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波士頓冬天是寒冷的,因為大雪覆蓋。波士頓的冬天並不寒冷,因為有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音樂。”

很久以後,當我讀到一篇描述波士頓大雪的文章非常詫異,這篇題為【波士頓的雪】的文章寫到:“雪真是輕盈地來,又輕盈地走,如同一個隨和而飄逸的女子”。把波士頓的大雪描繪的如此靜美靈動,想必那裡的雪給了作者非常美好的記憶。

波士頓大雪給我留下的記憶則完全相反,它像個張牙舞爪的惡魔,口吐一串串白霧,肆意地狂瀉的白霧瞬間形成厚厚的冰雪,把整個城市打入白色的荒蕪世界。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大雪中的波士頓

那是2015年的3月初。當我從美國南方陽光和煦的佛羅里達打算飛抵美東北部的波士頓時,一場嚴酷的暴風雪結結實實地給了我一個下馬威。很難用鵝毛大雪來形容那場大雪,落到地面的雪瞬間結成冰塊,如小錘般不停地敲打額頭;寒風似刀片,一陣陣地抽打著臉俠,讓眼睛難以張開。攜帶的雨傘張開後,傘架瞬間吹折。

由於波士頓機場遭遇罕見大雪,機場鏟雪車無法跟上雪降速度,我們的航班已經取消。工作人員要我們在十分鐘內確定是否同意搭乘去紐約的紐瓦克機場時,同行幾位美國旅客立即同意去紐約,其中一位旅客看到我們躊躇不前時,對我們說:“為何不去,天知道波士頓的雪何時可以終結?”是的,不能繼續等待,能夠登機已是幸運。登機時,還有大量前往新英格蘭北部地區的航班被延誤了,候機廳裡許多人正在打地鋪休息,人滿為患。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暴雪籠罩下的三一廣場

紐瓦克機場本身就是一個綜合交通樞紐,州際火車站與機場相通,從機場可以直接前往波士頓或紐約。此地三十年前就有如此完善的交通設施,不愧是美國拓土立疆的大本營。

紐瓦克機場著陸並領取行李後,我的那位遠在佛大留學的兒子,開始用手機遠程指揮我們如何前往火車購票口,訂購哪個車次,然後以百米衝刺的速度來到對應的列車月臺。我們氣喘吁吁地到達月臺後的五分鐘,從紐約前往波士頓的最後一班列車轟鳴而至。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機場內的火車月臺

攀上火車回過神後,發現沒有任何一位航班旅友的身影,他們也是前往波士頓的。難以想象他們今晚在紐瓦克機場如何度過一個寒冷的夜晚。美國火車車廂老舊不堪,門窗破損漏風,旅途中,冷風不斷滲透車廂。我把透風車廂的照片發到朋友圈,引起朋友驚呼。不過,在暴雪惡劣氣候下,火車能夠正常運營,已經非常幸福了。

約五個小時後,抵達波士頓火車站。

波士頓火車站與城市地鐵系統也是相通的,我們走出地鐵口時,天色已黑。寒冷的天氣,使得手機上的GOOLE 地圖也失靈了。雖然溫德姆酒店離地鐵口幾百米,我仍然找不到北。無奈下,攔下了一位迎面匆匆而來的行人問路,這位高大的白人男子非常耐心地聽完問路,又核對事先打印好的地圖,告我如何前行二百米後,左拐多少米應當就是那個酒店。告別這位男子時,看到他滿臉雪花,多少有些內疚。

抵達酒店時,腳下的皮鞋已經被雪水浸透,渾身顫抖。進入溫暖的大廳,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此時我真正意識到,冬天到波士頓旅行,選擇地鐵口邊上的酒店真是無比英明。

此時的波士頓市區,所有街道都被大雪阻礙,看不到行駛的汽車。整個波士頓市區的大街上,行人稀少,只有掃雪車在工作。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只有掃雪車在工作

