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構建轉化平台 科技成果在福建「落地生根」

6·18构建转化平台 科技成果在福建“落地生根”

4萬多項科技成果在福建轉化落地,帶動社會投資5000多億元……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簡稱“6·18”)已經走過了16個年頭,它伴隨著國家創新發展戰略步伐,一路探索,一路成長,從一個展會發展成為“創新的平臺、創業的橋樑、創造的載體”,成為福建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實現新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福建正以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四鏈融合”推動創新發展,形成了科技成果轉化的“福建模式”。

6·18构建转化平台 科技成果在福建“落地生根”

集聚科技資源 培育發展新動能

2003年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福建經濟發展出現了後勁不足的現象,急需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集聚高新適用技術和生產要素。2003年,福建在全國率先舉辦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被稱為是“福建極具創意和解決發展‘短板’”的一項決策。

16年來,“6 18”集聚大量國內外科技創新資源,彌補了福建的短板,推動前沿科技在福建轉化應用,搶佔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的高點。“6 18”使一個個創新項目成果對接落地,一個個企業技術、資本、人才難題迎刃而解,一批批企業因此成為科技小巨人和行業龍頭骨幹企業。

今年“6 18”38位院士齊聚,比去年增加6位,帶來一批項目併成功對接。有19個院士專家項目進行現場簽約,內容包括前沿技術研發、專利技術引進、重大課題研究、科技戰略諮詢等,具有技術先進成熟、合作模式高效、市場前景廣闊等特點。

6·18构建转化平台 科技成果在福建“落地生根”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團隊與福建閩瑞環保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展“衛材用生物可降解雙組分纖維的開發及產業化”和“立體彈性低熔點聚酯纖維的開發及產業化”兩個項目。

6·18构建转化平台 科技成果在福建“落地生根”

“‘6 18’為我們稀土的高值利用找到一個新的出路。”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研究員楊帆說,他們與國家核動力設計院中廣核研究院進行簽約,雙方將在核軍工保溫材料和輻射屏蔽材料領域進行合作。

“‘6 18’根據我省各行業‘體檢會診’結果,有針對性徵集推介先進適用項目成果、企業共性技術需求,來梳理項目成果,來推動項目落地。”林向東說,通過舉辦“6·18”對接日、搭建“6·18”雙創雲平臺、設立“6·18”協同創新院等,打造“五天盛會、常年對接、永不落幕”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同時,舉辦雙創活動,建立崇尚創新的氛圍和激勵創新的機制,激活各類創新群體活力和潛力。

產學研融合 為企業創新“添火加油”

在今年“6·18”的高校成果展館福建中醫藥大學的展位上,記者看到了一款智能護理床,這是該校和福建榮耀健身器材公司共同研發生產的,具有自動翻身、臥坐轉換、坐站轉換等功能。

6·18构建转化平台 科技成果在福建“落地生根”

福建中醫藥大學展示的一款智能護理床

“可以離床監測,設置一個時間範圍,老人在這個時間段離開床會報警。”這款產品的設計者羅老師說,這款護理床主要出於改善老年人、臥床患者的生活質量。

這次“6·18”福建中醫藥大學帶來了智能糖尿病運動手環、傳統動康復訓練系統、兒童認知康復訓練機器人等展品,這些都是和企業合作研發的,不少已經投入到市場。

“我們學校有自身的學科優勢,康復技術和研發平臺,通過科技成果轉化,更好的服務地方經濟,助推康復產業優化升級。”福建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院長陶靜表示,福建中醫藥大學設立的康復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緊密聯繫企業,為企業提供各種專利產品、技術優化和研發方面的諮詢和支持,如為海峽匯富在福州濱海新城建設的康復產業園、武夷山久遠在武夷新區建設的康復綜合體等提供康復內容設計和人員培訓。

福建思嘉環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6 18”的常客,通過“6·18”平臺,這家公司聯合國內外多家科研院所及業界專家協同攻關,成功研製開發了紅囊軟體沼氣池材料、空間布材料等,突破了沼氣池冬天停氣的世界性難題,建立了空間布材料產品產量及性能穩居國內外同行前列的優勢。

今年“6 18”高校項目成果簽約總金額再創新高,達14.1億元,比去年增加了123.8%。省內外高校依託“6 18”平臺,推動了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及時在福建轉化落地,體現福建省高校科技服務和引領新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已累計推介創新成果近3萬餘項,對接合作項目超過3000項,為推動福建省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6·18”基金助力 服務項目落地轉化

今年“6·18”期間,30部由福建巨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配套鋰電池的新福達新能源公交車開始在南平市上線運營。

今年3月,位於南平武夷新區的福建巨電正式投產國內外首創的單體大容量固態聚合物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而該項目正是福建省招標採購集團2016年第14屆“6 18”成功對接的科技部863火炬計劃成果。

“這一成果在福建落地轉化,得益於‘6·18’創新平臺。”技術發明人、北京神州巨電新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原首席科學家、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獲得者王麥克說。

2016年,神州巨電參展“6·18”,與福建省招標採購集團成功對接,在武夷新區合資成立福建巨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實施項目產業化。項目被列入福建省重點項目,加快推進。“6·18”產業股權投資基金也參股投資。

6·18构建转化平台 科技成果在福建“落地生根”

這是“6·18”推動一批科技成果在我省快速實現產業化的一個縮影。2015年6月,福建省政府金融辦批准招標集團發起設立“6·18”產業投資基金。當年10月,招標集團出資2億元發起設立“6·18”基金,併成立基金管理公司。近三年來,依託“6·18”平臺,積極參與“6·18”對接活動,輔導“6·18”對接項目完善商業模式、融資方案,投資“6·18”對接的新興產業項目。

今年的“6·18”智能製造館內,來自福州福建永越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帶來的一款機器人,可以一邊唱歌一邊製作冰淇淋,不少市民圍著掃碼“下單”。“消費者可以通過觸摸屏挑選自己喜歡的冰淇淋品種,並投幣或者掃碼支付,便自動進行冰激凌製作。”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2016年,永越智能首次參展“6·18”,被“6·18”基金相中。如今已成為國內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的領先者,車身噴塗機器人系統市場佔有率居全國前三名。今年“6·18”,永越智能還與安川首鋼機器人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將圍繞機器人產業開展一系列戰略合作。

陳武告訴記者,自“6·18”基金成立以來,已投資了12個“6·18”對接項目,總投資金額達9.63億元,主要投向新能源、智能製造、物聯網、環保、醫療等國家新興行業的高新技術轉化項目。同時,帶動更多的社會資本。目前,“6·18”基金已與建甌、龍海、福安等地分別合作發起成立子基金,並吸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等資本對接“6·18”項目,支持當地產業發展。

“通過投項目帶動了風險投資,帶動了一些VC、PE對“6 18”項目的關注,我們最近也把近幾年的項目推介給其它金融機構,他們非常感興趣,比較好的解決了初創企業融資貴和融資難的問題。”林向東說。

6·18构建转化平台 科技成果在福建“落地生根”

今年“6·18”上,福建省六一八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合作打造的“‘6·18’優選板”揭牌,17家企業成為首批掛牌企業。將重點為“6·18”對接的項目與企業提供路演、培訓、日常管理顧問、天使投資、創業輔導、法律規範、融資設計、財務規劃、上市輔導等方面服務,並根據企業需求提供信貸融資、股權融資、可轉債融資等綜合性金融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