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球材料領域科學家與中科大

材料的發展不斷改善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是我們的生活在環保中多彩絢麗,使我們的住行更加舒適快捷。材料科學是一門重要的科學,全世界每個國際都十分重視材料科學的研究發展,在材料化學領域,不斷湧現出偉大的科學工作者。中國的化學科學家魏炳波、才鴻年等研究成果也是全球著名的。參考2017材料化學家排名和2018泰晤士報、科學雜誌等預測,以下幾位材料學家應該是穩穩名列全球前十名,且這幾位都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的。

2018全球材料領域科學家與中科大

(楊培東教授)

楊培東:中國科大畢業,江蘇蘇州人,現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人工光合作用、納米線電池、納米線光子學、納米線基太陽電池、太陽能轉換為燃料用納米線、納米線熱電學、碳納米管納米流體、等離子體、低維納米結構組裝、新興材料和納米結構合成和操控、材料化學、無機化學,以及低維納米結構在光電等能源領域中的應用等。

2018全球材料領域科學家與中科大

(殷亞東教授)

殷亞東:中國科大畢業,江蘇人,現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助理教授;殷亞東教授的研究領域包括材料及界面化學,以發展新材料和利用新能源為主題,以化學合成、組裝和功能化為主要手段,同時跨越材料、物理、生物及工程等多個學科。以納米技術為特色,致力於研究材料的新組成、新結構、新特性和新應用。

2018全球材料領域科學家與中科大

(夏幼南教授)

夏幼南:中國科大畢業,江蘇人,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納米結構材料及其在生物醫學研究方面的應用。

2018全球材料領域科學家與中科大

(孫玉剛教授)

孫玉剛:中國科大畢業,山東人,美國阿爾貢國家實驗室科學家;從事新型納米金屬材料的構築以及應用研究,近年來在貴金屬納米顆粒的規格化製備、空心殼納米金屬的結構形成與演化、柔性可伸展納米電路及器件、以及新型柔性氫氣傳感器的研製等研究方向上均取得了創新性科研成果。

2018全球材料領域科學家與中科大

吳屹影教授

吳屹影:中國科大畢業,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助理教授;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染料敏化電池和低維納米材料等的合成與設計工作,研究成果頗豐,是國際知名的年輕學者。

2018全球材料領域科學家與中科大

(孟祥敏教授)

孟祥敏:蘭州大學物理系畢業,現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電鏡實驗室研究員。2017年全球第98位,2017成果豐碩。今年排名一定會再靠前,加油,孟教授!

科學不分國籍,但科學有專屬。近些年,隨著國家對科技的高度重視,迴歸祖國的科學家越來越多。以上材料科學大咖已逐步在國內合作建立的實驗室或者研發研究所,有的機會也有回國的打算。祖國和人民歡迎科學家都回國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