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語言激發他人行動?三分鐘快讀《怎樣溝通才有影響力》

在生活中,常常聽到很多人埋怨跟他人無法溝通,覺得自己的建議明明是對的,為什麼對方就是不肯採納呢?一群朋友在一起聊天時,只要自己一說話,大家都不出聲了,這怎麼破呢?那今天我為大家三分鐘快讀《怎樣溝通才有影響力》,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讓如何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

如何用語言激發他人行動?三分鐘快讀《怎樣溝通才有影響力》

很多人在與他人溝通時,為了能夠說服對方,往往會準備一套又一套的說詞,可是往往是說得口乾舌燥了,對方還是無動於衷。《怎麼樣溝通才有影響力》這本書講到,在溝通時,我們往往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試圖用自己所見,所聽到的、所理解的去說服對方,但事實上,這住住不能引發對方的共鳴,既使你說得再多也不能影響到對方的。那要想讓自己的所說的話能影響到對方,用語言激發對方行動,最重要的就是從對方的角度去說話。

那我們之前聽過一個關於小氣鬼掉到河裡的故事。那人們趕去救他時,讓他把手伸過來。可是那個小氣鬼就是不肯將手伸過來。最後有一個十分懂他的人換了一個說法:抓住我的手。這個人的話剛落音,那個小氣鬼馬上就伸出了自己的手了。這個故事雖說得是小氣鬼不願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但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那這個救了小氣鬼的人他是一個溝通高手十分得會說話,在眾人都說小氣鬼把手給自己失敗時,他從小氣鬼的角度去考慮,雖然最後都是讓小氣鬼伸出手,但是隻他才能小氣鬼產生了影響。

那要說到會說話,大家一定會想到一個人,那就是節目主持人汪涵,他曾在主持《我是歌手》時,參賽選手孫楠當眾宣佈退賽,汪涵說的一段話後來被人們喻為說話教科書。那他說的最讓人動容的就是這一段:電視機前億萬觀從和現場這麼多的觀眾,你們還真誠踏踏實實地坐在我面前,我從各位的姿態中感到各位內心的力量……。為什麼這段話最讓人動容呢?首先一個電視節最重要的誰?歌手?錯了,最重要的是觀眾的支持,那如果沒有了觀眾的支持,那麼既使再好的歌手那也是空談。而汪涵正是抓住這一點,他把觀眾的地位擺在了超然的地位,哪怕是再重要的歌手要退出,那隻要有觀眾在,我就不害怕。他把觀眾與自己劃到同一站線上,那所以既便現場發生這麼大的變故,可觀眾們並沒有發生多大的波瀾,現場秩序也得到保障了。

如何用語言激發他人行動?三分鐘快讀《怎樣溝通才有影響力》

所以我們與他人溝通地,最重要的從對方角出發,把對方劃到自己的陣營來,那這樣你說的話就更容易影響到對方了。在溝通時我們語言方面需要從對方角度出方,儘可能的引發他人的共鳴,同時我們還需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一個適當的動作,會讓我們溝通更加順暢,而相反如果一個不合適的行為,則無論你說得多麼動聽,那對方都可能不接受。那什麼樣的行為才是合適的行為呢?

那首先在我們說話時,我們應當學習用眼神交流,用眼神凝視對方,這樣會給人真誠與踏實感,那如果一個眼神飄遊不定,四處張望的人只會讓人覺得你心不在焉,不夠真誠。除了眼神那還有我們的語速、語調、手的動作等等都會起到比語言還要重要的影響力。那相信大家都知道張學友的妻子羅美薇是一個有潔癖的人。她走到哪裡都要用消毒水消毒。那在梅豔芳去世的時候,張學友帶著羅美薇一起去參加梅豔芳的追悼會,當時車上有個人打了一個噴嚏,羅美薇立馬用手不停的扇好像怕細菌傳染給她似的。這讓當時在場的張學友特別的尷尬。所以說雖然有時你並沒有說什麼過份的話,但是你的行為已經讓對方感覺你的想法了。

如何用語言激發他人行動?三分鐘快讀《怎樣溝通才有影響力》

當然也有用行為來達到自己不能語言表述的意思的。那相信看過《紅樓夢》的親一定對裡面那位精明能幹作風潑辣的王熙鳳印象深刻。那她就特別會用行為來傳達自己的潛在詞。像劉佬佬第一次到賈府來打秋風時。按說這個劉佬佬與賈府是不八杆子打不著的遠房親戚,但那天或許鳳姐正好有空,所以就接待了她。不過鳳姐雖說接待了劉佬佬,但她也是把名門做派表現的淋漓盡致。當劉佬佬進門時,旁邊的丫頭給鳳姐遞了一杯茶,那鳳姐既不抬頭也不接茶,只是用手撥了撥曖手的爐子。別小看這個動作,那其實是鳳姐在給劉佬佬下馬威,要讓劉佬佬在一旁涼上一涼,這也是在無聲的告訴劉佬佬,雖說你進了賈府的門,那是我給你面子,但別真以為自己是什麼親戚了。那劉佬佬收到這信息後,她也心神領會,讓自己的外孫拜頭就跪,給足了鳳姐面子。

如何用語言激發他人行動?三分鐘快讀《怎樣溝通才有影響力》

最後本書還談到,無論採取何種溝通方式,都不要忘了自己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看很多夫妻常常在教育子女問題上鬧得不可開交,有的甚至大打出手。但其實他們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在溝通的時候,忘記了溝能的目的是如何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可到最後變成了誰對誰錯了。因此如果我們在溝通時,產生了不一些良好的情緒時,一定要停下來想一想,自己溝通的目標是什麼,這樣你就不會因為在溝通不順利時受情緒影響了。

好了,今天就聊到,關注悅讀會,跟我們一起讀好書,讀有趣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