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小和尚戀上小尼姑,兩人師傅態度迥異,只能化爲石頭相依偎

都石城小磨坊,精雕細琢好文章!

關注柚石坊,回味老時光!


文/毛慧仙 彭穎

很久很久的時候,浙西山區的球川鎮,東面的山上有座尼姑庵堂,名為“道清庵”。庵內居住著一老一少兩名尼姑:老尼法號叫慧園,年過七十;小尼剛滿16歲,法號叫妙常。

八年前妙常父母雙亡,那年她才八歲就淪為孤女,為了活命,孤苦伶仃的小妙常,開始了乞討生涯。一天她冒著嚴寒,從老家江西出發,沿路乞討到球川投親不通。小妙常飢寒交迫,身體實在支持不住,昏倒在“道清庵”的路旁。

老尼慧園從外地做法事回來,看到一個小女孩昏倒在路上,老尼聽了她的身世和處境便收留了她。

小妙常在“道清庵”裡每天起得很早,天天堅持做早課、燒飯、揀柴、洗衣、種田……晚上和師傅學藝練武,待師傅睡下後還要身伴青燈,手敲木魚,誦經唸佛……

光陰易逝,年復一年。當年八歲的小妙常,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年齡的遞增,加上學武練功生理上得到調節,身體也得到鍛鍊,已具備了一個女性所特有的魅力。如今她那雙水靈靈的大眼,一副清秀紅潤的瓜子臉合著那豐滿而得體的健美身材,顯得格外豔麗,猶如一朵開在“道清庵”裡的“俏牡丹”。

一天早晨,妙常正在靜靜地做早課,忽然對面山崗上傳來“鐺!鐺鐺!”晨鐘聲,妙常不由得隨聲向上望去。原來“道清庵”對面有一座山叫西山,山裡有一座寺廟,定名為“西山寺”。“道清庵”正好與“西山寺”兩相對峙,隔著山廊,“道清庵”的木魚敲打聲和 “西山寺”的敲鐘聲,都相互清晰地可以聽到。

傳說|小和尚戀上小尼姑,兩人師傅態度迥異,只能化為石頭相依偎

“西山寺”裡也居住著兩名和尚。老和尚智清,年過八十。因常年練功,身體仍十分健朗,銀鬚飄拂,步履輕健,他不僅練就一身過硬的氣功,而法術也無比高強。名聲極大,方圓數十里的百姓都要慕名前來拜訪,求他做法事治病消災。

老和尚手下有一名徒弟法號覺靜,方年十八歲,七年前覺靜的父親被皇上抓伕,三年無音訊,生死不明。母親無奈帶著他改嫁了。為了活命,只好讓11歲的小覺靜上“西山寺”向智清長老拜師練功習武。

有一天,覺靜隨師傅到球川一員外家做“功德”,偶見一群青年幫工聚在一起,帶著神秘的樣子,竊竊私語著……覺靜趁師傅閉目誦經之時,溜過去好奇地偷聽,原來是在品貌道色,談著“道清庵”內小尼姑的私情。其中有個青年幫工偷偷地說:“小尼姑不僅長得貌似仙女,而且還練就一身高超的武功。”覺靜一聽感到驚奇。心想,要是我能向她求教一番,學些師傅不曾教過的武功,那該多好啊!再加上那尼姑天仙一般的姿色,就惹得他心裡癢癢的。從這天開始,覺靜失神似地相思著與小尼姑幽會。

覺靜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便勾起了與小尼姑幽會的美好遐想。他心神不定,苦苦相思……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覺靜失眠了……一雙醉眼,呆呆地望著東山上那座“道清庵”。忽然對面傳來了“篤——篤——篤”清脆的木魚聲。啊!……那一定是小尼姑做早課了。覺靜情不自禁地返回寺內,敲響了寺內的晨鐘“鐺——鐺——鐺”,鐘聲響過之後,他又來到寺門口觀望,朦朧看見山那邊的庵門已打開了。覺靜感到時機已到,搶在老尼姑未起身之前奔到小尼處,於是就回廟拿起早已準備好的一匹白布,施出法術,向“道清庵”拋去,剎時,東山與西山之間出現了一條“銀橋”,覺靜隨著銀橋,快速地向“道清庵”方向奔去。覺靜突然出現在小尼的面前,小尼大吃一驚,欲轉身已被覺靜擋住,同時見覺靜雙手合掌向她唱喏:“阿彌陀佛”!並自我介紹說:“久聞小師傅法術高超,小僧冒昧從西山寺特來向你求教,望師傅切莫推辭。”說著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傳說|小和尚戀上小尼姑,兩人師傅態度迥異,只能化為石頭相依偎

這時妙常意會到面前這位陌生人乃是早有所聞的西山寺小和尚,不由得將他偷偷打量一番。好一副魁梧的身材,和眉宇間英俊的神情。妙常的心在激烈的跳動,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一來怕被人發現,二來怕師傅醒來受責,只好合掌回敬“無量佛祖”,並說:“你我乃是僧尼有別,切莫觸犯清規玉律。望快速回寺。”

覺靜望著美麗動人的小尼姑,固執地說:“為了能學到更多的武藝,我可以不顧寺律、戒規,小師傅如今不給我一個滿意的答覆,我決不離開此地!”妙常見他真誠而固執,心想不如早點答應他,免得師傅醒來後果不堪設想,只好約他在深夜三更時分前來傳藝。覺靜高興地合掌到:“善哉!善哉!望師傅守信。”說完一縷煙隨“銀橋”奔回寺內。剎時,“銀橋”也跟著消失了。妙常回到庵裡,慧園老尼已經起來了,她心中不由得一驚道:“好險啊?!差點被師傅發現。”

