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深山藏古寺,爲何它偏偏屹立在西湖邊近千年?

自古深山藏古寺,为何它偏偏屹立在西湖边近千年?

自古深山藏古寺,为何它偏偏屹立在西湖边近千年?

昔日錢塘門

對於許多杭州人而言,西湖邊的少年宮是一個充滿童年歡樂回憶的地方。但你又可知道,這裡也是與淨慈寺齊名——杭州百剎中最宏敞偉麗、道風最盛的昭慶寺所在。

自古深山藏古寺,为何它偏偏屹立在西湖边近千年?

這座創建於五代吳越國的古剎,初名“菩提寺”,寺內建有一座“萬善戒壇”,是僧人舉行授戒儀式的專用場所和設施。佛教律宗對於受戒很有講究,昭慶寺曾是國內僅有的三家擁有戒壇的著名律宗佛寺之一,其餘兩家分別是北京的戒壇寺和福建泉州的開元寺。

因為這個戒壇,所以後殿也是昭慶寺最重要的一個殿堂。據記載,“這是一座石臺,約9米見方、一米多高,頂部圍著雲紋石欄,石臺外壁每一側各有五組浮雕,深嵌於石壁中。屋頂很高,鴿子們在椽子上和大燈籠中築了窩。自從軍隊入駐之後,這座寺院就沒有再舉行過接受新僧眾的受戒和剃度儀式。”

後“菩提寺”又改稱“昭慶律寺”,一直延用到後世。宋氏南渡之初,崇道抑佛,昭慶寺一度成了軍隊教場,直到南宋紹興末年(1158-1162),這裡才恢復為佛寺。

昭慶寺盛於明朝後期,而迭遭劫火也以這一朝為最。明嘉靖和崇禎年間,兩次被火焚燬,清初重建後,又遭兵禍被夷為焦土。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寺院重建且規模不減當年,從此成為西湖上與聖因、靈隱和淨慈並稱的“四大叢林”之一。

民國十五年(1926)西湖邊拓建馬路,拆掉了昭慶寺的前殿天王殿、萬善橋。1929年杭州舉辦首屆西湖博覽會,展會期間,每週三和週日晚上都在西泠橋畔燃放焰火。起先製作焰火的場所位於會場內的童公祠,後來為了安全起見遷到昭慶寺後殿。7月28日下午5點,焰火製作過程中突發大火,熊熊烈焰頓時吞噬了整個後殿,將那兒的一切幾乎盡數燒燬,只剩下位於戒壇上的那尊銅像。銅像背後有銘文介紹銅像製造經過,原來是光緒十六年,“熔淨銅五千斤敬造盧舍那佛一尊”。1956年,昭慶寺前房屋被拆,改建為廣場,昭慶寺也被改為展覽場所,後又改為青少年活動中心。

自古深山藏古寺,为何它偏偏屹立在西湖边近千年?自古深山藏古寺,为何它偏偏屹立在西湖边近千年?

昭慶寺今昔對比

昭慶寺現在碩果僅存的一個建築據說就是原來的大雄寶殿,但倘若將現在的建築跟老照片裡的大殿做一比較,會發現兩者完全不一樣。原大殿是風格平實的單層大屋頂結構,現在的建築則是雙層結構,屋簷誇張上翹,裝飾華麗。

自古深山藏古寺,为何它偏偏屹立在西湖边近千年?自古深山藏古寺,为何它偏偏屹立在西湖边近千年?
自古深山藏古寺,为何它偏偏屹立在西湖边近千年?自古深山藏古寺,为何它偏偏屹立在西湖边近千年?

光是建築本身還不足以再現昭慶寺的昔日輝煌。一個佛教寺院的生命力還在於其香火的鼎盛和佛事的豐富多彩。

每年春季,大批香客前來西湖各大佛寺進香禮佛時,大多在這裡聚集,寺內外有許多擺攤者,形成了熱鬧非凡的香市,故有“錢塘門外香籃兒”的俗語。從錢塘門到昭慶寺,或到靈隱寺、天竺,或再到西溪,人流終日不息。

據明末張岱的《西湖香市》中寫道:“西湖香氣,起於花朝,盡於端午。山東進香普陀者日至,嘉湖進香天竺者日至,至則與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然進香之人市於三天竺,市於嶽王墳,市於湖心亭,市於陸宣公祠,無不市,而獨湊集於昭慶寺……”

自古深山藏古寺,为何它偏偏屹立在西湖边近千年?

放生池

不僅如此,每天清晨四點,寺裡敲響銅鐘,眾僧侶起床做早課。普通僧人一般是住大房間的通鋪。床前一排桌椅,每天一起床就可以坐下來誦讀經書。早課完畢之後,集體去齋堂吃早飯。昭慶寺的流動人口較多,從廚房的鍋灶來看,寺院的齋堂規模一定也不小。

昭慶寺內有許多做佛事時使用的法器,精緻考究。其中最具特色的恐怕要數後殿的一個銅磬,磬體上刻有篆體大字“昭慶律寺”字樣,它一般用作為僧眾誦經伴奏的法器。

寺內還使用玉磬,這是一種用整塊玉石琢磨而成的傳統打擊樂器,作為一種較為輕便的法器,一般用於不太正式的場合,如召集僧眾開會或吃飯等。自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頒獎儀式上,由譚盾創作的“金聲玉振”曲目使用了玉磬這種傳統中國民族樂器之後,據說玉磬的價格在國內外拍賣市場上一路飆升。

敲木魚誦經是佛家的習慣。木魚很早就傳入我國,一直作為佛教法器,可分團木魚和梆木魚兩種形狀。昭慶寺的木魚及其護欄,都是用珍貴的紫檀木精心雕刻而成。梆木魚外形似長魚,有口、眼、禿尾,通體飾以魚鱗、雲紋等圖案花紋,用於召集僧眾。這種木魚所發出的聲音較響,和尚敲擊木魚的棍子也十分粗大。

昭慶寺作為佛教名剎和西湖香市的典型代表,曾經在杭州人文地理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