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在腦畔畔上的那個力——洛陽村的政治引領力

長在腦畔畔上的那個力——洛陽村的政治引領力

“你在你的頭前把路引,我在你的後邊把路跟”

——張天恩《趕牲靈》

長在腦畔畔上的那個力——洛陽村的政治引領力

長在腦畔畔上的那個力 ——洛陽村的政治引領力

55歲的村黨支部書記馮建海和57歲的村委會主任段春季在洛陽村“主要領導崗位”上搭檔了29年。

馮建海善謀事,人活絡,抓黨建、“搞外交”一把好手;段春季敏於行、訥於言,落實工作“滴水不漏”。兩個老夥計“紅花”“綠葉”各自有著準確的角色定位,演繹出一對好搭檔的“執政”傳奇。

好班長帶出了好班子。前不久舉行的村“兩委”換屆選舉中,村民和黨員用手中的選票一次次挽留著他們,他們用真心、真情點點滴滴回饋村民的信任。基層黨支部的政治領導力在這個村呈現得生動而有形。

“七彩斑斕”的黨課

“書記念,黨員聽,昏昏沉沉不靈醒。”

“黨員開會來的遲,走得早,能來全憑關係好。”

上黨課作為《黨章》裡對黨員的“規定動作”要靠私人關係去落實。這不是洛陽村曾經獨有,許多農村黨支部司空見慣到“本來就是如此”。

“我們黨支部如果連上黨課都在走形式,那形式主義不就深入到黨員的骨髓了嗎?”這是多年前洛陽村黨員大會上,支書馮建海就創新黨課方式向自己發的“第一箭”。

一箭引來萬箭齊發。

“村幹部講黨課和中央領導作報告一字不差,說好聽是和黨中央保持一致,其根本是沒把中央的精神吃透、消化了。”

“不結合實際的黨課讓人聽得雲裡霧裡,瞎耽誤功夫。”

辛辣的批評與自我批評,讓馮建海內心很高興,說明洛陽村的黨員不麻木,這正是改變所需的內在動力。

變授課人、變地點、變內容。

圍繞著永恆不變的紅色教育,洛陽村黨支部變幻出“七彩黨課”。紅綠藍橙金青白,猶如一道彩虹,讓黨課充滿生機活力。

繁花飄香的果園裡,“上半堂”由“第一書記”劉寧寧席地而坐講產業振興“戰略要義”,“下半堂”由村上的蘋果“土專家”張延民現場教學振興產業“操作方法”。

“哪枝該剪哪枝不該剪、施啥有機肥好、哪種農藥堅決不能打……”一堂“綠色黨課”不僅要拖堂,而且吸引來不少群眾來“蹭課”。

“藍色黨課”上,村幹部講經濟發展的三大變革,村裡的網紅達人“蘋果大叔”張永亮講如何利用互聯網把蘋果賣個好價錢。

“白色黨課”上,村幹部講健康陝西建設理念,村醫馮衛平講如何預防季節性疾病和果園打農藥中毒後怎麼救治。

……

講課人從村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拓展到村上各領域的行家裡手。課堂從會議室搬到村淘店、村醫務室、果園、村史館。黨課內容從單一的讀會議文件,變得有主題、有層次、有針對性,牢牢吊住黨員學習的胃口。

2017年7月7日,天還沒擦亮。洛陽村的黨員,便踏上了開往梁家河的大巴。

同樣的紅色黨課,同樣的黨性教育主題。大家端坐在會議室裡,被填鴨式灌輸,能記住的內容寥寥無幾,更談不上有所感悟。可一旦變換了現場,站在習近平總書記梁家河插隊時打的淤地壩上,坐在洛川會議紀念館的舊木板凳上,黨員的責任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今年以來,村黨支部通過組織黨員學習十九大精神,群策群力,找出村上發展的八大短板。

黨課學習不再是抄筆記、寫心得,而是推動發展的加油站,村支部這所教育黨員的學校越辦越紅火。

“黨員小書包”、延安黨建“雲平臺”、洛川“支部小管家”黨建信息管理平臺上的學習任務,洛陽村的黨員從未假手於人。

如今,喇叭一通知上黨課,黨員活動中心門前的小廣場上,總會聚集起很多群眾。“開會有我沒有?我能聽一下不?”。當黨員,上黨課,在洛陽村成為一份殊榮。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了黨支部的職責任務,排第一位的是‘直接教育黨員’。我體會‘只有不會搞教育的黨支部,沒有不愛學習的黨員’。”馮建海說。

