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機器人已上崗,會搶走誰的飯碗?

5月16日晚,我在中央財大MPAcc大講堂上,有幸聽了用友網絡副總裁付建華“邁入智能財務新時代”主題分享後,深感到我們正處於新科技時代,人工智能已經開始改變世界。回到家中信筆感嘆:傳統的交易處理全面進入智能化,財務機器人已經上崗,未來將搶走誰的飯碗?

財務機器人已上崗,會搶走誰的飯碗?

去年下半年以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相繼推出和熱炒財務機器人,大家還誤認為離現實有點遠。但轉眼之間,財務機器人終於上崗了,現有50多家企業已經請來這個小夥伴。其中: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化集團化工事業部核心企業,簡稱中化國際)作為首家試水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央企,請來財務機器人替代原來花費大量人力處理銀行對賬、來款確認、增值稅記帳核對、增值稅發票查偽驗證等財稅基礎工作,在降低人力時間成本、提升工作質量等方面收效明顯。

記得去年有位行業專家曾預言“我們預計到2025年,基礎財務都會被機器人替代”,現在看來,這確實不是危言聳聽。

財務機器人能幹啥?

據權威媒體統計,國內企業超過85%的財務人士擔任財務會計(核算會計)職位,他們80%以上的時間用於記錄與核算,充當著“賬房先生”的角色,這些簡單重複性工作完全可以被“財務機器人”代替,而且機器人任勞任怨,不會發牢騷,不用給它發工資,而且不會出錯,跟人工相比,它們具備了以下幾大功能:

1.可替代財務流程中的手工操作(特別是高重複的);

2.管理和監控各自動化財務流程;

3.錄入信息,合併數據,彙總統計;

4.根據既定業務邏輯進行判斷;

5.識別財務流程中優化點;

6.部分合規和審計工作將有可能實現“全查”而非“抽查”;

7.機器人精準度高於人工,7*24小時不間斷工作;

8.機器人完成任務的每個步驟可被監控和記錄,從而可作為審計證據以滿足合規要求;

9.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的投資回收期短,可在現有系統基礎上進行低成本集成。

財務機器人已上崗,會搶走誰的飯碗?

財務機器人幹不了的活?

事實上,任何挑戰都將帶來機遇,未來的財務行業將是“互聯網+人工智能+財務管理”的時代,人的優勢是無法替代的。

1.決策分析能力

財務機器人處理完的數據和報表,只有人類用自己的優勢,具有思考分析的頭腦,解讀出數據背後的信息,才能轉化為對企業經營有用的決策,這就是多維度、多層面的決策思考、分析能力,包括計劃預測、內部控制、投資分析等等。

2.縱觀全局的能力

財務早已不是賬房先生,甚至是企業中的關鍵,財務必須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客觀公正地看待一切經營問題。不能光看報表數據,財務要結合宏觀經濟、行業情況,站在更高、更長遠的地方去決策。

3.知識面更豐富

當今時代,財務人不僅懂財務知識,更要懂業務、瞭解行業。只有深入瞭解業務,才能更好地幫助企業經營決策。同時,通過利用IT知識、程序算法化的思維與財務機器人合作,輔導機器人深度學習;同時,不斷優化流程設計和內部管控模式。

4.超強的學習能力

財務人員可以通過從基礎到高等會計的不斷學習,掌握基礎理論和工具,也可以持續通過跨行業、跨學科學習成為複合型人才,做到不被財務機器人取代。

去年11月1日,財政部宣佈取消會計上崗證,同月德勤財務機器人正式上崗,時間上雖有巧合,但聯想起來,卻耐人尋味!

人工智能帶來了很多的改變,既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傳統行業的工作模式。

我們與其去抱怨,不如去思變。只有轉變觀念,升級轉型,才能適應新時代的到來。面對現實,我們需要重新定位,告別賬房式的財務先生,努力成為戰略性的財務人才。不僅僅是企業發展的見證者,更要成為企業價值的創造者。從財務會計轉變為管理會計,從獨立記賬轉變為財務共享,從基礎會計轉變為智能會計,只有不斷求變,才不用擔心機器人搶了自己的飯碗。

機器人已上崗了,您準備好了嗎?

財務機器人已上崗,會搶走誰的飯碗?

胡光銘 筆名:銘白

企業管控實踐者 成長型企業投資人

北京中凱興華管理諮詢公司創始人、首席顧問

來自於企業 服務於企業

15年專業沉澱 100家現場磨鍊

專業嚴謹 有話銘說

財務機器人已上崗,會搶走誰的飯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