為,《給我一個十八歲》很好地利用了這種共通之處。

我常常覺得,女生年輕時應該多讀讀馮唐寫的青春故事,你會更明白男人這種動物是怎麼一回事,也不會期盼著身邊的男生有一天內心能長大,這樣在情感的道路上不會走冤枉路。如果沒時間看書,那就看看這套網劇《給我一個十八歲》,優酷已經開始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