“一諾千金”的黨員

洛陽村黨員活動室裡,有一面“黨員承諾牆”。2018新年伊始,23名65歲以下的黨員,在這裡鄭重許下新一年對村民的承諾。

黨員承諾制發軔於延安,洛川縣在全省首先推出黨員積分制,但這些當年很管用的老辦法還是碰到了“新情況”。

“我承諾按時上下班。”

“我承諾做好領導交辦的工作。”

黨員積分制扣分最多的情況是“上下班遲到早退”“沒來參加黨員遠程教育”,積分制變成了“考勤制”。

“一項好制度只有不斷完善,其才有生命力、約束力。”洛川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鄧麗雅說。

2017年,洛陽村作為第一批試點村,開始推行年初承諾定任務、過程積分強管理、年終評議定格次、“三項機制”兌結果的全新閉環式黨員管理制度。

這套制度將上級黨委賦予村黨支部的年度任務,村黨支部向群眾徵求的意見建議以及黨員個人主動承諾的事項,一併落實在年初每名黨員的承諾欄裡,每月考核進度,年終核算總分,按得分情況獎勤罰劣。

“建立洛陽村環境衛生保潔長效機制,負責衛生保潔基金的日常管理;做好村民2019年度養老保險徵收工作。”這是新任村黨支部委員段建平2018年的承諾事項。

憑著紮實的工作作風和模範的帶頭作用,2017年度黨員積分榜上的“冠亞軍”段建平和張永亮,在今年初村支部換屆中,依照“三項機制”的鼓勵激勵政策,雙雙被選入村支部班子。

精神和物質獎勵、納入村級後備幹部培養、對模範帶頭作用發揮不明顯的黨員公開批評教育,洛陽村的黨員不再單是一個名分,每個人肩上都沉甸甸的。

“照顧五保戶衣食住行、為村民檢修家中電路、清理觀光路兩側的雜草、幫助貧困戶免費套蘋果袋……”

今年,洛陽村這支平均年齡43歲的黨員隊伍,給村民許下50多條實實在在的承諾。

去年冬天的一個大雪天裡,78歲的老黨支部書記段學智,清掃了一條巷道的積雪。

洛陽村規定,65歲以上的黨員不承擔承諾任務,但段學智卻主動承諾:打掃村上的衛生。

“我有多大力氣,就拿多大的笤帚。”段學智說,是黨員就永遠不“退休”。

好制度保障,強班子推進,老黨員示範。洛陽村黨員的在黨意識和服務意識,不斷提升。

“才盡其用”的能人

“洛陽能人團”,一個響噹噹的名字,成為不少慕名來村裡參觀學習者最仰慕的招牌。

張永亮,是洛陽能人團裡的名人,人稱“蘋果大叔”。

他第一個把網線拉到村裡,也是為洛陽村的家產品帶來“銷售革命”的人。

2010年,在外開了8年飯館的他,帶著30萬元現金和一輛轎車,回到洛陽村,正式接手家裡的果園。作為“果二代”,他不想再“穿父輩的鞋走老路”,決心另闢蹊徑。

2012年,張永亮通過網絡賣出第一箱蘋果,從此敲開了電商的大門。幾年間,他的銷售團隊,把蘋果的年銷售量做到了百萬斤。

2015年“雙十一”,張永亮成為與馬雲現場連線的唯一果農。

自己富起來了,張永亮不惜時間,給前來取經的村民詳細教授網絡銷售知識,小小的村淘店裡,經常人頭攢動。

從剛開始學網店知識、買物美價廉的農具,到後來繳電費、給孩子寄生活費、修家用電器,全都找張永亮。

“我能給大家做多少事,就儘量做多少事。”2016年,張永亮有了一個新身份:中共黨員。

“創業先鋒”張銀有、“蘋果大戶”張延民、“文化骨幹”段旭亮……洛陽村的能人,就像一盤子珍珠一樣,散落在洛陽村的角角落落。

“村黨支部就是把這些珍珠一顆顆找出來,串起來,變成一條美麗的項鍊。”駐村“第一書記”劉寧寧說。

採訪中,張銀有說資助和鼓勵自己邁出創業第一步的是縣上結對幫扶幹部;張延民念念不忘自己中學畢業回村務農後,是村裡選派他到楊凌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深造,讓他長了知識,開了眼界;張永亮稱,每年6、7次的“綠色黨課”授課,讓自己尋找到另一種人生價值。

蘋果產業精準管理、電商隊伍日趨壯大、循環農業初具規模,洛陽村正在因“能人”而鉅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