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百科:“秦腔皇后”肖若兰的艺术人生


肖若兰,秦腔旦角。生在西安市未央区含元殿村。8岁学艺,人称"八岁红"。秦腔“肖派艺术”创始人。

1942年随父亲肖易在易俗社得到名旦王天民的施教,此后便随父到咸阳的益民社、西安的晓忠社、尚友社,三原的明正社,西安的秦声社搭班演戏。

在漫长的舞台实践中,她广泛涉猎,学习众名家之长,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赋扬长避短,终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形成了风格别具的肖派艺术。

建国后,肖若兰参加了易俗社。进入易俗社的她,如鱼得水,在艺术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她的表演才华得到了封至模、李正敏、宋上华等老前辈的赏识和器重。

1952年,18岁的肖若兰参加了首届全国戏曲观摩大赛,主演《游龟山》中的胡凤莲,获得了表演三等奖,在这项云集了当时全国几乎所有知名艺术家的赛事上,获得这样的殊荣,给了年轻的肖若兰极大的鼓励。

1956年,她顺理成章的获得了首届陕西省戏曲观摩大赛表演一等奖,从此跻身名家之列,时年22岁。此后,赴朝慰问演出、全国十三省市的巡演,肖若兰的身姿倩影,走红大江南北,成为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少数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之一。

代表剧目有《游龟山》、《双锦衣》、《河湾洗衣》、《数罗汉》等。尤其在秦腔艺术片《火焰驹》、《三滴血》中成功的塑造了彦荣妻、李晚春这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唱腔曾收入《秦腔百名演员唱腔选》、《中国艺术家唱腔专辑》及省市唱腔盒式带并多次录制其舞台表演电视片。1993年陕西省振兴秦腔指导委员会为其召开了"肖若兰舞台艺术流派理论研讨会",事后出了论文转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