從此,覺靜每到三更時刻,就從“銀橋”那邊過來,到“道清庵”門前的坪上與妙常相互傳藝。天快亮前就返回西山寺。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幽會,情感漸增,難捨難分。時光如水,三個月瞬間過去了。智清長老隨時都有可能從四川返寺。怎麼辦呢?……這天夜裡他們倆沒有練功,而是情切切,意綿綿相依相偎在一起,想到了將要分別的愁緒和苦滋味。……

忽然覺靜眼睛為之一亮,露出了喜悅的笑容,望著妙常說:“我們也是父母所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憑什麼要做一輩子的哭僧尼?甘受寂寞,苦伴青燈,默默地糟蹋自己的青春年華!妙常!妙常!聽我的話好嗎?”邊說邊搖晃著妙常纖巧的手“我們還俗吧!為了自由和幸福,你做織女,我為牛郎,歡歡喜喜在一起,永不分離……”

妙常想了又想後,痛苦地說:“不行呀!我師傅是我的救命恩人,她待我恩重如山,現在她年歲已高,我怎能棄之不管呢?”……覺靜想了一會兒,靈機一動說:“這樣吧,勸您師傅和我們一起下山,我們把她當母親看待贍養到老,好嗎?”這時覺靜兩眼望著妙常,期待著她的允諾……

妙常的回答卻是那樣的固執,她說:“不!”並毅然地推開了覺靜的手說:“她老人家 的脾氣我是知道的,說什麼她老人家也不下山,告別她那庵堂生涯,除非等到她‘昇天’之後,我才能與你還俗下山!”覺靜痛苦地說:“那將要等到哪年哪月?”妙常撫摸著覺靜粗大的手,兩眼深情地望著覺靜,這時覺靜將妙常緊緊地擁在懷裡,彷彿怕人奪走似的樣子。妙常啟齒說:“只要我們真誠相愛,何必計較時間的長短。去吧!覺靜,天快亮了——回寺去吧!”

臨別時,妙常拿來兩隻竹籃,用通水法將門前的泉水裝了兩竹籃,挑在肩上說:“我見你每天要下山擔水,太勞累了,我送你一眼泉水吧!”覺靜走在前面,妙常挑著兩籃泉水跟隨著覺靜,上了“銀橋”——走到離西山寺門口只有十來丈遠了,跟在後面的妙常害怕到了寺內覺靜不肯放她回庵堂,慌忙將泉水倒出“銀橋”,降落在寺門外的小山凹,霎時冒出了一窩清澈地泉水。妙常隨即返回了道清庵。這時天剛剛露白。

傳說|小和尚戀上小尼姑,兩人師傅態度迥異,只能化為石頭相依偎

當天下午,智清長老已經返回西山寺。他發現路邊的泉水就問覺靜是怎麼一回事?覺靜支吾地回答說:“這是我掏出來的。”智清長老看了一看周圍的雜草和泥土根本沒有掏挖的痕跡,便懷疑起這位徒弟來,從此每天對覺靜的管家更加嚴格了。

覺靜在師傅的嚴格管教下,不好隨便單獨外出活動,白天只好默默地埋頭苦幹,夜裡只有苦苦地思念著心愛的妙常。昔日的笑臉也消失了。

東山的妙常每天做完該做的活後,夜裡瞞著師傅對著青燈一針一線地為覺靜做鞋,針針線線都穿梭著對覺靜的思情……

僧尼兩山沉浸在無限的相思情意中。三個月過去了,一年過去了,一對僧尼始終沒有相會。覺靜只有狠敲寺鐘,妙常聽到鐘聲後只是狠狠敲打木魚。兩人只能用鐘聲和木魚聲互傳音訊,互訴衷情。

一天慧園老尼下山為一家做喪,念超度經。席上因多喝了兩杯酒,不覺頭暈,在回庵的路上跌倒昏了過去……

當她醒來時,發現已經躺在自己的榻上,半邊手足不能動彈,妙常在師傅面前哭得兩眼紅腫,心痛欲碎,老尼用那隻能動的手摘下胸前佩戴多年的佛珠贈給妙常說:“妙常,拿著留個紀念吧,多年來承蒙你的照料,你年紀也不小了,我不行了,以後你就還俗把!”原來慧園老尼早知道妙常愛上了覺靜,好幾回半夜發現他倆習武與愛戀,只因心痛妙常並知自己年歲不長而裝聾作啞罷了。現在她覺得自己多活一年就會多拖累她一年。為早日成全妙常,老尼竟自斷經脈安然“昇天”去。妙常悲痛地哭倒在老尼身上……

覺靜獲悉老尼已經“昇天”,他想,妙常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了,就決心找機會約妙常私奔還俗。覺靜整整準備了七七四十九天,也就是妙常給師傅誦完超度經的最後一天。這天深夜,覺靜乘師傅熟睡之際,架起一道“銀橋”來到“道清庵”和妙常一道私奔還俗。妙常因做喪事勞累過度,體質虛弱,走不多時就感腳痠難行。覺靜十分擔心師傅醒來發現,就急急忙忙將妙常背起,飛速向江西老家方向奔跑。

智清長老一覺醒來不見了覺靜,叫聲不妙,心想著畜牲從我回寺之後,就有還俗之意,今天果然偷逃,豈不壞了我“西山寺”歷來名聲。不行!一定要追回嚴責才是。於是,他行施法術扯風靜聽,速速趕向前去。只見前面覺靜揹著一女子匆匆行走著,不由得怒火沖天,非要處他一死以戒後輩!主意已定便運足氣功,施出從四川“少林寺”學到定身法術,將他們定在通往將江西的山崗上。

如今,在浙西山區的球川鎮,一個名叫裡山村的山崗上,有一尊“和尚背尼姑”的山石古蹟,傳說就是當年覺靜背妙常私奔的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