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模式」華誼兄弟如何留住馮小剛這樣的人才?

談起國內大名鼎鼎的影視娛樂公司,首先想到的一定有華誼兄弟。華誼兄弟作為國內最大的造星工廠,娛樂圈三分之二的藝人都與華誼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人”也是華誼的核心。而其在2005年經歷過藝人離職的“大地震”之後,華誼迅速轉變其留人策略,努力留住馮小剛、張國立這樣的著名導演和一線藝人。

1994年成立的華誼兄弟,起初只是一家小小的廣告公司,由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創立。1998年,兄弟二人由於投資著名導演馮小剛的影片《沒完沒了》以及姜文導演的影片《鬼子來了》正式進入電影行業,從此之後開闢了國產電影賀歲檔的先河。

馮小剛與華誼兄弟合作之後,幾乎以每年一部賀歲電影的速度迅速躥紅為國內一線導演。當年的華誼兄弟,每年依靠馮小剛、張紀中等著名導演的作品就能使華誼的業績非常好看,同時,華誼的飛速成長之下也培養了大批藝人。像是黃曉明、范冰冰、李冰冰、周迅等一線藝人,當年都有非常膾炙人口的作品,這些一線明星的成長與成熟,無疑成為了華誼日漸強大的關鍵。那時的華誼可謂星光熠熠,人才濟濟。

「合夥人模式」華誼兄弟如何留住馮小剛這樣的人才?

然而呢,繁盛時期沒過多久,2005年華誼高層出現了發展戰略的分歧,這直接導致華誼當時金牌經紀人王京花的離職,這一次離職幾乎帶走了華誼一半的藝人,被“掏空”的國內第一大造星工廠華誼遭受了歷史上最大滑鐵盧。華誼的藝人流失成為其主要問題,原因有二:一是由於華誼存在明星眾多,而當時的作品有限,競爭激勵,許多藝人在華誼沒有辦法得到合適的片酬和角色;二是在看到影視業投資有如此豐厚利潤之時,新興影視公司逐漸崛起,以極具誘惑力的條件吸引藝人。在此內憂外患之際,過於依賴藝人發展的華誼兄弟開始走上了轉型之路。

「合夥人模式」華誼兄弟如何留住馮小剛這樣的人才?

● ● 1 ● ●

變相股權激勵—給旗下藝人原始股

2009年,華誼兄弟成為國內第一家在創業板上市的影視娛樂公司,華誼在2008年就將原始股以每股一元的白菜價格賣給公司內的重要藝人,其中就包括馮小剛、張紀中、黃曉明、李冰冰、任泉等共數十位位核心藝人。

例如:馮小剛當時持有288萬原始股,經過三次送配之後變為2073.6萬股,上市之後,其持有的股票市值可達到5億多,持有華誼原始股的股東都可以大賺一筆。這看似是一個雙贏的結局,核心員工拿到了股票,獲得了收益,按道理應該會為公司更努力的創造收益。然而,在之後的幾年,許多一線藝人紛紛離開公司,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只保留著華誼股東的身份。

● ● 2 ● ●

天價收購藝人控股公司,簽訂對賭協議

股分下去了,人卻沒留住,這個問題讓王氏兄弟非常頭疼。在一線藝人紛紛離開華誼,華誼新老藝人出現斷層之時,王氏兄弟開始轉變留人策略。他們開始以極高的溢價收購藝人的控股公司,但會與藝人簽訂對賭協議約定業績,若無法達成業績目標,藝人需自討腰包補上差值。其在2013年以12倍的溢價共約2.52億元收購張國立通過弘立星恆和南京嘉禾控股的浙江常升影視70%的股權。如下圖所示:張國立只要簽下對賭協議,就可以立即得到現金1億元和價值1.52億元的“華誼兄弟”股票,但需鎖定期三年,鎖定期結束後每年解鎖三分之一。

「合夥人模式」華誼兄弟如何留住馮小剛這樣的人才?

華誼以如此高價收購浙江常升,不僅僅看重的是張國立的資深資源與價值,也和他約定浙江常升2013年度目標為稅後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3000萬元,其餘幾年的稅後淨利潤目標將在2013年承諾的淨利潤目標基礎上按協議約定比例增長。

2015年,華誼又以10.5億元的股權轉讓價收購馮小剛陸國強共同持有的浙江東陽美拉70%的股權,以7.56億元收購了浙江東陽浩瀚(其藝人股東包括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等),華誼與兩家公司的對賭業績要求分別為: 2016年業績目標為東陽美拉稅後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東陽浩瀚稅後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9000萬元,且兩家公司自2017年度起,每個年度的業績目標為在上一個年度承諾的淨利潤目標基礎上增長15%。如果公司的業績無法達成對賭條款中約定的數額,藝人則都需做出賠償。

這樣的對賭協議簽訂之後,對藝人的綁定作用是絕對的,但每年規定的業績指標確實需要藝人竭盡全力的努力達成業績,過於追求利潤,以致質量上有些難以保障。就連馮小剛也被逼無奈,在《我不是潘金蓮》上映時迫於業績目標不惜與萬達微博對撕,畢竟不能完成目標是要自己掏真金白銀補齊的。

● ● 3 ● ●

工作室制的逐漸形成

曾經鼎盛時期華誼經紀網羅了最大牌的製片人、藝人與最頂級的經紀人,隨著明星工作室漸漸成為新的趨勢,許多華誼一線藝人開始離開華誼自己組建工作室。此時的華誼開始意識到有能力的藝人都不需要在依附於大公司。於是,華誼改變了單向管理的模式,開始以藝人工作室制的形式轉變。其中在建立製片人工作室後,每個製片人相當於項目經理,不僅有權力自由選擇項目內容,還對項目的投資、製作以及發行等各個環節負責。如果不能達到公司既定要求,可能會受到懲罰或者淘汰。而明星工作室則即根據藝人的定位為他們量身打造合適的工作機會,希望達到的目的是“展現演員實力以及提升演藝地位”。

不得不說,華誼兄弟的留人策略頗有股權激勵與事業合夥的意味,用股份收益、高額溢價、合作分享等方式留住核心藝人。雖然其業績發展暫時處於比較吃力的狀態,其影視產品內容也飽受大眾質疑。但毋庸置疑的是,作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綜合娛樂公司之一,其優質的資源和最優秀的人才的背後確實存在值得學習的激勵法則。

「合夥人模式」華誼兄弟如何留住馮小剛這樣的人才?

「合夥人模式」華誼兄弟如何留住馮小剛這樣的人才?

博思 ——中國企業落地式諮詢的領跑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