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吹个糖人,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在这个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的年代里,糖人或许已经成为不太“实用”的手艺,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毕竟在当下的校园里,没有一门叫做“吹糖人”的专业,在大多数父母心中,也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去走街串巷摆摊吹糖人。

可王春晶说:“我想我是幸运的,能选择吹糖人作为我的职业。”

如果不是身在一个糖人师傅世家,如今她应该还是一名打工妹。作为哈尔滨市90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春晶说自己家的家风,不仅是一门手艺,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练本事,下苦功,扎扎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我在这里吹个糖人,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一颗清心与匠心

据王春晶说,他们家从爷爷那代就开始吹糖人了,传到她这儿已经是第三代了,而且她还打算将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哪怕孩子未来不干这行,也得会这门手艺,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代失传。”

相比于干金融、搞IT,吹糖人实在算不上一种能赚大钱的职业。在这个金钱与效率至上的年代,能安心吹糖人需要安贫乐道的清心和不曾泯灭的童心。而这大概也是王春晶家的家风。“爸爸总是很有耐心,跟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也像个孩子。”

在王春晶心里,爸爸不仅是师父,更是偶像。“那个时候,觉得爸爸就是魔法师,想要变什么就能变什么,一吹一捏,一只活生生的小动物就能出现。而且爸爸吹糖人的时候总能吸引很多小朋友围观,觉得特别拉风。”

吹糖人有一整套的制作方法:吹、捏、拉、剪。具体来说,即先将饴糖加热到适温,然后揪下一团,揉成圆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细度时,猛地折断糖棒,此时,糖棒犹如细管,立即用嘴吹气造型。而吹糖人的关键技术就在于吹和捏的功夫上,要边吹边拉、边吹边剪,否则一下子吹出来,糖容易冷却变硬,不便于造型。别看每件糖人制作的时间不长,可要想件件都是精品,还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做到,因为制作期间的温度、火候、时间、气与力,都是吹糖师傅未知的,

它没有具体的时间,没有相对应的法则,需要的是手艺人有一颗钻研的心。

“爸爸做糖人从来不糊弄,卖的糖人每个都必须做到让自己满意,不好不卖,给我吃或者返工。还有我爸爸告诉我做手艺一定要多看,多想,多练,把手艺做精,一定要用心。”

正因如此,糖人在王春晶的心里不仅是甜蜜的零食,更是一门精湛的艺术;而父亲对待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也在王春晶心理扎下了根。“我们家的家训就是:下苦功夫练真本领,但求无愧于心,任何时候扎扎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我老爸现在还经常在手机上看其他糖人师傅的视频和照片,他总说要取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爸爸就是我的榜样,我现在也在不断学习和创新,做一些现代的新作品,比如当下小朋友喜欢的熊大、熊二等。”

我在这里吹个糖人,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属于90后的传承

对于女儿来吹糖人,作为前辈的父亲,起初并没有十分支持。

“他说女孩子上班挺好的,没有来吹糖人的,所以此前我是在一家服装店做店长。不过,我倒从小就想像爸爸一样做手艺人,和他拗了好些年,在我22岁的时候,他也就教我了。”王春晶说,“不过,现在他一点也不后悔他的决定,时常和我说当初的选择是对的。我想,其实他心里还是乐意我继承的,只是不想我像他一样走街串巷,而且吹糖人其实还蛮辛苦的,他也不想让我吃这份苦吧。”

吹糖人的确是门需要忍耐力的活儿,它需要用手接触80℃以上的高温糖浆,一个不小心手就会被烫坏,这也是很多人坚持不下来的原因。

“做什么不辛苦呢,其实说实话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觉得那么苦了。而且吹糖人不仅可以为我谋生,更可以传承文化,我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王春晶说。

“有很多人看到我吹糖人都会和我分享他们儿时的故事——

老人家讲,他们小时候是用牙膏皮换糖人,一见到挑着担子敲着铜锣的糖人师傅就急忙回家找牙膏皮子,家里没有牙膏皮就把牙膏挤出来拿去换糖人,被家长发现了免不了是一顿胖揍;

80后说,他们小的时候学校门口就有卖糖人的,小时候没有钱买但是喜欢看,放学不回家,一看就能看到天黑;

还有人说,在他们心里,吹糖人的都是老大爷,现在看我一个小姑娘会吹糖人,都觉得难得一见,嘱咐我要好好把这手艺传下去。

看他们在跟我分享的时候笑得都像个孩子一样,我也感觉很开心很幸福!”

糖人不仅让王春晶找到了自己,也为她找到了另一半。“他也是个手艺人,做糖画和面人的。我们是出摊的时候认识的,算是一见钟情吧。”

从玩物到非遗文化

时光流转,一样的糖人,在不同的代际看来,慢慢有了变化:爷爷那代,糖人是玩物;爸爸那代,糖人是记忆;到她这代,糖人是非遗文化。“爷爷和爸爸是天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糖人谋生,到我这代,国家比较重视非遗这方面,现在我是卖手艺,用手艺感染更多人。”

然而,虽然吹糖人作为一项濒危失传的民间技艺(全国吹糖艺人不足百人),是民俗文化的一种,已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民间技艺吹糖人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不少家长坦诚,由于糖人时间长了,容易变质变坏,吃了也不卫生,所以他们并不主张孩子去买。

“我觉得做糖人应该有责任心。我的想法就是,如果我做不好会影响整个行业。所以我就尽量减少别人对这个手艺的偏见,比如说卫生,我现在都是让小朋友自己吹糖人,而不是我来吹,这样不仅能让家长放心卫生这块,让小朋友和我一起完成糖人制作,也能让他们更直观地体验到制作过程,而不只是观看,更有利于糖人文化的传播。”

作为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王春晶深感自豪和骄傲。“我是幸运的,但我肩上也担负着责任与担当,我要让大众认识和珍惜这些濒危失传的民间技艺,弘扬和传承民间技艺,不能让祖先们智慧的结晶在我这一代消失,所以我会竭尽全力传承这门艺术,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这门艺术,从而去学习和传承。”

现在,除了日常的出摊和表演,王春晶还时常参加公益活动,把民间艺术带入社区、幼儿园、学校等地方,传承和创新民间艺术之路越走越宽。

而对于我们普通大众而言,或许只要还有王春晶他们家这样的手艺人在,我们就还是年少时的样子。

我在这里吹个糖人,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我在这里吹个糖人,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