波士頓的大雪,就是以這種本人從未經歷過的頗帶刺激的旅行方式,迎接我這位遠道而來的異客,讓我愛恨交加。

當晚在餐廳裡,連續二十小時車程勞頓飢腸轆轆的我,吃上那份服務員推薦的牛排葡萄酒套餐,那份美味至今難忘。殷勤的服務員還指著空蕩蕩的餐廳告訴我,今晚預訂酒店的旅客幾乎沒有一個到達,估計都遇到交通麻煩了。

餐廳牆壁的掛壁電視上,當地電視臺正在播放波士頓市長的緊急講話,他代表政府宣佈,因為特大暴雪,公共場所,學校明天暫時關閉。要居民待在家裡,注意房頂不要被大雪壓壞。 FOX電視臺歡迎把大雪的照片視頻發給電視臺分享。

第二天一早,推開房間窗簾,眼前是一幅白雪皚皚,晶瑩剔透的冰雪世界。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停止了,我就在賓館附近的筆架山(Beacon Hill)地區溜達溜達。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筆架山地區簡潔精緻的紅磚屋

大雪漫天,看不到附近那座相似筆架的山丘,但我知道這個區域是傳統富人居住區。簡潔但精緻的紅磚屋,陡峭的街道及寧靜的環境,暗合美國富人的低調含蓄。大雪已經停止,但積雪把路邊的汽車都掩埋起來了。救援人員正在維修受損的屋頂。經過美國非洲人博物館打算進去參觀,可惜大門緊閉。這樣的惡劣天氣,公用設施都已關閉。遠處那個金色穹頂的建築起初以為是某個伊斯蘭教堂,對照地圖才知道是麻省議會大廈,於1795年建成的。很長時間裡,它成為波士頓最醒目的建築。這座建築物在整個白色世界裡,增添了某些暖意。白雪籠罩的波士頓,此刻變得異常寂靜,廣場上偶爾有小孩在滑雪,街道上一些消防人員在幫助排除屋頂的積雪。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美國非洲人博物館的大門緊閉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麻省議會大廈

不知疲倦的掃雪車還在工作,給安寧的波士頓帶來一點生機。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街道上一些消防人員在幫助排除屋頂的積雪

午後,我搭乘剛恢復的地鐵紅線,遊覽了哈佛大學。(參閱 )

此番為期三天的波士頓之行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參觀哈佛大學並探望在那裡擔任教授的親戚,其二是去波士頓音樂廳欣賞一場音樂會。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前往哈佛大學的地鐵紅線

聆聽波士頓交響樂團(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的現場演奏一直是深藏內心的夙願。這個願望源於1978年-1979年在北京舉行的兩場音樂會電視轉播實況。這兩場音樂會讓我記住了小澤征爾,波士頓交響樂團以及絃樂【二泉映月】。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駐地:波士頓音樂廳

在離開波士頓的最後一天,通往音樂廳的地鐵綠線終於恢復運營了。從地鐵交響樂廳站(Symphony Station)出來的眾多乘客,伴隨我前往的都是一個方向---那座充滿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波士頓音樂廳。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波士頓音樂廳

波士頓音樂廳,阿姆斯特丹音樂廳以及維也納金色大廳並稱為“世界三大音樂廳”。跨入金碧輝煌的音樂廳,彷彿進入神聖的殿堂。

大廳兩旁的牆壁上,佇立著16尊希臘羅馬時期的神話人物塑像,也表達了波士頓人的藝術價值取向。都說建築藝術是凝固的音樂,在波士頓音樂廳表現得淋漓盡致。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大廳牆壁上佇立著16尊希臘羅馬時期的神話人物塑像

音樂廳的門票是前幾天就在網上訂購的。今天音樂會演奏的作品是勃拉姆斯,德彪西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指揮家是大名鼎鼎的夏爾-迪圖瓦(Charles Dutoit)。由於日程不可選擇,我對演奏內容不太在意,但能夠欣賞大指揮家的風采,確實不虛此行。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指揮家夏爾-迪圖瓦 (網上截圖)

這是我第一次在國外聽音樂會。和以前在杭州聽音樂會最大的不同就是,波士頓的觀眾基本都為中老年。他們穿著考究,即便在悶熱的室內也不願意解開厚領帶。演出期間聽眾安靜地閉目傾聽,現場除了悠揚婉轉的絃樂以外,幾乎聽不到其他雜音。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音樂會現場

這讓我想起了杭州的音樂會。音樂會現場似乎永遠是一個年輕爸爸媽媽們帶小孩來“薰陶藝術氣息”的地方。每次演出前後,這些小學一二年級的小朋友,甚至是還在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上躥下跳,玩得不亦樂乎。這些小朋友似乎對小提琴和雙簧管的聲音一點兒也不感興趣,而那些家長在演出期間非常辛苦,精力主要是不斷地阻止孩子玩耍的意向,對於演奏的音樂未必聽懂多少。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音樂廳外的廣告欄

音樂會上半場,我們欣賞的是勃拉姆斯及德彪西的作品。演出過程中禁止拍照,這是比較遺憾的事情。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音樂廳入口之一

到了中場休息時,這些觀眾們都紛紛走到前廳點一杯葡萄酒,然後或圍坐在圓桌邊,或三四人站在一起面對面,慢聲細語聊起了天,彷彿十九世紀上流社會的一場藝術沙龍。仰或他們在討論今天樂團的管樂聲部不夠透亮?或下個音樂季那個曲目最為期待? 我頓悟到,這種杭州音樂會上很難看得到的一幕,其實也是一種流傳數個世紀的傳統貴族間的社交禮儀。這些來聽音樂會的觀眾們,很可能本身就互相認識,他們有一個固定的社交圈子。音樂會就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空間,把這些平日難以相見老朋友聚集了起來。於是中場休息時,時不時能聽見:“Hi! How are you?”的噓寒問暖。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中場休息,也是一場藝術沙龍

從音樂廳服務員這裡得知,前兩天即使大雪封路,停止演出,許多樂團的樂手還是趕到音樂廳堅持排練。

儘管本人對西洋交響樂曲認識淺膚,卻很羨慕那些懂得交響樂的人,以為他們才可稱之為“貴族”。望著周圍那些彬彬有禮的貴族們,謙卑和藹,“Excuse me”常常掛在嘴邊,絲毫沒有趾高氣揚的土豪做派。越是貴族,就越是低調謙卑,因為懂得欣賞音樂的人,精神一定富有。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建築藝術是凝固的音樂,在這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下半場的曲目是『撲克遊戲』。這是美籍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於1936年創作的三幕芭蕾音樂。從音樂介紹單上,我們知曉這部芭蕾舞是作曲家自撰劇本,由演員充當主要撲克牌,每幕代表一次發牌,每次發牌都加重賭客的緊張心理。交響樂中的芭蕾音樂是最容易能聽懂的,正如同柴科夫斯基的【天鵝湖】。

指揮家迪圖瓦通過瀟灑活潑的手勢,把音樂形象中幾張撲克牌對弈場面表現的活靈活現,尤其第三幕終曲的“同花”鬥,各個聲部的樂隊齊奏到恢弘的高潮,一個怪異的高音後樂曲戛然而止,讓觀眾意猶未盡。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波士頓樂團謝幕時的場景

在今晚,大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會結束時從音樂廳傳出的雷鳴般的掌聲,一掃我內心的鬱悶。很長時間後,資深樂迷好友告訴我,波士頓交響樂團演繹的『撲克遊戲』是唱片世界裡的經典,這讓我自鳴得意了很長時間。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座無虛席的聽眾

波士頓冬天是寒冷的,因為大雪覆蓋。波士頓的冬天並不寒冷,因為有波士頓交響樂團那激昂深沉,或清澈華麗的音樂。

暴雪覆蓋的波士頓,音樂依舊激昂

波士頓不寒冷,因為有音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